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374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环氧合酶-2(COX-2)、磷脂酶A2(PLA-2)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COPD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OX-2、PLA-2以及肺功能指标FEV1、FVC及FEV1/FVC。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COX-2、PLA-2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EV1、FVC及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降低COPD患者血清COX-2、PLA-2浓度,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2.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Th17、Treg及Th17/Treg的影响,及Th17/Treg与表面抗原的关系。方法:30例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4周、48周时,检测外周血Th17、Treg的细胞频数及表面抗原定量,并与20例健康人的Th17、Treg的细胞频数进行比较,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对Th17、Treg的影响。结果:1CHB患者的Th17及Treg细胞频数较健康人的高,但Th17/Treg比例较健康人低。抗病毒治疗后24周时,Th17/Treg比例较治疗前升高,48周时Th17/Treg比例较24周时稍降低(P0.05),48周时与治疗前相比仍升高(P0.05)。2治疗结束时表面抗原阴转病人的Th17/Treg比未阴转病人高。3慢乙肝病人的Th17/Treg与表面抗原定量成负相关(r=-0.388,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存在着Th17/Treg的失衡,干扰素可以调节CHB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望实现表面抗原阴转。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芸香苷对慢性脑低灌注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BCCAO)建立慢性脑低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n=10):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芸香苷治疗模型组、生理盐水治疗假手术组、芸香苷治疗假手术组;连续腹腔注射芸香苷和生理盐水共12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评定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枢胆碱能相关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El ISA方法检测脑组织炎症反应。采用Niss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神经元缺失。结果: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的逃脱潜伏期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明显减少(P0.01)。与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相比,芸香苷治疗后显著提高了BCCAO大鼠脑组织中ACh水平(P0.01)和Ch AT活性(P0.01),并降低了ACh E活性(P0.01)。与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相比,芸香苷治疗模型组显著增加了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和GPX活性(P0.01),降低了MDA水平(P0.01)和蛋白质羰基化合物水平(P0.01)。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海马区GFAP-免疫阳性星型胶质细胞(P0.01)和Iba1-免疫阳性小胶质细胞(P0.01)面积百分比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显著减少。芸香苷治疗模型组大鼠海马区正常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治疗模型组大鼠显著增加(P0.01)。结论:芸香苷可改善慢性脑低灌注引起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和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4.
Intracellular pathogens such as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epatitis C and B or Epstein–Barr virus often cause chronic viral infections in humans. Persistence of these viruses in the host is associated with a dramatic loss of T-cell immune response due to functional T-cell exhaustion. Developing efficient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to prevent viral persistence and/or to restore a highly functional T-cell mediated immunity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numerous studies aimed to identify relevant host-derived factors that could be modulated to achieve this goal. In this review, we focus on recent advances i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cytokines in preventing or facilitating viral persistence. We concentrate on the impact of multiple relevant cytokines in T-cell dependent immune response to chronic viral infection and the potential for using cytokines as therapeutic agents in mice and humans.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我院接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9)。对照组使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采用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hs-CRP、肺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5.5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FEV1、FVC、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19.61%、38.78%,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福多司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均显著优于单用沙丁胺醇治疗,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外源性的电磁干预方法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效果。方法:将30只成熟的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组以及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协同电磁刺激组(CCI+EMF)。CCI组和CCI+EMF组的20只大鼠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模型,CCI+EMF组大鼠行外源性的全身性电磁刺激干预(脉冲波形,频率15 Hz,强度30 Gs),每天刺激6小时。在CCI模型构建的第0、3、6、9、12及15天对大鼠测试和比较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传导速率。结果:CCI组大鼠的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从CCI手术后的第3天即出现显著性降低,其6、9、12、15天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P0.01),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5)。CCI+EMF组大鼠的足底机械痛阈值、足底热痛阈值及感觉神经传导速率在第9、12、15天显著高于CCI组大鼠(P0.05),而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CCI l组。