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1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9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92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2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竹叶菜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菜为百合科鹿药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做菜口感好,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野生蔬菜.有关竹叶菜及其同属的组织培养研究均未见报道.本文以竹叶菜的顶芽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初步探索了竹叶菜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芽诱导的合适培养基为:MS +6-BA 1.5 +NAA 0.05+0.6%琼脂+3%蔗糖;芽继代培养的合适培养基为:MS+6-BA 1.2 +NAA 0.05 +0.6%琼脂+3%蔗糖;无菌小苗生根的合适培养基为:MS+ IAA 1.5+ NAA 0.2+ 0.6%琼脂+3%蔗糖.为竹叶菜今后较大规模地栽培或生产提供种苗及技术贮备,为实现竹叶菜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2.
供求信息     
《生物技术通讯》2013,(4):551-551
默克密理博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现有10L、60L、120L、650L、1200L、4000L等一系列规格的CLAVORUS生物反应器。从2008年至今,已为数家生物制药企业进行工艺技术的研发和优化,并成功地运用到实际生产。CLAVORUS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充分体现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的特点:管道布局简洁,工艺管路上的气动阀门及排放终端均选用进口产品;选材优质,确保反应器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控制系统为液晶触屏显示,预留计算机接口,可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公司规模化生产基础细胞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可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培养基。强大的研发团队支持良好的服务,让客户无忧无虑使用CLAVORUS生物反应器。  相似文献   
73.
74.
N-乙酰鸟氨酸脱酰基酶为一种新型手性拆分酶制剂,酶活性依赖于Mg2+、Mn2+、Zn2+及Co2+ 中的某种金属离子。以高表达NAOase的重组菌DH10B/argE-pHsh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培养条件下Mg2+、Mn2+、Zn2+及Co2+ 4种离子对重组菌的生长、酶的表达活性及表达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同种离子在不同条件下对重组菌的生长影响不大,但对酶活性影响显著。4种离子在合适浓度时皆能提高酶活性,促进强度从高到低依次为Mn2+、Mg2+、Co2+和Zn2+。在TB培养基中,Mn2+为15 mmol/L时:NAOase比酶活达到1 272.7 U/mL,是未添加时的4.67倍,激活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离子。SDS-PAGE电泳实验表明4种离子的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5.
土壤中高产蛋白酶菌株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微生物蛋白酶已经成为工业用蛋白酶的主要来源,筛选具有特殊环境适应性的微生物成为生物酶资源的开发热点。【目的】通过对青藏高原土壤微生物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优化及相关特性研究,寻找新的蛋白酶资源,为高原菌种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筛选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进行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的探究。【结果】筛选出一株高产蛋白酶菌株XC2,经鉴定菌株XC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C2最优产酶条件:可溶性淀粉4.0%,牛肉膏1.0%,K~+0.6%,培养温度34°C、初始pH 7.0、接种量2.0%的条件下200 r/min振荡培养13 h,所产蛋白酶活力最高为638.5 U/mL。XC2所产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60°C,最适pH9.0;40-50°C、pH8.0-10.0条件下酶活稳定性较高;Mn~(2+)对酶活力有明显激活作用,而Zn~(2+)、Cu~(2+)、Fe~(2+)、Fe3+对酶活力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枯草芽孢杆菌XC2有较强的产碱性蛋白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邹伟  寇慧  韩畅 《微生物学报》2021,61(12):3829-3835
[目的] 白酒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筛选是白酒行业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旨在构建中国白酒生产环境中可培养微生物信息数据库。[方法] 数据库信息主要来源于通过人工查阅和整理目前已发表的白酒微生物的相关的文献报道和菌种保藏中心相关的筛选自白酒生态系统的微生物信息。数据库主要设计3个功能:(1)白酒可培养微生物信息检索:通过菌株名称、分离位置、培养基、代谢产物等为条件检索相关的白酒可培养微生物信息,从而获取该白酒微生物详细的生理生化与分类学信息;(2)培养基信息检索:通过特定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编号和名称检索相关的培养基信息,包括培养的组成和配制方法。(3)数据更新:在线上传新的可培养微生物和培养基信息。[结果] 目前数据库共收1221种白酒可培养微生物和295种培养基信息,网址为:http://cmbaijiu.i-sanger.com/。[结论] 本数据库是我国白酒领域首个可培养微生物信息的数据库,将有助于白酒微生物培养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77.
