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治疗组),46例患者随访60 d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入院后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同时记录生化中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治疗后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NLR、PLR、LMR与Cr水平的相关性。以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两组计数资料;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事件的价值。结果: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NLR、PLR、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入院当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RP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性休克患者肌酐水平与NLR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LR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6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P= 0.031)。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05(95% CI: 0.597~0.812,P=0.001);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NLR预测死亡风险的截断值为16.3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7%),即NLR>16.35时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60天生存预后,结果显示NLR≤16.35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NLR>16.35组,(χ2=5.568,P= 0.018)。结论:ICU初始NLR有助于脓毒性休克的病情判断并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2.
We are developing an alternate strategy for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acromolecules that does not, like current methods, depend on the optimization of traditional variables such as pH and precipitant concentration, but is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many conventional small molecules might establish stabilizing, intermolecular, non covalent crosslinks in crystals, and thereby promote lattice formation. To test the hypothesis, we carried out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encompassing 18,240 crystallization trials using 81 different proteins, and 200 chemical compound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the idea. In addition, we conducte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of some of the crystals grown in the experiments. These clearly showed incorporation of conventional molecules into the protein crystal lattices, and further validated the underlying hypothesis. We are currently extending the investigations to include a broader and more diverse set of proteins, an expanded search of conventional and biologically active small molecules, and a wider range of precipitants. The strategy proposed here is essentially orthogonal to current approaches and has an objective of doubling the success rate of today.  相似文献   
193.
中国黍稷种质资源耐盐性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来源于我国14省(区)的6518份黍稷种质资源,以苗期耐盐级别作为综合评价的标准,通过3次耐盐性鉴定,筛选出高度耐盐种质22份,占鉴定种质总数的0.34%,耐盐种质120份,占1.84%。这些种质在遗传育种和生产中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是珍贵的耐盐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4.
目的:观察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新型敷料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处理的治疗效果。方法:首先评估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新型敷料,应用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对48例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选取48例传统方法处理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结果显示湿性愈合组患者出院时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疗周期明显缩短(P<0.05),换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基于"湿性愈合"理论的新型敷料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处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5.
甄霖  谢永生 《生态学报》2019,39(16):5747-5754
全球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给业已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寻求尊重自然规律、环境友好的生态治理与恢复技术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和生态治理机构研发出了一系列技术体系和技术模式,对脆弱生态区退化生态系统展开了全面的治理和恢复。然而,缺乏对这些治理技术的评价和优选方法的研发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优良技术的筛选和推广应用,造成了资金和人力的浪费和损失。针对这些问题,科技部在2016年启动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生态技术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全球生态治理技术评价",其中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对生态技术进行梳理、评价和优选。本文旨在对已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梳理,对生态技术的特征、生态技术评价的基本步骤和原则、生态技术的三阶段评估方法等进行了界定和深入分析,对本专题收录的14篇学术文章所涵盖的评价方法和模型研发、案例应用等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筛选优良技术、提高生态技术应用效果、促进优良技术的输出和引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当前中医理论基础研究,有证候判定规范、证候疗效评价、证候物质基础、方剂配伍规律等的4个主要领域,但其共同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中医证候结构表征,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辨证论治的准确性和临床疗效。针对中医证候的结构表征研究,以脾气虚证候的发生规律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推证结果与临床数据分析结论相互印证,来揭示证候的结构特征,建立起了中医证候的拓扑结构数学模型,挖掘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数学科学基础,在证候基础研究上体现出中医理论的自身规律与临床诊疗特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7.
利用网络教学开放平台,通过建设和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了基于任务和目标导向的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以及形成性学习评价及考核机制。通过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不仅节省了教学学时,而且可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微生物学课程改革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课堂满意度、实验课程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兴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8.
蛋白质与酶工程精品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在"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建设中,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性调整,新旧教学方法并行,进行考核评价手段与实践教学的创新,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参与评价的权利,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改革方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99.
以植株的生长状况、整株姿态、叶片观赏性、开花性、花形、花色和花朵观赏期为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我国原产的27种兜兰属植物的观赏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它们在华南地区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多花长瓣型的飘带兜兰与理想种的关联度最高,达到0.7304,是最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其次为白旗兜兰。而紫纹兜兰、汉氏兜兰;文山兜兰、格利兜兰、带叶兜兰、亨利兜兰、同色兜兰,它们的关联度系数超过0.6;紫毛兜兰、巨瓣兜兰、红旗兜兰、天伦兜兰、长瓣兜兰、根茎兜兰的关联度均超过0.5;也是值得推广兜兰种类;杏黄兜兰、硬叶兜兰、白花兜兰由于生长状况差、开花性差等原因与理想种的关联度分别只有0.1900、0.1921、0.2917,不适于华南地区栽培;其它9种兜兰的关联度虽然介于0.35~0.50之间,但其中有些种类如虎斑兜兰、麻栗坡兜兰、波瓣兜兰、德氏兜兰等由于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育种潜力,也是值得在华南地区栽培的兜兰种类。  相似文献   
200.
李银平  秦俭  王晶  江利  王涛 《生物磁学》2011,(12):2273-2275
目的:研究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96例,按照入院时血乳酸值分成升高者60例,乳酸正常者36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休克、机械通气和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根据APACHE Ⅱ评分(〈15、15~24、≥25)分为3组,比较每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区别。结果:乳酸升高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明显大于乳酸正常组(P〈0.05),病死率明显上升(28.3%vs 2.7%),(P=0.005);随着APACHE Ⅱ评分增高,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休克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乳酸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