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7篇
  免费   2333篇
  国内免费   7045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752篇
  2022年   772篇
  2021年   753篇
  2020年   797篇
  2019年   799篇
  2018年   618篇
  2017年   748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868篇
  2014年   1157篇
  2013年   1014篇
  2012年   1120篇
  2011年   1272篇
  2010年   1088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419篇
  2007年   1182篇
  2006年   999篇
  2005年   1010篇
  2004年   992篇
  2003年   767篇
  2002年   613篇
  2001年   583篇
  2000年   536篇
  1999年   497篇
  1998年   372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45篇
  1995年   241篇
  1994年   276篇
  1993年   253篇
  1992年   289篇
  1991年   270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103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中性大孔径树脂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治疗脓毒症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名脓毒症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中性大孔径树脂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NMRC-DHP+CVVH)治疗;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CVVH)治疗。使用ELISA方法对两组患者CRP、TNF-α、IL-6及IL-10水平进行检测,并对两组APACHEⅡ评分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后3 d、7 d、14 d,两组CRP、TNF-α和IL-6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比较,观察组CRP、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2)治疗后3 d、7 d、14 d,两组APACHE 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同期比较,观察组APACHE I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单独采用CVVH,采用NMRC-DHP联合CVVH治疗脓毒症并发AKI能够更加有效清除炎症介质,促进肾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疱疹性口炎患者122例实施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给予口腔雾化药物吸入以及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相关康复指标以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3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热退时间和疱疹消退时间以及康复时间均分别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口腔雾化药物吸入联合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对疱疹性口炎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1-甲基环丙烯和9-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已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灯盏细辛口服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及MCP-1及MMP-9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CP-1、MMP-9及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CP-1、MMP-9及C-反应蛋白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灯盏细辛口服液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外周血中C-反应蛋白、MMP-9和MCP-1水平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250 mg/次,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治疗均连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DA、8-iso-PGF2α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颈病变组织干扰素-r(IFN-r)、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收集我 院2013 年1 月到2015 年1 月妇科门诊行宫颈活检患者150 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宫颈癌33 例、CINⅠ期 26 例、CINⅡ期28 例、CINⅢ期23 例)110 例,对照组(慢性宫颈炎患者)40 例。提取两组患者宫颈组织标本,检测观察组 HPV-DNA、HPV 分型,及两组IFN-r、IL-10 蛋白及mRNA 表达,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组织IFN-r、IL-10 表达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HPV-DNA阳性87 例(79.1%),其中HPV16 型47 例(42.7%)、HPV18 型20 例(18.2%)感染率最高;且HPV16、18 感 染率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以及宫颈癌组中的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PV16、 18 与宫颈病变程度均呈现正相关关系(r=0.896,0.786;均P<0.05)。IFN-r、IL-10 表达水平在CINⅠ期、CINⅡ期、CINⅢ期、宫颈 癌、对照组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IFN-r与宫颈病变程度呈现负相关关系(r=-0. 567,P<0.05),IL-10 呈现正相关关系(r=0.678,P<0.05)。且HPV16、HPV18 感染率与IFN-r表达呈现负相关关系(rHPV16/18=-0. 678,-0.675,均P<0.05),与IL-10 呈现正相关关系(rHPV16/18=0.582,0.778,均P<0.05)。结论:IFN-r表达随着宫颈病变加重或者 HPV16、HPV18 感染率升高逐渐降低,IL-10 则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非布司他对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别嘌呤醇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尿酸、s ICAM-1、ET-1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非布司他能够降低痛风合并高尿酸血症的s ICAM-1、ET-1及尿酸水平,且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97.
张莉  胡静  刘润  李晓  李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4):4676-467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充分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奥曲肽,实验组予乌司他丁,共治疗7天。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治疗第1、3天及治疗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测定;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及血、尿淀粉酶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后,实验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胰腺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这可能与其显著降低其血清IL-6、IL-8、TNF-α、淀粉酶水平、白细胞计数及尿淀粉酶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CYFRA21-1、SCCAg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越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越低(P0.05);CYFRA21-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693、-0.714、-0.648;SCCAg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5、0.703、-0.751、-0.681。结论: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能够反应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力,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 BNP)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将143例NSTEMI患者按照入院时血清尿酸四分位数分为四组:Ⅰ组(尿酸284.18μmol/L)、Ⅱ组(284.19~336.53μmol/L),Ⅲ组(336.54~390.78μmol/L),Ⅳ(尿酸390.79μmol/L);按照血清NT-pro BNP中位数分为2组:NT-pro BNP571.56 pg/m L组和NT-pro BNP≥571.56 pg/m L组;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四组的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CK-MB、LEVF、c Tn I比较统计学差异(P0.05),Ⅳ组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c Tn I、CK-MB高于Ⅰ组、Ⅱ组、Ⅲ组,Ⅲ组高于Ⅰ组、Ⅱ组(P0.05);NT-pro BNP≥571.56 pg/m L组血清尿酸、GRACE危险评分、c Tn I、CK-MB高于NT-pro BNP571.56pg/m L组(P0.05)。血清尿酸分别与NT-pro BNP、GRACE危险评分呈现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NSTEMI患者的NT-pro BNP密切相关,临床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对于评估NSTEMI患者NT-pro BNP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采用Apo E-/-小鼠建立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给予不同剂量衣霉素,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取40只6-8周的Apo 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手术组。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手术组小鼠行右侧颈总动脉套管术(Perivascular carotid collar placement,PCCP),同时给予高脂喂养。9周末分别取对照组和手术组小鼠颈动脉,HE染色观察小鼠颈动脉斑块形成情况。成功造模后,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PCCP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正常对照组和单纯PCCP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剂量衣霉素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分别给予小剂量衣霉素、大剂量衣霉素腹腔注射。2周后,处死小鼠,通过HE染色观察颈动脉斑块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聚集,抗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斑块内巨噬细胞聚集,Western-blot检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GRP78和自噬标志蛋白Atg7、P62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颈动脉腔内的斑块脂质池减少,斑块结构较为完整且相对稳定;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脂质含量显著降低(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相比,小剂量衣霉素组斑块内巨噬细胞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小剂量衣霉素干预诱导的一定程度的内质网应激可以适度上调自噬(P0.05 vs单纯PCCP组和大剂量衣霉素组)。结论:PCCP手术加高脂饮食可以短期成功建立小鼠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较高,而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可以使得颈动脉管腔内斑块相对较小,内部脂质池明显较小,纤维帽变厚且结构更完整,斑块结构较稳定;斑块内脂质含量降低;巨噬细胞含量明显降低,且小剂量衣霉素组自噬水平适度上调。因此,小剂量衣霉素干预引起的适度的内质网应激一定程度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