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亚洲各国艾滋病疫苗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sy 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全球传染性疾病,尚无有效的治愈方法。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艾滋病高发区。对经济并不发达的亚洲地区来说,研发艾滋病疫苗,对于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即"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对中国、泰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的艾滋病疫苗研发和临床试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分析了亚洲开发艾滋病疫苗的前景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2.
刈割、施肥和浇水对垂穗披碱草补偿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的补偿生长特性受放牧强度和生境资源获得性的影响。通过为期2年的野外控制实验,研究了刈割高度(留茬1cm、3cm及不刈割)、施肥(施、不施)和浇水(浇、不浇)处理对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补偿生长的影响,并结合对各处理分株密度、比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相对生长率的变化研究,探讨了其补偿生长机制。结果表明:刈割后垂穗披碱草分株种群密度显著增加,补偿生长高度显著降低,比叶面积和相对生长率随刈割强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叶片净光合速率变化不显著;施肥能显著增加垂穗披碱草的补偿生长高度、比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相对生长率;浇水处理以及刈割、浇水、施肥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可见,在刈割条件下,垂穗披碱草具有一定的密度补偿机制,但由于刈割抑制补偿性高生长,导致分株高度出现低补偿。因此,即使刈割后比叶面积和株高相对生长率显著增加,也不一定必然引起株高的超补偿;但施肥可显著提高垂穗披碱草的补偿能力,增加耐牧性,证实了改进后的限制资源模型的预测。  相似文献   
43.
《生物磁学》2014,(32):I0003-I0003
近日一项研究表明。肿瘤细胞中相同的细胞凋亡抑制蛋白也可以表达在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细胞中。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与科学院神经科主席医学博士Henry Kaminski,与来自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同事们在Kusner实验室针对这个项目一起进行合作研究。他们发现了生存素,这是一种细胞凋亡的抑制蛋白,生存素在患有重症肌无力的病人体内淋巴细胞的白细胞中表达,但不在正常的个体中表达。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动物模型的案例中。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严重的肌肉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病人非常虚弱,以至于病人必须使用呼吸机才能生存。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观察预氧合在ICU重症患者急救插管中的效果并探讨预氧合的最佳方式。方法:选择ICU内低氧血症成年危重患者28例,按入ICU顺序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n=10),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组,n=9)和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组,n=9)。A组入室后即行快速气管插管,B组气囊-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15 L/min。C组麻醉机-面罩预氧合5 min后行气管插管,氧流量为4 L/min。观察指标: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及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在预氧合之前,各项基本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预氧合后,B、C组的SpO2明显高于A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B、C组的SpO2也显著高于A组(P0.05),同时C组SpO2高于B组(P0.05)。血气分析中,预氧合后,C组的PaO2和SaO2均高于A、B组(P0.05);在插管后即刻,C组PaO2和SaO2高于A组,同时C组SaO2高于B组(P0.05)。并发症的比较上,C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ICU内急救插管前的预氧合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血氧水平,效果明显好于直接气管插管;在预氧合的方式中,麻醉机-面罩的预氧合效果要优于常规使用的气囊-面罩,且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46.
目的:阐述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病中的作用.通过分析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差异,阐明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发生了不同的体液免疫反应;在描述重症肌无力患者症状严重程度方面,比较绝对评分和QMG评分的优劣性.方法:运用抗体标记Tfh细胞相关分子CXCR5、ICOS、Bcl-6及CXCL13,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这些分子在非重症肌无力、眼肌型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对病情做QMG评分和绝对评分,分析其与CXCL1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在眼肌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中,CXCR5、ICOS和Bcl-6分子在CD4+T细胞的表达增高,其中CXCR5、Bcl-6分子表达在3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MG病情发展,外周血CXCL13的表达上调,CXCL13与QMG评分和绝对评分相关系数分别为0.669和0.797.结论:Tfh细胞及相关分子CXCR5、Bcl-6、CXCL13的表达参与了MG的发生、发展过程;Tfh细胞及相关分子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的表达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这是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症状更重和症状评分更高的原因,也是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抗体阳性率高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原因;在重症肌无力患者病情评测中,绝对评分较QMG评分更加准确,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47.
获得性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肌接头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受到免疫攻击而破坏,以致不能产生足够的终板电位,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产生肌无力.多数患者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接受免疫治疗,并通过适当治疗获得完全或部分缓解.本文将就重症肌无力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免疫调节治疗及胸腺切除手术的常规方法及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常用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适应症、副作用以及针对副作用的临床对策.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临床或药物缓解并将治疗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同时针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应根据疾病分型、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合并症而个体化,并强调患者的积极参与.近年来由于新型免疫抑制药物逐渐应用到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中,使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转归明显改善,故本文重点介绍免疫抑制药物,特别是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霉酚酸酯、他克莫司及利妥昔单抗等,并介绍这些药物的治疗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8.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L-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重症颅脑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本院ICU诊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5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0例。对照组给予标准肠外营养支持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L-丙氨酰谷氨酰胺辅助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14 d。结果:研究组治疗第7 d与14 d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分别为4.8 %和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0 %和17.0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含量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反应、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 %(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值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的应用能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恢复机体的营养状况,抑制PCT的释放。  相似文献   
49.
李健  关欣兰 《蛇志》2011,23(2):156-157
目的 探讨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ICU收治的63例60岁以上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 ICU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应重视肺部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治疗肺部感染的同时,应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50.
李焕新 《蛇志》2011,23(2):206-208
蝮蛇咬伤是本地区夏秋季节常见的意外伤害.其毒素为混合毒类,被咬伤后病情复杂,处理不当和延误治疗易致脏器功能损害及衰竭甚至死亡的严重后果[1].2010年9月5日我院ICU收治1例蝮蛇咬伤致呼吸、肝功能损害、急性肾衰的患者,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救治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