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2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54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70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Precipitation is a key factor in the water cycle. At the same time, precipitation is the focus of study in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so on. Understanding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factors of precipitation has become the object of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ology. Based on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data,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 factors involv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was abundant, bu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it and the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gradually declined from the south-east to the north-west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Moreover,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different throughout the years. The result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elevation, temperature and air pressure were thre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56, 0.38 and 0.45 respectively. Notab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lope of topography and precipi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negative and the averag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0.28.  相似文献   
172.
在吉林省通化市采集到长尾鼠耳蝠(Myotis frater)样本9只,为吉林省蝙蝠科新纪录,鉴定为长尾亚种M.f.longicaudatus.本文给出了该蝙蝠的特征描述和相关测量数据,并与文献记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3.
禽流感发生后青海湖水鸟的种群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06年和2007年4~9月,在青海湖对水鸟的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海湖地区迁徙水鸟的多样性呈季节性变化。春季迁徙期水鸟多样性较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为丰富;进入繁殖期以后,各地点的水鸟多样性趋于下降;随着秋季迁徙期的来临,水鸟多样性又再度升高,水鸟的种类和数量接近或超过春季迁徙期。在春季迁徙期,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泉湾和尕日拉的斑头雁(Anser indicus)、棕头鸥(Larus brunnicephalus)、渔鸥(L.ichthyaetus)、普通鸬鹚(Phalacro coraxcarbo)和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5种水鸟的数量都较多,致使种间相遇几率也较高;进入繁殖期以后,尕日拉的种间相遇率降低,而蛋岛和黑马河的种间相遇率有所增加,其余如布哈河口、铁卜恰河口和泉湾仍维持较高的水平;秋季迁徙期5种水鸟大多以集群的方式进行活动,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地点,如布哈河口、泉湾和黑马河,因此这三处的种间相遇率随之增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禽流感监测和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4.
南蝠海南岛分布新纪录、回声定位信号和ND1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11月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毛感乡网捕到5只蝙蝠标本.形态特征及线粒体DNAND1基因序列的研究证实其为蝙蝠科南蝠属南蝠(Ia io),该物种为海南岛翼手目新纪录.本文详述了海南岛南蝠的形态与回声定位信号特征,并与该物种已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5.
安徽藓类植物区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在对安徽省进行实地考察和采集的2000余号苔藓植物标本的基础上,经过研究鉴定,并收集整理了有关安徽藓类的资料,对照现有文献,发现安徽已知藓类植物有46科、164属、545种(包括8亚种和32变种),其中新记录95种(包括3变种1亚种);青藓科为安徽省藓类第一大科,含9属52种,占总种数的9.6,青藓属是第一大属,包括有29种,占总种数5.3;科内种数(≥19种)优势科有10个,属内种数(≥6种)的优势属有22个。在安徽省藓类区系中,以东亚成分为主并占了28.6、北温带成分占23.0、热带亚洲成分占17.8,温带亚洲成分为10.6,中国特有成分占到10.4,这5种区系成分都超过10,它们是本省最主要的区系地理成分。  相似文献   
176.
报道了采自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蓝藻门2个新种:绿刺星球藻、雅致伪枝藻。  相似文献   
177.
浙江丽水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水市位于浙江西南部,是浙江木本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共有木本植物95科338属1128种。通过对科、属、种的统计分析,该地区木本植物区系基本特征为:(1)植物种类丰富;(2)起源古老、单型属和寡种属较多;(3)各类地理成分复杂,与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以温带成分为主;(4)区系过渡性明显。  相似文献   
178.
黑龙江省红松林资源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黑龙江省1949~1998年的调查数据和1949、1986年的两期1∶2500000森林资源分布图,从资源统计和景观格局两个角度对黑龙江省红松林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上看,黑龙江省红松林的面积和蓄积急剧减少,占全省森林资源的比例不断降低,林龄结构趋于不合理;从景观格局来看,1949年和1986年两期景观相比,红松林面积急剧减少,斑块数量增多,斑块密度加大,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总边缘长度减小,边缘密度增大,呈严重的破碎化,大部分红松林景观转变为阔叶混交林和非林地。  相似文献   
179.
高欣 《四川动物》2005,24(2):184-185,190
1999、2000年3~6月,对辽宁省朝阳县树俩型苍鹭孵化习性和育雏习性进行观察。苍鹭孵化以雌鸟为主,两性轮流孵化,孵化期24~27天,平均孵化率93.5%;雏鸟为晚成鸟,育雏期40~50天左右,育雏过程分育雏初期、中期、末期三阶段;雏鸟的食物以鱼类、蚌类为主。  相似文献   
180.
云南石林公园不同生境蚂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3年5月下旬(雨季初期)和9月下旬(雨季后期),选择云南石林公园地带性植被滇青冈(Cyclobalanopsisglaucoides)林(原始林)、次生林、灌丛、草地、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林5种生境,采用陷阱诱捕法采集蚂蚁,共获蚂蚁8775头,隶属4亚科16属26种。优势种为阿诗玛无刺蚁(Kartidrisashima)、布立毛蚁(Pseudolasiusbournica)和重庆弓背蚁(Campontuschongqingensis)。两个季节蚂蚁多样性指数均以原始林最低,灌丛和松林最高。各生境蚂蚁群落相似性低,相似性系数在0–0.2609之间。结果显示,蚂蚁的多样性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与地带性植被相比,蚂蚁群落在人为干扰的各种生境中已发生较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