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3篇
  免费   335篇
  国内免费   913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纯度的细胞色素B酶和腺苷三磷酸已被东京大学的研究组成功地分离出来。细胞色素能帮助大肠杆菌中的细菌呼吸,用微酸的表面活性剂可用来回收细胞色素,而一般的中性表面活性剂会破坏细胞色素的活性成份,通过离心分离可使之纯化。  相似文献   
102.
用ELISA法快速诊断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儿童心肌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永珍  谢景石 《病毒学报》1991,7(2):158-163
  相似文献   
103.
植物体内超氧物自由基(O2^—)检测的EPR自旋捕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纯鹏  吴恩 《植物学通报》1991,8(1):58-62,21
McCord和Fridovich在1968年发现了超氧物歧化酶(SOD)并研究了其生物学作用,提出了氧毒害的超氧物自由基学说。此学说已为越来越多的实验证实。在研究动物和植物的衰老以及逆境生理时,常需测定SOD酶,因此超氧物自由基(?)检测就显得十分重要。用酶学分析技术检测(?),不仅灵敏度低,而且由于(?)和羟自由基(·OH)均可产生  相似文献   
104.
105.
鼠伤寒沙门氏菌维生素B2生物合成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敖全 《微生物学报》1991,31(4):315-317
7 independent rib genes fusions with MudJ (lacZ, Kanr) were isolated by transposon MudJ mutagenesis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5 of them are blue on the X-gal plate, and the beta-galactosidase activity of the cells grown in E medium containing various concentration of riboflavin were assay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rib gene are not repressed by riboflavin. It appears to be synthesized constitutively in Salmonella typhimurium.  相似文献   
106.
超氧自由基与叶片衰老时叶绿素破坏的关系(简报)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小麦幼苗叶尖经ABA处理后,SOD和CAT活性、维生素C、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下降加快;而经KT处理后,则下降减慢。体外试验表明,O_2~-直接引发叶绿素破坏。  相似文献   
107.
高浓度Ca~(2 )(0.1 mol/L)使叶绿体产生O_2~ 的能力下降,旋转相关时间(τ_c)增大34.3%,即膜的流动性降低,并抑制ACC形成乙烯;衰老时细胞内的Ca~(2 )作用却与此相反;O_2~ 的生成与乙烯的产量成正相关(r=0.941)。EGTA,吩噻嗪和W_7等加入到叶绿体反应体系中,可使O_2~ 的产量下降,ACC形成乙烯减少;相反,亚油酸作为Ca~(2 )载体,却使之明显升高,但亚油酸本身产生乙烯的量比ACC少得多。因此推测:高浓度Ca~(2 )可能影响叶绿体膜的状态,从而影响EFE的构象或者减少O_2~ 的生成,抑制ACC的转化,衰老时细胞内的Ca~(2 )可启动钙信使系统,使O_2~ 的产量升高,而其中膜脂过氧化是衰老的中心环节,因此O_2~ 的升高可能是诱发衰老启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调查了ms(Ae.kotschyi)-77(2)和ms(Ae.variabilis)-77(2)低、高世代和在转育、组配中单倍体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在不同胞质间、核型间存在的变异。结果表明:(1)粘、易型1B/1R小麦雄性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遗传机理是由于1B/1R卵细胞与粘、易胞质的专一互作,并在花粉蒙导下而导致孤雌生殖的结果;(2)1B·1B/1R杂合核型比1B/1R·1B/1R纯合核型产生的单倍体频率高,1B/1R·1B/1R纯合核型世代间单倍体诱导频率相对稳定;(3)在同一核背景下,诱导单倍体频率粘质高于易质;(4)用不同来源的1B/1R易位系来转育粘、易型不育系及用不同核型的父本与其组配杂种,诱导单倍体频率明显不同;依此差异进行亲本选择,分别可选出与组配出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单倍体的粘、易型1B/1R不育系和F_1杂种。此外,分析了粘、易型1B/1R不育系一般恢复度不高的内在原由,认为与1B·1B/1R杂合核型中的易位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否正常联会配对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