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束花石斛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9个居群束花石斛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60条ISSR引物中共筛选出的5条有效引物,每个引物的扩增位点为9~13个,共5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49个(87.90%)。束花石斛种内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遗传变异较丰富,9个居群的总扩增条带为242个,平均每个居群为26.90个,其中多态性条带占179个(72.90%)。野生束花石斛种质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为过度采收和其赖以生长的环境被破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思茅和文山居群的遗传距离最近,而云南景洪居群与其它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说明束花石斛种内亲缘关系的远近可能与其地理分布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2.
为了解不同生长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化学成分的变化,对茎、叶醇溶性浸出物、多酚、黄酮、三萜类、有机酸、氨基酸、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茎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量及六类物质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在春末夏初时达到最低,而叶片中各成分的变化未体现一致性规律。六类物质中以小分子的糖含量最高,其次是三萜类和有机酸。茎的醇溶性浸出物总量与多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叶的相关性不显著。这些为评估铁皮石斛质量和确定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华石斛(Dendrobium sinense)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从其全草乙醇提取液中分离纯化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鼓槌石斛素(1)、2′,4′-二羟基查尔酮(2)、2,5,7-三羟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3)、4,7-二羟基-2,3-二甲氧基-9,10-二氢菲(4)、2,5-二羟基-3,4-二甲氧基-9,10-二氢菲(5)、2,7-二羟基-3,4,6-三甲氧基-9,10-二氢菲(6)、(E)松柏醛(7)、反式对羟基肉桂酸酯(8)、对羟基苯丙酸甲酯(9)和十二元内环酯(10)。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石斛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6、7和10对乙酰胆碱酯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4.
开发、评价已筛选的铁皮石斛EST-SSR引物,并探讨其在遗传多样性、物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应用。利用前期筛选的20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用于16份材料(15份铁皮石斛与1份串珠石斛)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统计扩增条带。采用PopGen32软件进行Nei's基因多样度和Simpson指数等多态性指标的统计,分析单个引物和组合引物的区分率,之后采用NTSYSpc2.1软件计算遗传相似系数聚类图的构建。结果表明,引物DN4等16对引物多态性较高,而DN13、DN23、DN60和DN67多态性较低。单个引物均不能将所有供试样品区分开来,其中DN4、DN10、DN105、DN81、DN39和DN71区分率相对较高;利用组合引物能够将所有样品进行有效区分,其中DN4+DN10+DN105+DN39引物组合可作为核心引物予以使用,可用于铁皮石斛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20对引物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种内、种间亲缘关系的鉴定。此外,引物DN4、DN13、DN39、DN58、DN65、DN67、DN10和DN99可用于铁皮石斛与串珠石斛的鉴定。本研究开发的20对引物可较好地应用于铁皮石斛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鉴定、亲缘关系鉴定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95.
福建冠豸山野生铁皮石斛的显微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连城冠豸山开展野生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实地调查,发现当地有铁皮石斛分布。对其茎、叶组织构造及茎的显微粉末特征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茎维管束外侧的纤维群呈帽状,草酸钙针晶束于近表皮处多见,粉末中含针晶束的黏液细胞以及纤维束外具有含硅质块的细胞等特征可作为该药正确鉴别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齿瓣石斛茎段快繁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齿瓣石斛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 6-BA 2.0 mg/L + NAA 0.05 mg/L;芽增殖培养基以MS + 6-BA 3.0 mg/L + NAA 0.5 mg/L较好;生根培养基以MS + IBA 1.0 mg/L + NAA 0.5 mg/L较好。  相似文献   
97.
6-BA和2,4-D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分化和离体保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6-BA和2,4-D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原球茎芽再生的较好培养基为MS,芽增长的较好培养基为MS + 6-BA 1 mg/L + 2,4-D 0.1 mg/L,原球茎再生芽生根和原球茎增殖的较好培养基也为MS。添加0.5 mg/L 2,4-D不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的保存,而不添加2,4–D或添加0.1 mg/L 2,4-D均有利于铁皮石斛原球茎保存,且有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究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的繁育生物学特性,对其开花习性、花粉活力、柱头分泌特性、人工授粉结实率、自然结实种子育性和贮藏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束花石斛花芽萌动期为19d,现蕾期为23 d,群体花期为28 d,单花寿命10~15 d;(2)开花1~3 d花粉活力保持在90%左右,开花至第9天时花粉活力仅为23.7%,初始3 d开花的花粉活力与其他时间取样的活力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花粉活力随开花时间延长呈由强到弱的趋势;(3)束花石斛的柱头腔从开花第2天开始有分泌物,第6 d时分泌物最多,柱头过氧化氢染色结果表明在开花5~6 d时柱头可授性最强,柱头可授性随开花时间延长呈由弱到强再到弱的趋势;(4)选取花朵开放4 d的花粉和柱头人工授粉,同株异花和同花授粉未见结实。野外结实果质量2.02~4.83 g,种子长0.628~0.845 mm,宽0.082~0.110 mm,长宽比为7.798,成胚率达97.35%,种子活力为90.80%,室温条件保存6个月的种子活力维持在73.20%。上述结果说明,束花石斛单花花期不长,开花初...  相似文献   
9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for Dendrobium varieties/species, many of which have medicinal and horticultural values. Two genomic DNA libraries of Dendrobium Sonia enriched with GA repeats and CA repeats were constructed. Fourteen polymorphic SSR markers were identified when screened against 42 popular commercial Dendrobium hybrids. The average allele number was 12.0 ± 1.9 and the observed heterozyosity was averaged at 0.70. All 42 hybrids tested, except for two tissue culture mutants, were uniquely identified with the markers used. Sibling hybrids were closely clustered. Hybrids were also closer to parents. These SSR markers can be used for molecular ecology research, genetic mapping and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They can also help protection for new Dendrobium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00.
光周期对春石斛开花及多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春石斛为试材,研究光周期对其开花及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影响,以期了解春石斛开花的光周期特性以及期间能源物质多胺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春石斛短日照处理植株开花较长日照处理的提前约18d,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同时,短日照处理植株的花芽多,开花量犬,花径较长日照大。不同光周期诱导开花过程中,春石斛叶片内腐胺含量最高,波动较大,短日照处理下基本维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亚精胺含量其次,且随生长发育逐渐升高,短日照处理下一直保持比长日照高的水平。精胺含量最低,变化不大,短日照下保持与长日照相同或略高的水平。由此推测,春石斛为称量性短日照植物,高水平的腐胺和亚精胺可能与春石斛花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