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篇
  免费   259篇
  国内免费   15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350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7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102.
103.
项和雨  邹斌  唐亮  陈维国  饶凯锋  刘勇  马梅  杨艳 《生态学报》2021,41(17):6883-6892
浮游植物作为水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组成部分之一,对水环境敏感,在水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水生环境复杂多样,准确高效地识别浮游植物是监测工作中的一大挑战。当前浮游植物识别方法可分为经典形态学分类、分子标记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三类。前两种方法已被广泛采用,但费时费力,不利于监测机构的大规模应用和推广。同样,利用图像进行自动化分类难以在高准确率与高效率上达到平衡。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RAN-11。该网络以残差注意力网络Attention-56和Attention-92为基础,凭借通道对齐融合主干上的底层特征与顶层特征,通过调整注意力模块和残差快个数以精简结构,并引入了Leaky ReLU激活函数代替ReLU。以太湖11个优势属共计1036张图像为数据来源进行对比验证。除星杆藻外,RAN-11对单一优势属的的查准率都在90%以上,并且有5个优势属达到100%的查准率。RAN-11的识别准确率为95.67%,推理速率为41.5帧/s,不仅比Attention-92(95.19%的准确率,23.6帧/s)更准确,而且比Attention-56(94.71%的准确率,41.2帧/s)更快,真正兼顾了准确率与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RAN-11在查准率、准确率和推理速率上优于原始残差注意力网络,更优于以词包模型为代表的传统图像识别方法;(2)融合多尺度特征、精简网络结构和优化激活函数是提高卷积神经网络性能的有力手段。建立在经典分类基础之上,本文提出新的残差注意力网络来提升浮游植物鉴定技术,并构建出浮游植物自动化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高、易于推广,对于实现水体中浮游植物的自动化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目的: 筛选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的影响因素,建立HHD的预测模型,为HHD的发生提供预警。方法: 选取中国重庆市某医科院校数据研究院平台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主要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患者。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筛选HHD的影响因素,采用R语言分别构建Logistics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和极限梯度上升(XGBoost)模型。结果: 单因素分析筛选出60项差异指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18项差异指标(P<0.05)。Logistics模型、RF模型、XGBoost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9、0.983和0.990。结论: 本文建立的3种HHD预测模型结果稳定,其中XGBoost模型对于HH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诊断效应。  相似文献   
107.
设计结合不同化学结构底物的酶结合袋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湿实验要筛选成千上万甚至上百万个突变体来寻找对特定配体结合的突变体,此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为了加快筛选过程,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作流程,将分子建模和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生成具有高富集率的突变文库,用于高效筛选能识别特定底物的蛋白质突变体. M. jannaschii酪氨酰tRNA合成酶(Mj. TyrRS)能识别特定的非天然氨基酸并催化形成氨酰tRNA,其不同的突变体能够识别不同结构的非天然氨基酸,并且已经有了许多报道和数据的积累,因此我们使用TyrRS作为一个例子来进行此筛选流程的概念验证. 基于已知的多个Mj. TyrRS的晶体结构及分子建模的结果,我们发现D158G/P是影响残基158~163位α螺旋蛋白骨架变化的关键突变. 我们的模拟结果表明,在含有687个突变体的测试数据中,与随机突变相比,分子建模和打分函数计算排序可以将目标突变体的富集率提高2倍,而使用已知突变体和对应的非天然氨基酸数据训练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校准后,筛选富集率可提高11倍. 这种分子建模和机器学习相结合的计算和筛选流程非常有助于Mj.TyrRS的底物特异性设计,可以大大减少湿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此外,这种新方法在蛋白质计算设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8.
《遗传学报》2021,48(7):540-551
The response rate of most anti-cancer drugs is limited because of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cancer and the complex mechanism of drug action. Personalized treatment that stratifies patients into subgroups using molecular biomarkers is promising to improve clinical benefit. With the accumulation of preclinical models and advances in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of drug response prediction, pharmacogenomics has made great success over the last 20 years and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personalized cancer medicine. In this article, we first summarize FDA-approved pharmacogenomic biomarkers and large-scale pharmacogenomic studies of preclinical cancer models such as patient-derived cell lines, organoids, and xenografts. Furthermore, we comprehensively review the recent developments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drug response prediction, covering network, machine learning, and deep learning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to evaluate immunotherapy response. In the end, we discuss challenges and propose possible solu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09.
药物研发是非常重要但也十分耗费人力物力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辅助预测药物与蛋白质亲和力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加快药物研发过程。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的关键在于对药物和蛋白质进行准确详细地信息表征。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与多层次信息融合的药物靶标亲和力的预测模型,试图通过综合药物与蛋白质的多层次信息,来获得更好的预测表现。首先将药物表述成分子图和扩展连接指纹两种形式,分别利用图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全连接层进行学习;其次将蛋白质序列和蛋白质K-mer特征分别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块和全连接层来学习蛋白质潜在特征;随后将4个通道学习到的特征进行融合,再利用全连接层进行预测。在两个基准药物靶标亲和力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与其他已有模型作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提出的模型相比基准模型能得到更好的预测性能,表明提出的综合药物与蛋白质多层次信息的药物靶标亲和力预测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0.
《遗传学报》2021,48(7):520-530
Genetic, epigenetic, and metabolic alterations are all hallmarks of cancer. However, the epigenome and metabolome are both highly complex and dynamic biological networks in vivo.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 epigenome and metabolome contributes to a biological system that is responsive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possesses a wealth of unknown biomarkers and targets of cancer therapy. From this perspective, we first review the state of high-throughput biological data acquisition(i.e. multiomics data)and analysis(i.e. computational tools) and then propose a conceptual in silico metabolic and epigenetic regulatory network(MER-Net) that is based on these current high-throughput methods. The conceptual MER-Net is aimed at linking metabolomic and epigenomic networks through observation of biological processes, omics data acquisition, analysis of network information, and integration with validated database knowledge. Thus, MER-Net could be used to reveal new potential biomarkers and therapeutic targets using deep learning models to integrate and analyze large multiomics networks. We propose that MER-Net can serve as a tool to guide integrated metabolomics and epigenomics research or can be modified to answer other complex biological and clinical questions using multiomics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