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发酵条件,提高10-去乙酰巴卡亭Ⅲ (10-DAB)和紫杉醇(Taxol)的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不同的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和培养时间对10-DAB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优化枝状枝孢霉MD2的培养条件;以YE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添加苯甲酸钠、苯丙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4种前体物对10-DAB和紫杉醇产量的影响,优化枝状枝孢霉MD2的培养基组分.[结果]优化后发酵条件为:在初始pH为5.0的300 mL YES培养基中,添加15 mg/L苯甲酸钠、25 mg/L苯丙氨酸、5 mg/L丝氨酸、15 mg/L甘氨酸,接种1 mL枝状枝孢霉MD2的孢子悬液(107-10s个孢子/mL),28.0℃、220 r/min发酵培养12d.在此条件下,枝状枝孢霉MD2的生物量、10-DAB和紫杉醇的产量分别为15.5 g/L、471.5 μg/L和569.5 μg/L,与初始发酵条件相比,分别提高了1.3、3.6和3.4倍.[结论]首次获得了枝状枝孢霉MD2生产10-DAB和紫杉醇的较适摇瓶发酵条件,可为进一步放大发酵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目的]酿酒酵母的嗜果糖性是葡萄酒酵母选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评价菌体发酵果糖能力的方法,是葡萄酒酿酒酵母嗜果糖性研究的基础.[方法]以3株不同果糖发酵能力的酵母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菌体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条件下,发酵情况与单糖利用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数学方程拟合单糖动力发酵曲线,得到发酵持续时间、葡萄糖浓度拟为0时的果糖浓度、果糖与葡萄糖曲线面积的差值等参数.[结果]这些参数可以反应出菌体的发酵速率和嗜果糖性.其中后两个参数能显著将3个菌株的嗜果糖特性区分开.[结论]为高果糖利周优良葡萄酒酿酒酵母菌株的筛选和构建,提供了较为全面、客观和有效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9.
收集授粉后不同时期报春兜兰栽培品种‘金州报春’的种子,观察种子形态特征和萌发过程,建立了高效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RE+O-3nag·L~NAA+0.1mg·L~6-BA+100mL·L-1椰子乳(体积比);授粉162d后的种子萌发率较高并且无白化现象,授粉203d的种子播种后萌发率可达94-33%;分化后的原球茎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4个月后可得到有5~6片叶、高3~5cm的健壮试管苗。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从健康桑树内生菌中分离获得对桑疫病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mori)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优化其产生抑菌活性物质的发酵条件,为其生防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从严格表面消毒的桑树根茎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内生菌,用抑菌圈法筛选拮抗菌;根据菌株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培养基组分及发酵条件。【结果】从健康桑树中分离获得内生菌77株,其中,编号为SWg2的菌株对桑疫病病原菌具有强而稳定的抑制作用。菌株SWg2的形态与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泛菌属(Pantoea sp.)相符,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与成团泛菌(P.agglomerans)的亲缘关系接近。研究表明其最佳发酵配方和培养条件为:甘油(2.00%)、硝酸铵(2.00%)、KH2PO4(0.10%)和MgSO4·7H2O(0.15%),起始pH为7.5,装瓶量20 mL/100 mL,最适培养温度为28℃,转速为170 r/min,种子液接种量为4%,摇瓶培养5 d。【结论】经鉴定,对桑疫病病原具拮抗作用的桑树内生菌SWg2为成团泛菌(P.agglomerans),命名为成团泛菌SWg2。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后对桑疫病病原菌显示出更强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