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3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1.
中国海南岛灵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海南岛的灵芝科真菌78种,分属于4个属,3个亚属,2个组。分析了灵芝在不同的热带植被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不同。种类多样性变化呈: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低山雨林>中山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人工林>河谷雨林>稀树草原>山顶矮林>红树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412.
海南彪属─新种记述(科:亚科)毕道英(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上海200025)关键词:科,亚科,彪属,海南省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现在活的最大竹节虫,要推齿足彪PharnaciaserratipesGray,雌虫体长达330mm(除足和触...  相似文献   
413.
海南岛及中国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报道了海南岛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2属(即毛边蕨属Didymoglossum Desv.,凸轴蕨属MetathelypterisChing)、28种,其中毛边蕨属和8个种在中国也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14.
415.
庄剑云 《菌物学报》1991,10(Z1):87-90
本文描述了采自海南省琼中县牛紏吴茱萸Evodia trichotoma (Lour.) Pierre(芸香科)上的柄锈菌一新种——Puccinia evodiae-trichotomae J. -y. Zhuang。本种与巴布亚一新几内亚产的吴茱萸Evodia sp.上的另一种柄锈菌Puccinia evodiae Cumm.略近似,但冬孢子堆裸露呈垫状,而后者则深埋于病瘿中。冬孢子形状与大小和后者相仿,然而少数孢子可长达60μm,顶壁有时略增厚,颜色很浅或近几色。镜下可见一些孢子已萌发,推测可能属无眠冬孢型。芸香科植物上的柄锈菌目前仅知10种,本种特征与它们均不相同,故鉴定为新种。本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416.
本文继续报道海南岛新记录的植物,计24个新记录种,4个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科,其中指叶瓶蕨在我国是首次发现。本文引用的标本,全部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标本室(SCBI)。  相似文献   
417.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延龄  李善元 《兽类学报》1991,11(3):161-164
1986年和1987年的10月至12月共发现14个海南坡鹿仔鹿的卧息地。研究表明,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不受母鹿影响。在保护区围栏内的多种栖息地中,仔鹿对次生落叶季雨林白下的茅、黄茅草坡有明显偏爱,有12个卧息地被发现于这种环境中。该环境在每10平方米面积内约有1—2株小乔木,30一60株灌木,草本植物高于50厘米,通视条件良好。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似乎与水源无关,但不能排除风向对仔鹿选择卧息地坡向有所影响。适当地清除过于密集的灌丛,有利于仔鹿栖息。  相似文献   
418.
黎母山热带山地雨林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南省黎母山热带山地雨林的1500m2皆伐样地地上部分生物量测定,表明高于世界热带各地林分的平均值,达507.242t/ha。叶面积指数为9.572。经群落现存量在林木各径级和各层次中分配比例的分析,发现这片林分可能在300年前受过一次干扰破坏,表明热带林受破坏后恢复到成熟顶极状态需要较长的时间。本文提出了乔木单株及树干、树皮、枝、叶的生物量和叶面积估测的回归模型,并首次提出了热带地区板根和木质藤本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为相似的植被类型生物量估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19.
海南岛众多独立入海的河流形成天然的生物地理屏障,造就了海南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李氏吻虾虎鱼〔Rhinogobius leavelli (Herre,1935)〕因利用价值低而未被人工大量养殖驯化,可作为评估鱼类遗传多样性的理想物种。本文基于COX1D-loop分子标记,分析了海南岛南渡江、珠碧江、三亚河和陵水河等4条河流中李氏吻虾虎鱼的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4条水系中43尾李氏吻虾虎鱼COX1、D-loop及联合基因中分别检测出8、14、22个变异位点和6、7、8个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是0.617、0.647、0.649和0.003 9、0.009 4、0.006 3,其中三亚河与陵水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均较高。系统发育树结果均显示,李氏吻虾虎鱼4个水系的5个地理种群聚类为2个进化分支,其中三亚河与陵水河种群聚为一支,南渡江、珠碧江种群聚为一支。遗传距离分子方差分析显示,李氏吻虾虎鱼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间。上述结果表明,海南岛李氏吻虾虎鱼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可能因不同水系的隔离效应和李氏吻虾虎鱼较弱的迁移能力导致其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本文为海南岛河流生态系统中鱼类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提供遗传学参考。  相似文献   
420.
不同路径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海南尖峰岭强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益  邱坚锐  邱治军  吴仲民 《生态学报》2004,24(12):2723-2327
利用尖峰岭气象站数 10 a间观测的历史资料 ,对尖峰岭暴雨特点、地形和不同路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该地的暴雨量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指出 :尖峰岭地区强降水主要来自台风和热带风暴的影响 ;其路径移向以尖峰岭为界 ,偏南和偏北台风所产生的雨量差异较大。尖峰岭暴雨产生除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外 ,地形也起到重要作用 ,而且暴雨量出现还与雨的来向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