结论:外源性的电磁刺激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有望成为一种临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的物理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脑钠肽(BNP)与患者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HF患者135例为研究组。根据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研究组分为Ⅰ级组26例,Ⅱ级组34例,Ⅲ级组42例,IV级组33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对照组与研究组、不同NYHA心功能分级的血清标志物、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NT-proBNP、BNP与炎症因子、心功能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BNP、NT-pro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对照组(P0.05)。BNP、NT-proBNP、IL-6、TNF-α、hs-CRP水平及LVEDD、LVESD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升高,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而降低(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HF患者BNP、NT-proBNP与IL-6、TNF-α、hs-CRP、LVEDD、LVESD呈正相关,而与LVEF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NT-proBNP、BNP与CHF患者的心脏超声参数及炎症因子密切相关,可考虑将其作为临床诊断CHF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祛痰通阳汤对慢性心衰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正常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祛痰通阳汤低、中、高剂量六组。为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除正常组外的五组大鼠均以2ml/kg给予阿霉素腹腔,一周1次,共6周。注射造模成功后次日进行灌胃给予对应的不同药物,连续给药治疗四周后,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称重计算心脏质量指数并采用投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检测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 (epoxy chloropro-pane Kelch sample related protein-1,Keap1)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factor erythroid-2 related factor 2,Nrf2)mRNA的表达。结果:1.电镜结果显示:正常组肌丝排列规则,肌节结构清晰,心肌细胞线粒体清晰且形态正常;细胞核发育良好,无空泡以及集块现象。模型组肌原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异常,排列不齐,增生明显,有空泡现象形成。卡托普利组及祛痰通阳汤高剂量组电镜肌原纤维排列基本整齐,线粒体未见明显肿胀,线粒体嵴密集,优于中药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2.卡托普利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鼠血浆BNP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3.与模型组相比,中药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心脏质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4.卡托普利组及祛痰通阳汤高剂量组心肌组织Keap1 m RNA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卡托普利组及祛痰通阳汤高剂量组心肌组织Nrf2 m RNA表达与模型组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结论:高剂量祛痰通阳汤可显著减轻慢性心衰大鼠的心肌损伤,可能与抑制Keap1 m RNA的表达及增强Nrf2 m RNA表达,进而抗心肌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介素17(IL-17)与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究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20例,纳入研究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动脉高压分为分为单纯AECOPD组60例及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AECOPD+PH)组60例,另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CT水平,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IL-17水平及生化分析仪检测CR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PCT,IL-17与CRP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结果:AECOPD+PH组及AECOPD组的PCT,IL-17,CR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升高,而AECOPD+PH组的各指标水平也均高于单纯AE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PCT与IL-17之间存在表达正相关性(r=0.733,P0.05),PCT与CRP表达存在正相关性(r=0.817,P0.05)。此外,针对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P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IL-17为0.71,CRP为0.77,联合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结论:PCT、IL-17和CRP可能与AE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联合以上三项生物学指标对诊断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Pro-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ProGRP)、CystatinC(Cysc)、Chemer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47)。对照组采用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 Cr)、24小时尿蛋白(24 h urinary protein,24 h UP),生化指标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及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血清胱抑素(Cys C)、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变化,6个月、1年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UN、SCr、24hU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95±3.06)mmol/L vs.(21.10±3.85)mmol/L,(260.12±40.32)μmol/L vs.(354.93±51.06)μmol/L,(1.75±0.45)g/24 h vs.(2.67±0.80)g/24 h](P0.05);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7.85±3.58)g/L vs.(33.06±4.27)g/L](P0.05);Hb、RBC显著高于对照组[(91.72±13.46)g/L vs.(82.36±10.15)g/L,(379.47±92.08)×1012/L vs.(315.70±73.24)×1012/L](P0.05);ProGRP、Chemer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9.23±4.72)pg/mL vs.(63.87±7.30)pg/mL,(37.02±6.15)μg/L vs.(30.63±4.81)μg/L](P0.05);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0.75±16.08)mL/min vs.(98.81±18.07)mL/min](P0.05);6个月、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08%(49/51) vs. 91.49%(43/47),90.20%(46/51) vs. 74.47%(35/47)](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7.65%(9/51) vs. 44.68%(21/47)](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腹膜透析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其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肾功能和预后,可能与降低血清ProGRP、Chemerin水平及提高血清Cysc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