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n N-acetylglutamokinase-deficient arginine-requiring mutant, KY9390 and an N-acetylornithine aminotransferase-deficient arginine-requiring mutant, AA-7 were derived from a wild-type strain and an l-arginine-producing mutant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respectively. KY 9390 accumulated 7.5 mg per ml of N-acetylglutamic acid and AA-7 accumulated 2 mg per ml of N-acetylglutamate-γ-semialdehyde, intermediates of arginine biosynthesis, in a culture medium.

The production of N-acetylglutamate-γ-semialdehyde by AA-7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f l-arginine in the medium, whereas that of N-acetylglutamic acid by KY 9390 was inhibited by the addition of l-arginine in the medium.  相似文献   
12.
13.
The invasive quarantine pest fly, Atherigona (Acritochaeta) orientalis Schiner, i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omato greenhouses in Gyeongsangbuk‐do, Korea. The genus Atherigona Rondani is also newly added to Korean fauna. Allium tuberosum is listed as a new host crop for this species. Som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r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host lists are given to provide plant quarantine information for p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现东方肉座菌纤维素内切酶EGⅠ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获得重组EGⅠ。[方法]通过RT-PCR获得EGⅠ开放阅读框。将EGⅠ成熟肽和PHO1信号肽的DNA片段插入p PIC3. 5K后,重组表达载体电转化毕赤酵母。通过甲醇诱导表达和镍柱纯化获得EGⅠ。以羟甲基纤维素钠检测活性,以肽N-糖苷酶F分析N-糖基化,以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和糖基化修饰。[结果]获得EGⅠ分泌表达菌株,诱导96 h后上清液活性为0. 513±0. 002 U/m L,纯化后的EGⅠ活性为0. 558±0. 012 U/mg。SDS-PAGE表明EGⅠ分子量在100~180 k Da,远高于预测值47. 3k Da,经肽N-糖苷酶F处理后,降至63~75 k Da。[结论]实现了EGⅠ的分泌表达,获得活性为0. 558±0. 012 U/mg的糖基化重组EGⅠ。  相似文献   
15.
入侵植物疣果匙荠不同种群间的功能性状差异 特定环境下植物扩大领域入侵到其他区域时,其功能性状会发生改变。原产地环境已形成植物原有功能性状,当植物居住环境发生改变时,其功能性状亦会随之改变。本文旨在探讨居于常见条件与原产地气候条件的原状态、入侵状态、归化状态下不同疣果匙荠(Bunias orientalis)种群间的性状变异。自8个国家收集了12种疣果匙荠种子(每种状态各4种),将其种植于标准条件下的同质园中,并比较不同状态不同种类的物候、生长、繁殖等功能性状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物候不因植物状态而异,但某些原产于常年低温地区的原状态植物并未开花。相比原状态植物,入侵状态植物的叶子更多,这表明了其在积累植被生物量上的活力。短角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其他的生长性状在不同的状态间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种群间存在差异。一些功能性状的变异可能是由于原生地对当地条件的长期适应和遗传多样性所致,而其他环境因素在新环境下的差异可能导致了较高的性状变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学方法比较研究细尾高原鳅和东方高原鳅组织器官的黑色素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两种高原鳅头部皮肤、背部皮肤、体侧皮肤、腹膜肾脏层、脊髓腔壁层、腹膜壁层、围心腔壁层、脑颅腔壁层和眼睛均分布有黑色素;腹部皮肤、肝脏浆膜、脾脏被膜和性腺被膜未发现黑色素。皮肤中黑色素分布在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他组织器官中黑色素分布在内膜层或壁层。黑色素主要分布在背侧,体侧则分布稀疏,呈现对称分布。背部和体侧皮肤有斑块处较无斑块处黑色素数量多,分布密集;无斑块处仅是部分聚集,或形成间断分布的黑色素块。同一种高原鳅不同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不同,分布面积百分比和黑色素层厚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种高原鳅同一组织器官黑色素分布特征相似。两种高原鳅组织器官中黑色素的分布与其接受的紫外辐射强度有关,是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7.
以100只东方蝾螈早期胚胎为材料,用SEM和TEM对瓶状细胞形态结构和除去瓶状细胞的胚胎进行观察,去除瓶状细胞后,胚胎的原肠形成不会中断,外包和内卷仍能正常进行,并可以发育成幼螈,但有部分胚胎原肠前端缺失,长期培养的蝾螈胚对针刺激有反应,幼虫阶段中自由活动,我们的结论是:1)东方蝾螈原肠胚的瓶状细胞除了原肠前端存在外,还有部分瓶状细胞与原肠长轴垂直,从力学角度推断瓶状细胞在原肠形成过程中不起主要作  相似文献   
18.
山西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平  张贵平  吴琼  连俊强  张峰 《植物研究》2010,30(6):731-736
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方差比率法、Fisher精确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山西阳城崦山自然保护区侧柏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优势种总体呈正关联,但关联性较弱,种的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2)Fisher精确检验与Jaccard指数结合使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研究结果。(3)Jaccard指数结果表明在乔、灌、草各层中占据明显优势地位的种群其种间联结程度较大。(4)根据研究结果把侧柏群落的优势种群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白皮松生态种组、侧柏生态种组和白莲蒿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室内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Pb2+(0、0.25、0.50、1.00和2.00mmol·L-1)胁迫对东方香蒲根和叶中Pb含量、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以及亚细胞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外源Pb2+浓度的增加,Pb在香蒲根和叶中的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Pb在根中的含量明显高于叶中,并与外源Pb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香蒲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随着外源Pb2+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均在处理浓度为0.50mmol·L-1时达到峰值。(3)胁迫处理叶片的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变化不显著,但根中MDA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4)叶片中SOD活性在1.00mmol·L-1 Pb2+处理时达到峰值,然后下降,但始终高于对照,CAT和POD活性则均低于对照组;根中SOD活性除1.00mmol·L-1 Pb2+处理组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AT和POD活性分别在0.25和0.50mmol·L-1 Pb2+处理时达到峰值,然后随处理Pb2+浓度升高而下降。(5)电镜观察发现,Pb2+胁迫使香蒲叶细胞中叶绿体被膜破裂,类囊体膨胀、破损;根和叶细胞中的线粒体被膜均破裂、内腔空泡化,细胞核核膜破损、核仁消失、染色质凝集。研究表明,Pb2+胁迫致使东方香蒲根、叶生理代谢失衡,亚细胞结构出现不可逆的损伤,这为从分子水平研究Pb2+作用的具体机理以及香蒲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