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白蔹单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白蔹Ampelopsis japonica(Thunmb.)Makino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5个单宁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它们为没食子酸(gallic acid,1),1,2,6-三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6-tri-O-galloy1-β-D-glucopyranoside,2),1,2,3,6-四氧-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1,2,4,6-tetr  相似文献   
12.
显齿蛇葡萄(藤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显齿蛇葡萄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化学分析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分别鉴定为:棕桐酸(1)、β-谷甾醇(2)、大黄素(3)、没食子酸甲酯(4)、槲皮素(5)、槲皮素-3-0-β-D-葡萄糖甙(6)、花旗松素(7)、洋芹素(8)和蛇葡萄素(9)。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背景】药用植物蕴含丰富的内生真菌类群资源,而且内生真菌可产生与宿主相关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活性化合物生产的潜在经济来源。【目的】分析药用植物白蔹根部内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并筛选出具有抗痤疮致病菌活性的目标菌株。【方法】基于高通量和组织分离法分析白蔹内生真菌的类群结构多样性;通过琼脂扩散法对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抗痤疮致病菌活性进行筛选;以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代谢产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结果】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白蔹根部内生真菌可注释到8门22纲45目73科93属,根部的优势属为Tainosphaeria(20.86%)和镰刀菌属(Fusarium, 15.38%)。基于组织分离法共从白蔹根部分离获得83株内生真菌,隶属于12个属,其中青霉属(Penicillium,24.10%)、木霉属(Trichoderma,14.46%)、背芽突霉属(Cadophora, 13.25%)、镰刀菌属(Fusarium, ...  相似文献   
14.
显齿蛇葡萄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药敏纸片法、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显齿蛇葡萄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沙门氏杆菌、粪肠球菌、阴沟肠杆菌等5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显齿蛇葡萄的根、茎、幼叶提取物对5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以幼叶提取物抑菌效果最强,说明显齿蛇葡萄具有广谱高效的抑菌作用,但不同器官的抑菌作用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