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鹅掌楸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糖、脂类和蛋白质的消长变化与花粉发育过程中营养供应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雄蕊特别是花药壁内的多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消耗殆尽。初期的小孢子母细胞内脂滴的含量丰富,无淀粉粒,也无颗粒状的蛋白质。进行减数分裂的小孢子母细胞内、中层及绒毡层细胞积累了大量的蛋白质与脂类;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和四分体小孢子开始逐渐积累淀粉与脂类,但蛋白质的含量较少,至小孢子时期,小孢子壁及绒毡层细胞的径切向壁和内切向壁沉积了大量的脂类物质,而且小孢子核周围分布大量淀粉粒,未观察到蛋白质颗粒。  相似文献   
62.
中国鹅掌楸天然群体与人工群体的生育力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5个地点的群体与个体的生育力3年(1991~1993)研究结果表明:饱满翅果率为0.45~12.77%,饱满种子率为0.45~14.76%。不同群体间生育率有显著差异,同一群体不同年份间可塑性极大,在一个群体中个体间、聚合果间以及聚合果内不同部位间饱满翅果数的方差份量分别是49.46%、32.96%和17.58%;种于数的方差份量分别为44.52%、34.40%和21.08%。饱满翅果数与总翅果数之间不存在负相关,说明生育力不受资源限制,生育力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限制,通过交配系统的进化与选择以及环境压力而起作用,结果限制了其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63.
64.
八角枫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角枫为顶生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孢原细胞处于珠心表皮之下,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珠心表皮细胞平周分裂产生多层珠心周缘细胞,为厚珠心。四分体线行排列,合点端的大孢子发育为蓼型胚囊。开花前,两极核事例成次生核,或不融合仍保留极核状态。反足细胞退化较晚,胚囊合点端具承珠盘。  相似文献   
65.
鹅掌楸油细胞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鹅掌楸油细胞比相邻组织细胞分化,因而在叶肉细胞未完全分化的叶原基、幼叶以及未完全分化的幼茎中,都可看到已分化的油细胞。通常,在第二叶原基中可发现油细胞原始细胞,由于其染色深、细胞核大而易与周围组织的细胞相区别。以后,油细胞逐步液泡化,直至形成一个大的液泡,此时,细胞核呈扁平状,并与细胞质一起成为一薄层围绕着大液泡。当油细胞发育成熟后,细胞质及核开始解体,整个油细胞的腔由大液泡充满,成为油囊,在部分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对2013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山东农业大学校园采集到的枸杞白粉病进行病害症状观察和病原菌形态学鉴定,确定引起枸杞白粉病的病原菌为穆氏节丝壳Arthrocladiella mougeotii。节丝壳属为山东省新记录属,枸杞白粉病为山东省新病害。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枸杞抗逆境胁迫的机制,并为转基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提供优质的基因资源。方法:提选取盐胁迫后脯氨酸含量变化较大的耐盐植物枸杞为材料,用1.5%NaCl处理后,提取枸杞叶片总RNA,利用 RT-PCR 及3' RACE方法克隆获得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delta 1-pyrroline-5-carboxylate synthetase,P5CS)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LmP5CS,构建pH7m24GW,3rc-LmP5CS植物表达载体。结果:LmP5CS基因的ORF长2 154 bp,编码1个等电点为6.07、分子量为 77.5kDa、由71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枸杞在200 mmol/L NaCl 盐胁迫下, LmP5CS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9h基因表达量最高,脯氨酸含量变化与之一致。结论:LmP5CS基因在盐胁迫下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9.
通过在北柴胡不定根系培养体系中添加目的产物柴胡皂苷的前体物质和生物合成促进物质以及进行高糖渗透胁迫试验,探讨了利用不定根系生产柴胡皂苷的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在1/2 MS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镁、硝酸钾、丙酮酸钠以及高糖渗透胁迫均有利于柴胡皂苷的合成。1/2 MS培养基+硫酸镁0.37 g/L+硝酸钾5.7 g/L+丙酮酸钠2.0 mmol/L+蔗糖50 g/L是最适合柴胡皂苷转化合成的培养基,此条件下使柴胡皂苷的含量提高了9.74倍。  相似文献   
70.
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改良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种植药赏两用植物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应,采用实生栽培方法种植了薄荷(Mentha haplocalyxBriq.)、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和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1年生植株,对不同土层的pH值以及可溶性盐和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种植3种植物后,0~10、10~20和20~30 cm土层的pH值以及可溶性盐、K+、Na+、Ca2+、Mg2+、Cl-和SO4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且以0~10 cm土层的变化相对明显,并且各土层的离子组成也有所改变。种植3种植物后,0~10和10~20 cm土层的pH值以及0~10 cm土层的可溶性盐含量均低于对照,其中,地榆种植土壤pH值及枸杞种植土壤可溶性盐含量的降低效应最明显。种植3种植物后,各土层的Ca2+含量及10~20和20~30 cm土层的K+和Mg2+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各土层的Na+含量及0~10 cm土层的Cl-含量、10~20和20~30 cm土层的SO42-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不同土层的K+/Na+值均高于对照、(K++Na+)/(Ca2++Mg2+)值均低于对照、主要阳离子(Ca2+、K+和Mg2+)的交换量总和均明显增加。总体上,地榆和枸杞对土壤中K+及Ca2+和Mg2+含量、K+/Na+值、主要阳离子(Ca2+、K+和Mg2+)交换量总和的提高效应以及对Na+含量、(K++Na+)/(Ca2++Mg2+)值的降低作用均较强,而薄荷的作用均较弱。研究结果显示:供试的3种药赏两用植物对盐碱地均具有明显的改良作用,其中枸杞和地榆的改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