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9篇
  18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尖前口虫的口器发生研究(纤毛门, 膜口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咽膜类纤毛虫尖前口虫无性生殖期的核器及口器的演化.其发生特征为;1)新的口原基形成于原前庭动基列与口侧膜间,表观为原口侧膜分裂而致;2)随着形态发生的进行,由口原基依次演化出后仔虫的三片咽膜、口侧膜和三条前庭动基列;3)原口器完全被前仔虫所继承;4)体纤毛器在整个形态发生过程中一直保持双动基列结构.    相似文献   
62.
以3年生鸳鸯茉莉(Brunfelsia acuminata Benth.)5个不同花期(花蕾期、初开期、全开期、过渡期、末花期)的花瓣为试材,研究其开花过程中花瓣的色度值、类黄酮、类胡萝卜素、花色苷含量、细胞p H值以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除全开期外,其它4个时期各色度值变化不明显,初开期、全开期和过渡期,明亮参数L值逐渐增大,红绿参数a值、黄蓝参数b值和彩度C值急剧降低;类黄酮含量在过渡期最低,其它阶段无显著差异;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上升-下降-稳定的趋势,全开期达到最高;花色苷含量则随开花进程不断下降,花蕾期最高;花蕾期、初开期、全开期的SOD活性变化不显著,过渡期时显著升高,末花期又迅速回落到最低值;POD活性不断上升,末花期为花蕾期的28.73倍;CAT活性前期变化不显著,末花期时有一定幅度的升高;花瓣色度各指标、花色苷含量、上述酶的活性、p H值等几个参数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但SOD活性、类胡萝卜素、类黄酮与所有参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花色苷是影响鸳鸯茉莉花色变化的决定性代谢产物,POD和CAT活性是调节花色苷降解速率的主要抗氧化酶。  相似文献   
63.
曾波  钟章成  张小萍 《生态学报》2001,21(8):1251-1255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在缙云山的很多群落类型中均有分布。对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以及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四川大头茶生殖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不受植株年龄大小的影响,但与植株所处的群落类型有很大关系。常绿阔叶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四川大头茶纯林中次之,针阔混交林中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最低。四川大头茶花蕾产量和果实产量随植株年龄的增大而增大,但座果率与植株年龄大小无关。对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蕾产量、果实产量和座果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花蕾产量不具有相关关系,与果实产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座果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证实了与受精作用无关的生殖产量特征不受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影响,而与受精作用有关的生殖产量特征将受花粉游脯氨酸含量影响的研究假设。由于与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座果率具有和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一样的群落间变化模式。  相似文献   
64.
王丽萍  刘昱慧  邵宗泽 《微生物学报》2009,49(12):1634-1642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大西洋表层海水分离筛选新的烷烃降解菌,了解其降解基因及降解特性,为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治理提供材料。【方法】以柴油与原油作为混合碳源从大西洋表层海水样品中富集、并分离筛选出降解能力较强的烷烃降解菌。根据16S rRNA基因和其看家基因secA1序列确定其系统进化地位。分析了烷烃降解范围、表面活性剂产生能力及其他生理生化特性;利用已报道的兼并引物进行了烷烃羟化酶基因的PCR扩增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够降解C10?C36直链烷烃的菌株S14-10。经16S rR  相似文献   
65.
对喜树植株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26株内生菌株。对126株内生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并对其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测定。发现在供试质量浓度为5mg/mL时,126株菌株中有24株喜树内生真菌的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以及辣椒疫霉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菌丝生长的活性作用;其中,菌株XSY09的发酵液对此三种植物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74.97%、39.63%和58.49%。在0.1mg/mL的测试浓度下,菌株XSY09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对三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该菌株的ITS序列进行测序分析,初步鉴定XSY09为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真菌。  相似文献   
66.
 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a)是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对缙云山3种不同群落中四川大头茶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果实的种子产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在同一群落中的不同龄级四川大头茶个体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群落间表现出差异。常绿阔叶林中的四川大头茶个体具有最高的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每果种子产量,四川大头茶纯林中的次之,针阔混交林中的最低。分析发现,四川大头茶花粉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果实的种子产量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花粉中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一种预测和比较相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四川大头茶种子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36种中国产繁缕属(Stellaria)植物,根据模式材料或仅根据原描述,将已合格发表的1组、l系、12种、4变种和1变型首次归并到有关各类,依次列举人异名录中,其中有1移属。讨论了各种错误鉴定,同时对于选择性状、设想进化过程和分布记录均有讨论.  相似文献   
68.
Anatomical characters of the mature leaf blade, petiole, young stem and wood were examined in order to substantiate taxonomic boundaries between genera and species of Theaeeae in Sri Lanka. Two species of Temstroemia , one of Adinandra , four of Eurya and two of Gordonia were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sclereids in most organs of the plant was found to be a common character within the family. However, three distinct types of sclereid are reported. Two basic types of stomata, anomocytic and gordoniaceous, are recognized. The origin of phellogen in the young stems is pericyclic in Gordonia and subepidermal in the other three genera. The species within these genera also appear to have several distinctive characters of their own. Important wood characters have been tabulat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the primitive and advanced characters. Gordonia , especially, exhibits anatomical features which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emstroemia, Adinandra send Eurya.  相似文献   
69.
The hyperaccumulator Pycnandra acuminata is a New Caledonian rainforest tree known to hav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nickel in any living organism, with 25 wt% nickel in its latex. All trees (with a diameter of >10 cm) and soil profiles in a 0.25-hectare permanent plot were sampled to assess the biogeochemical compartmentalisation of nickel in a dense stand of P. acuminata trees. Nickel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permitted insights into the cycling of nickel in this ecosystem. The total tree biomass of the plot was calculated to be 281 tonnes ha−1, which contained 0.44 kg of cobalt, 49.1 kg of manganese, 257 kg of nickel and 6.76 kg of zinc. Nickel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identified the biotic origin of the nickel in the soil upper layers, with P. acuminata shoots enriched in lighter nickel isotopes. The δ60Ni latex signature suggests that long-distance transport, radial xylem and phloem loading are at play in P. acuminata.  相似文献   
70.
喜树果中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匀浆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喜树果为原料,对匀浆法提取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5%的乙醇,匀浆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15(g/mL)。在此工艺条件下,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提取率分别为0.801‰和0.546‰。将该法与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常温冷浸提取、水浴振荡提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匀浆提取具有得率高、省时间等方面的优势,是一种高效提取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