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4篇
  免费   523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急诊分层管理配合介入治疗对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溶栓治疗,术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基本护理模式,而分层管理组患者采用层级管理的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结果:分层管理组患者患肢复通率为91.28%;常规护理组患者患肢复通率为84.6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本组溶栓前的对应值,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层管理组护理工作的落实率为95.68%,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93.91%,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94.56%,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为93.78%,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95.46%,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97.76%;常规护理组护理工作的落实率为76.55%,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67.82%,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为89.66%,对护理技能的满意度为86.32%,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85.47%,对护患沟通的满意度为86.21%。分层管理组的护理质量、工作落实率、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管理的护理模式对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的治疗与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6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先采用VSD治疗,游离植皮术后继续给予VSD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皮片成活率、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换药次数、疼痛评分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片成活时间短于对照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打压植皮或传统打包加压的技术而言,VSD负压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在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维族与汉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旨在了解两民族之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汉族病例407例,维族病例250例,对临床病理资料、,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ER、PR、Her-2、BRCA1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汉族及维族乳腺癌患者的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及维族患者乳腺癌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ER、PR、Her-2及BRCA1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维汉民族间三阴性乳腺癌的比例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维汉民族三阴性乳腺癌与BRCA1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维汉民族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差异,维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明显多于患者患者,维汉民族患者三阴性乳腺癌均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994.
《遗传学报》2014,41(10):529-537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 (TRAP1), an important member of mitochondrial heat shock protein 90 family,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biological processes in several types of tumors. However, its pathological role i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 (ESCC) remains unknown. Herein, we demonstrated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AP1, and its role in apoptosis and motility in ESCC. 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TRAP1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in 328 ESCC samples, which revealed that strong TRAP1 expression wa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while high TRAP1 expression correl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Expression of TRAP1 was found to be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ESCC. Additionally, the upregulation of TRAP1 antagonized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 while its downregulation sensitized cells to cisplatin-induced apoptosis. As revealed by the transwell assay, TRAP1 overexpression promoted cellular migration and invasion a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s. In contrast, silencing of endogenous TRAP1 expression attenuated the ability of migration and invasion. Finally,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RAP1-mediated migration and invasion occurred through STAT3/MMP2 signaling pathway. In conclusion, TRAP1 may be considered as a molecular predictive marker for prognosis and a novel molecular candidate for therapeutic target in ESCC.  相似文献   
995.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动态表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WB、IHC以及PCR方法测定并比较HIF-1α在不同肝脏组织中的阳性情况以及表达量,分析HIF-1α强阳性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正常肝组HIF-1α阴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HCC坏死组HIF-1α强阳性率最高。正常肝组HIF-1α表达量明显低于其他各组;HCC坏死组表达量最高且明显高于HCC组。中低度分化组HIF-1α强阳性较高度分化组高得多;有转移组HIF-1α强阳性较无转移组高得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肝硬化以及HCC组织中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肝组织。HIF-1α表达与肿瘤分化的程度以及HCC转移相关,但与有无癌栓及HBsAg表达及预后不相关,为临床治疗肝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6.
周奕阳  侯风刚  岑怡  贯剑 《生物磁学》2011,(9):1723-1726
目的:建立肠癌湿热内蕴证辨证量化标准。方法:在对311例肠癌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组织专家组对其进行辨证,根据各相关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组和非湿热内蕴证组中出现状况的差异对这些症状进行赋分;根据专家辩证的结果,应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的方法选择最佳诊断阈值从而建立量化辨证标准;以专家组统一辨证作为"金标准"对建立的量化标准进行回顾性检验;结果:我们结合专家意见,分析了所有可能与湿热内蕴证相关的中医症状,确定身重等20个中医症状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候选相关因素;经列联表分析,尿黄、黄疸等5项中医症状在湿热内蕴证和非湿热内蕴证中出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项中医症状作为logistic回归分析的变量进行筛选,最后确定尿黄、黄疸、苔黄、厚、腻为肠癌湿热内蕴证的相关中医症状;应用条件概率方法换算,这五个症状的赋分为9、9、8、8、9;经ROC方法分析,确定量化辨证标准为≥9分;回顾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75%以上,阳性似然比4.32;结论:建立的量化标准的特点是:①较符合肠癌的临床特点;②符合中医辨证的临床实际;③数理统计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中出现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手术过程中DEDH发生的原因、现象,治疗过程、结果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10例DEDH发生于伤后72h以内、手术减压后,6例伴有颅骨骨折,3例伴静脉窦损伤。7例术前甘露醇用量超过500ml,经手术清除和保守治疗,死亡1例。结论:颅骨骨折和颅内静脉窦损伤是DEDH发生的病理基础,减压手术和甘露醇强力脱水治疗是其发生的促进因素,GCS评分和血肿持续时间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8.
巴红珍  徐海峰 《生物磁学》2011,(23):4573-4575,4579
血管抑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肿瘤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通过一些实验方法能够检测肿瘤患者体内的血管抑素水平。血管抑素在未来的肿瘤治疗、诊断、预后判断和新生血管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程志健  何斌  邱洪清  卢娅萍 《生物磁学》2011,(Z1):4693-4695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方法:第一阶段将102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A组(34例)、B组(34例)和C组(34例),分别服用美沙拉嗪片、复方嗜酸乳杆菌、美沙拉嗪+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12周后观察3组临床疗效,缓解率及缓解时间。第二阶段将各组缓解者随访1年,观察3组维持时间及复发率。结果:3组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缓解时间、缓解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见(P>0.05),3组患者维持临床缓解时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以由中国株嗜酸乳杆菌,日本株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枯草杆菌等四种菌粉组成的复方片剂是值得推荐的维持治疗缓解期UC的有效药物;两者联合用药并未增效,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是没有必要的。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诱导和维持缓解作用的疗效与美拉沙嗪比较无差异,没有必要联合使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美拉沙嗪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联合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1000.
B超引导下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更年期功血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B超引导下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更年期功血的效果。方法:扩张宫颈至6.5号,吸宫,在B超监视下由子宫右前壁始向外刮凝,依次顺时针方向刮凝宫腔2周。结果:治愈31例(60.8%),有效19例(37.3%),好转1例(1.9%),无效0例。结论:电凝刀子宫内膜消融术与其他更年期功血治疗方法相比,消融的范围及深度由B超监视,安全性高,创伤小,不开刀,恢复快,并且治愈率高,更容易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