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89篇
  免费   1179篇
  国内免费   3763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447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322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377篇
  2015年   442篇
  2014年   580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49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488篇
  2008年   636篇
  2007年   454篇
  2006年   402篇
  2005年   450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407篇
  2002年   443篇
  2001年   394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206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80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08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43.
通过筛选获得3株吸附Au3+能力较强的真菌。对其中一株芽枝状枝孢(Cladosporimmcladosporioides AS 3.3995)进行了吸附Au3+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温度、时间和Au3+的浓度对菌的吸附作用有影响。最适pH为5以下,温度在30—50℃之间。该菌的最大吸附量为140 mgAu3+/g(干细胞)。电镜观察表明,Au3+在细胞壁的表面上慢慢地还  相似文献   
44.
从斑点马鲛鱼检出产色素的非OI群霍乱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斑点马鲛鱼检出一株产褐色色素的非OI群霍乱弧菌,具有这一特点之菌株尚未见有文献报道。虽该菌株未检出有肠毒素,但有溶血素,仍是可疑的腹泻病原菌。  相似文献   
45.
46.
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应雄  周明娟 《遗传》1991,13(4):27-29,32
本文采用Cd-NOR同步银染技术,对23例正常人染色体Cd结构变异、Cd结构消失、小Cd结构以及“Cd-NOR融合”作了分析。结果发现:(1)具有小Cd结构的染色体常涉及D、G组染色体;(2)Cd结构变异最常发生于1号和16号染色体上;(3)G组染色体上“Cd-NOR、融合”频率显著高于其理论值;(4)正常人细胞中存在一定频率的Cd结构消失现象。本文还对人类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易于不分离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并对此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7.
中华眼镜蛇蛇毒经DEAE-Sepharose CL-6B。HPLC等多次柱层析分离出有抗补体及溶血活性的眼镜蛇蛇毒因子(Cobra venom factor,CVF),纯化后的CVF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上呈单一区带,分子量为225000—230000,等电点为6.20。用二硫苏糖醇还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得三类亚基,其分子量总和为237,000。 体外抗补体及溶血试验表明,CVF的作用是通过补体旁路途经使总补体活力下降。双向免疫电泳鉴定,发现CVF与人血清作用后,其中补体成分C_3分子的抗原性发生改变,则表明CVF的作用是通过激活补体成分C_3而发挥的。给豚鼠腹腔注射CVF(0.15ug/g体重)后,其血清总补体水平下降到正常值的3%以下,7天后回升,13天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单相免疫电泳表明,CVF与人补体C_3抗血清间无任何交叉免疫反应,但人血清与CVF抗血清间有微弱的免疫沉淀反应。另外,CVF的氨基酸组成与人补体C_3也较为相似。鉴定还表明眼镜蛇科中四种蛇毒与CVF抗血清有强烈的免疫沉淀反应,蝰蛇毒及海蛇毒也有免疫沉淀反应,但只有眼镜蛇毒具有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48.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的三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云南省分离出3株(M48、A31、A82)钩端螺旋体,经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新血清型。M48系1960年从耿马县猪肾分离,A31与A82分别于1962、1970年自勐腊县病人血培养物中分离。拟分别命名为耿马型(M48)、版纳型(A31)和勐捧型(A82)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 serovars gengma (M48),banna (A3I)和mengpeng (A82)]。其中耿马型应属于塔拉索夫血清群;版纳型和勐捧型的血清学性质界于塔拉索夫和歇尔曼二群之间,其血清学归属尚难肯定。  相似文献   
49.
我国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了东喜马拉雅及其邻区牛肝菌目的分类和区系。其中两科,25属,50余种,包括10新种。  相似文献   
50.
在39只用三碘季铵酚麻痹的成年家兔上观察刺激大脑皮层听区对内膝体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刺激 Woolsey 氏 AⅠ、AⅡ区及其周围颞叶皮层,或刺激大脑嗅鼻沟后缘皮层,能抑制一部分 MGB 神经元的听反应,但也有少数神经元受到易化。有效的颞叶皮层刺激点分布范围弥散,而嗅鼻沟后缘皮层的有效刺激点分布得相当集中。根据抑制潜伏期较短以及抑制内膝体早、晚二反应的潜伏期相同等事实,作者认为,刺激嗅鼻沟后缘皮层对 MGB 神经元的下行性影响发生在 MGB 核团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