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6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9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消化道微生态学说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消化道微生态学说起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学部,小桥恭一同校药学部博士课程研究生杨凌(译)近代宏观生态学是以保护地球环境之运动而盛兴,注目的焦点诸如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使植物同化、地球生温,氟里昂的排放使臭氧层崩溃等等问题。1994年,在德国则见诸行...  相似文献   
992.
回春生治疗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的初步观察沈空大连黑石礁干休所大连116023李素梅老年慢性肠功能紊乱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呃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以往常用抗生素治疗。可是许多人由于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不易治愈,反而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993.
【背景】屎肠球菌为ESKAPE(由屎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属六大超级细菌的拉丁学名首字母组成)病原体之一,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严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亟须研发新抗菌药的病原体名单。【目的】分离针对屎肠球菌的烈性噬菌体,测定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为屎肠球菌噬菌体疗法提供原料。【方法】从牧场污水中分离筛选出一株烈性屎肠球菌噬菌体,命名为Enterococcus phage 1A11,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测定其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和裂解谱,并进行全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以阐释该噬菌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电镜下可观察到屎肠球菌噬菌体1A11具有典型的正二十面体头部结构和较长的尾部结构,属于有尾病毒目长尾病毒科,而且测得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01,裂解周期为70 min,潜伏期为30 min,暴发期为40 min,并特异性地对部分屎肠球菌产生裂解作用。噬菌体1A11的基因组大小为42 750 bp,GC含量为34.71%,含有70个推定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  相似文献   
994.
范诗琴  郑文莉  马静 《生命的化学》2023,(11):1767-1772
肠道和肺部具备相似的黏膜结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胃肠道和呼吸道黏膜菌群紊乱影响肠道疾病和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发展和预后。当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时会导致肠道炎症的发生,诱发肠道免疫反应并增加肠黏膜上皮的通透性,细菌及炎症因子经肠-肺轴或其他路径引发肺部疾病,致使组织器官缺血缺氧,造成肺部疾病预后不良。本文将重点关注肠道菌群失调与ALI/ARDS的关系,阐述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肠道和肺部慢性炎症,为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肺部疾病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为后续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95.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误食被其污染的食品会引起呕吐或者腹泻,严重者还会死亡。本研究利用划线培养法从腐败米饭中分离培养出一株蜡样芽孢杆菌。通过药敏试验分析及毒力相关基因PCR扩增对其致病性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并将细菌培养物经过腹腔注射进行小鼠感染试验,检测其对小鼠肠黏膜免疫相关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从而分析该病原菌的致病途径及防治手段。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分离的食源性蜡样芽孢杆菌,对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四环素、米诺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氯霉素、左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和青霉素G具有耐受性。该菌株携带hblA、hblC、hblD、nheA、nheB、nheC和entFM 7种毒力相关基因,可产生致腹泻型毒素。小鼠感染后,出现腹泻,肠黏膜免疫球蛋白和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肠道菌群检测结果表明,经该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标志着机体健康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中的uncultured_bacterium_f_Muribaculaceae丰度显著下降,而标志着菌群失调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条件致病菌uncultured_bacterium_f_Enterobacteriaceae丰度显著升高,且与IgM和IgG呈显著正相关(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携带致腹泻型毒力相关基因的致病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机体后,可以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激活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996.
张术新  黄辰格 《生理学报》1993,45(6):568-574
本工作采用Ghosh-Schild法收集大鼠胃酸,观察了小脑延髓池、迷走背核复合体和脊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血管活性肠肽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初步分析其机制。结果表明:(1)小脑延髓池注射VIP(10μg)s可强烈地刺激胃酸分泌,高峰期在注射后60至80min,持续时间超过2.5h。(2)双侧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可完全阻断小脑延髓池微量注射VIP刺激胃酸分泌的效应,(3)迷走背核复合体微量注射VIP(1μ  相似文献   
997.
猴脾脏内NPY、CGRP、SP 和 VIP免疫反应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 ABC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DN)显色技术,观察了神经肽 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 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免疫反应(Immunoreactire,IR)阳性神经纤维在猴脾脏的分布。结果发现,NPY-IR 神经纤维沿脾的动脉、静脉及其分支走行,在被膜、小梁、白髓、红髓和边缘区亦有分布。CGRP-IR 和SP-IR 神经纤维在脾脏的分布相同,主要沿脾动脉走行,中央动脉周围尤为丰富,白髓和红髓的淋巴组织中有少许分布。VIP-IR 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中央动脉周围,白髓和边缘区有零星分布。猴脾脏肽能神经纤维末梢与免疫细胞接触密切,揭示它们对免疫细胞的发育和活性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为神经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8.
摘要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究三十六荡坎蛤散对哮喘缓解期小鼠肠组织蛋白差异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十六荡坎蛤散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取肠组织蛋白,利用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蛋白表达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十六荡坎蛤散组显著改善了哮喘缓解期小鼠肺组织的病理状态,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小鼠哮喘症状;BALF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降低(P<0.01);蛋白质组学研究共鉴定到6634个蛋白,模型组和三十六荡坎蛤散组共有232个差异蛋白,模型组和正常组共有34个差异蛋白,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而三十六荡坎蛤散使差异趋势逆转的蛋白有6个,即Hsd17b2,Plp2,Vnn1,Olfm4,Hsbp1,Gimd。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新陈代谢、炎症反应、神经系统调节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三十六荡坎蛤散主要涉及新陈代谢、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等10条信号通路。结论:三十六荡坎蛤散可能通过逆转Hsd17b2,Plp2,Vnn1,Olfm4,Hsbp1,Gimd的表达,参与多个生物过程,作用多条信号通路实现干预哮喘。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16例,均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各为108例。观察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指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体质量指数、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术前存在肠梗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为男性、与肛缘距离<5 cm、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受到性别、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正>本研究发展了一种皮下肠道移植物模型,将大鼠的胎鼠小肠移植到同源成鼠背部皮下,在其成熟之后就将移植物末端外置,按照试验设计要求注入抗原,观察这种移植肠段是否具有下述功能:(a)细菌能否定居;(b)扫描电镜观察反否显示正常形态;(c)能否耐受大分子肠毒素的吸收;(d)是否能将特异性抗体分泌至肠腔内;(e)是否能证实产生记忆性反应及(f)是否诱导体液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