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26篇 |
免费 | 89篇 |
国内免费 | 526篇 |
专业分类
19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66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6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93篇 |
2015年 | 67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77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86篇 |
2010年 | 59篇 |
2009年 | 66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98篇 |
2006年 | 95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65篇 |
2001年 | 57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3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 毫秒
91.
2015年7~9月在贵州省兴仁县、平坝县和兴义市的五屯镇及敬南镇捕获鼠耳蝠33只,鉴定为高颅鼠耳蝠(Myotis siligorensis),为贵州省新纪录物种。标本保存于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实验室。主要特征:体型较小,前臂长(36.03±1.50)mm(32.66~38.98 mm,n=33);耳狭长;耳屏直而细长;第Ⅲ掌骨最长,第Ⅴ掌骨最短;阴茎长(4.52±0.84)mm(2.85~5.75 mm,n=21);头骨狭长,颅骨凸显;颅全长(13.87±0.74)mm(13.00~14.88 mm,n=8),颅高(6.36±0.24)mm(6.03~6.74 mm,n=8);听泡较小;矢状脊细弱;上颌第1、2门齿向中央倾斜,上颌第1门齿有1个主尖和1个附尖;上颌第2门齿较第1门齿小,且与犬齿分离;上颌第2前臼齿(P3)位于齿列中。基于Cyt b基因(1 141 bp)序列进行的分子系统学分析显示,此次捕获鼠耳蝠物种与高颅鼠耳蝠聚在一起,二者遗传距离最近(仅为0.03),进一步确认所采集物种为高颅鼠耳蝠。 相似文献
92.
93.
94.
利用性诱剂调查江苏无锡地区三个水蜜桃Prunus persica种植区梨小食心虫Gtapholitha molesta成虫的年发生动态,并比较不同时间挂放诱芯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无锡地区,梨小食心虫年发生5代,部分发育较快的五代幼虫在越冬前发育为成虫,但因无法找到合适的产卵场所而成为无效虫口。越冬代成虫和一代成虫发生较为整齐,可以使用性诱剂集中诱杀,但从二代成虫开始,发生呈现多个高峰,田间世代重叠明显。对梨小食心虫的性诱剂防治试验表明,在无锡地区,需高密度放置诱芯并2周更换1次诱芯方能达到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6.
Towar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verse Range break": lineage diversification in southern Californ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atzimanolis S Caterino MS 《Evolu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evolution》2007,61(9):2127-2141
The Transverse Ranges in southern California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having a prominent phylogeographic role. Numerous studies have identified distinct north-south and/or east-west lineage breaks involving the Transverse Ranges. However, in evaluating their findings, most authors have regarded this complex system somewhat simplistically. In this study we more deeply investigate these breaks using two approaches: first we examine the phylogeographic history of Sepedophilus castaneus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 and then implement a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y approach applying Brooks parsimony analysis to the topologies of nine additional taxa. Phylogenetic analysis, nested clade analysis, and AMOVAs for S. castaneus agree that there is a major lineage break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ransverse Ranges, localized between the Sierra Pelona and the San Gabriel Mountains. The comparative phylogeographic analysis supports a generally strong concordance of area relationships with geographic proximity. It is notable, however, that the Transverse Ranges as a group do not show phylogenetic cohesion, but rather they are split into three main regions: an eastern region (San Gabriel, San Bernardino, and San Jacinto Mountains), a central region (central Transverse Ranges and Sierra Pelona) that is often grouped with the Tehachapi and Sierra Nevada populations, and a western region (northwestern Transverse Ranges and Santa Ynez Mountains) that is consistently grouped with coast range areas to the north. The lineage break between east and west Transverse Ranges is attributable to the presence of a marine embayment in what is now the Santa Clara River valley 5-2.5 million years ago. 相似文献
97.
98.
云南野生兜兰的引种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2,21(2):61-63
1997~ 2 0 0 1年引种云南野生兜兰 1 3种 ,存苗 2万余株 ,在昆明园林植物园 (金殿 )兰圃栽培。具有引种成活率高、容易栽培、观赏价值高的优点 ,在养护管理实践中确立了一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9.
澜沧江-湄公河作为一条国际河流,是全世界鱼类物种多样性最高的流域之一,其中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的条鳅科鱼类共记录37种,由于该类群分类鉴定较为困难,流域内仍存在未被发现、描述或准确鉴定的物种。2015至2019年,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澜沧江流域进行多次鱼类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发现3种未曾记录的条鳅科鱼类。对所采集到鱼类标本的重要性状进行测量,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形态特征比较,分别鉴定为长带条鳅(Nemacheilus longistriatus)、裸背南鳅(Schistura nudidorsum)和宽齿南鳅(S. latidens),均为中国物种新记录;其中,由于以前在中国记录的条鳅属鱼类均已移入南鳅属(Schistura),长带条鳅是目前中国分布的唯一条鳅属物种。本文对这3种新记录的条鳅科鱼类进行描述,对今后澜沧江条鳅科鱼类物种鉴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为澜沧江鱼类资源的调查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利用1994—1998年、1999—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河南省4期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运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估算了1998—2013年河南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由1998年的45.57 Tg增加到2013年的107.98 Tg,年均碳汇量为4.16 Tg/a。乔木林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由1998年的33.54 Tg和22.39 Mg/hm~2增加到2013年的97.11 Tg和31.80 Mg/hm~2。乔木林碳储量在所有植被类型中占主体,4个森林清查时期乔木林碳储量占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比例分别为73.60%、79.22%、85.63%和89.93%。2013年森林清查时,乔木林中杨树和栎类碳储量最大,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7.61%和25.22%,各龄组乔木林碳密度大小顺序依次为成熟林近熟林中龄林过熟林幼龄林。阔叶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均高于针叶林,阔叶林是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面积、碳储量、碳密度增加幅度都要高于天然林,人工林碳储量由1998年的9.62 Tg增加到2013年的55.67 Tg,占乔木林碳储量总增量的77.15%,人工林碳密度由1998年的17.86 Mg/hm~2提高到2013年的32.01 Mg/hm~2,人工林在河南省森林碳汇中逐步发挥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河南省森林碳汇的主体,随着人工林生长为具有较高碳密度的成熟林,河南省乔木林将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