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导致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为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9例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为4.2%,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医源性原因。影响因素依次为插管不耐受、患者气道梗阻、医护操作不当、插管方式错误、缺少有效的固定与约束及缺少有效镇静。结论:针对影响ICU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以切实的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缓解ICU病人谵妄及提高其依从性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9例ICU病人,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39),研究组采取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治疗,对照组采取丙泊酚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对缓解ICU病人谵妄及提高其依从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见效时间短,丙泊酚用量少,苏醒时间短,阻滞完善时间短,拔管时间短,相比于对照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可有效缓解ICU病人谵妄,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3.
Stress molecules in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dib-Conquy M  Cavaillon JM 《FEBS letters》2007,581(19):3723-3733
During sepsis, microbial derived products ("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 are recognized as exogenous danger signals by specific sensors of the host ("pattern recognitions receptors", PRRs). This interaction leads to the release of numerous stress proteins that are a prerequisite to fight infection, though their overzealous production can contribute to tissue damage, organ dysfunction and eventually death.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anslocation of PAMPs can occur from the gut, and injured tissues and cells release endogenous danger signals called "alarmins" (e.g.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that share some properties with PAMPs. Thus, numerous similarities occur during infectious and non-infectious systemic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探讨ICU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多巴酚丁胺联合胺碘酮这一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2例ICU中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以平均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多巴酚丁胺治疗,实验组应用多巴酚丁胺+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指标、BNP和hs-CRP水平、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平均心率、临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LVESD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升高,LVEDD、LVESD水平均降低,并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hs-CR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水平均降低,并且治疗后实验组BNP、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平均心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及平均心率均降低,并且治疗后实验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较对照组少,平均心率较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44 %,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9.44 %,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胺碘酮对改善ICU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减少心律失常次数,稳定心率,降低脑钠肽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且患者在治疗后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少,有着令人满意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现在对于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术后的预测的模型有很多种,这些模型大多用于预测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资源的应用价值的评估等。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Euro SCORE)也是其中一种,它对于现代OPCAB术后死亡率的预测比较合理。但是随着手术外科的发展,Euro SCORE模型在中、低危组过高估计术后的死亡率,而在高危组又过低估计术后死亡率。此外,Euro SCORE模型也应用于预测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多少、在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包括欧美等国家。最近在中国,也开始对心脏手术风险评估欧洲系统大量了的数据研究,并发展到对其他手术术后的预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索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ICU院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01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ICU住院发生院内感染的224例患者,与同期在ICU住院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232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既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史、慢性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预后]及RDW等实验室指标(连续收集入ICU前三天的实验指标取平均值),分析RDW与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RDW(12.18±1.08)%相比,院内感染组RDW(13.52±2.01)%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是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OR=4.75,95%CI:3.27~6.91,P0.01)。RDW界值为12.81%,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0.02)%,95%CI:0.71~0.80,诊断院内感染的敏感性为56.65%,特异性为85.75%。结论:RDW与ICU院内感染独立相关,是ICU院内感染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7.
ICU院内感染流行菌株及耐药情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了解ICU院内感染的流行菌株及菌株耐药,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2002年7月~2003年6月所有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菌株及菌株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检出菌株170例,其中G-菌95例(占55.9%),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G 菌36例(占21.2%),以肠球菌和葡萄球菌为主,前者主要见于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者均见于呼吸道;真菌38例(占22.4%),以白色念球菌为主,主要见于泌尿道感染.其细菌对常用抗菌药耐药严重,呈多重耐药,真菌耐药率尚低.结论加强室内外环境和空气监控,防止交叉感染,侵入性操作要严格无菌操作,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强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生素,避免长期大量联合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率,从而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8.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菌谱及其耐病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分离菌菌谱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所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年共分离获得菌株460株,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占57.4%.其次G^ 菌占27.2%,真菌占15.4%。G^ 分离率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20.7%上升到2003年的28.3%。G^-以肠杆菌属为主。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G^ 的90.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6位分别为金葡菌(13.7%)、肺炎克雷伯杆菌(12.6%)、埃希肠杆菌(11.5%)、白色念珠菌(10.4%)、产气肠杆菌(9.3%)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5.4%)。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病特性。只有万古霉素对G^ 具有很强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该ICU院内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G^ 菌分离率逐年增多,金葡菌已上升到第1位。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G^ 菌中比例很高,应高度重视。掌握该地区、该科室常见分离菌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复合制剂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将181例ICU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90例),对照组(91例),预防组在对照组广谱抗感染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酸杆菌复合制剂。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情况。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在预防组出现8/90例(8.89%),对照组出现23/91例(25.2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生率绝对值下降16.38%。结论乳酸杆菌复合制剂可以预防和减少ICU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病率,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比较不同版本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APACHEⅣ和APACHEⅡ)对于成人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0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其入ICU24小时内的APACHEⅣ和APACHEII评分,并计算其各自预测病死率,通过标准化死亡率(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SMR)来比较这两个评分系统对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4例患者,死亡率为41.8%。APACHEII得分为25±8分,预测死亡率为53.31%;APACHEⅣ得分为93±24分,预测死亡率为30.76%。APACHEII预测死亡率比实际死亡率高(SMR为0.78,95%CI0.614-0.972);APACHEIV预测死亡率比实际死亡率低(SMR=1.35,95%CI1.066-1.688)。但二者对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的预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ACHEII和APACHEIV对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预测准确性高;与APACHEII相比,APACHEIV无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性能,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