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利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对采自北京地区的88只姬鼠标本(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除外)的10个形态分类指标进行了分析,以便确定出最具种问特异性的形态分类特征并给出定量判别标准.结果表明:除黑线姬鼠外,北京地区另有中华姬鼠(A.draco)和大林姬鼠(A.peninsulae)两种姬鼠;门齿孔后缘距上臼齿列前缘水平线的距离(x9)、上领M^1后内侧齿突向舌侧突出的程度(x1)及其与第2横嵴内侧齿突的相对大小(x2)是区分后两种姬鼠的最有效的形态分类指标;3个指标的种间界限大致为:中华姬鼠x9〈0.4mm,01≥0.2mm,x2≥0.6;大林姬鼠x9≥0.4mm,x1〈0.2mm,x2〈0.6.  相似文献   
52.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分布在横断山及其附近地区。臼齿在动物的生存和生态适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横断山环境对高山姬鼠臼齿表型变异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几何形态测量法对横断山由北到南(东北:巴塘;中部:中甸和宁蒗;南部:景东)分布的高山姬鼠的上臼齿(第一上臼齿、第二上臼齿、第三上臼齿)和下臼齿(第一下臼齿、第二下臼齿、第三下臼齿)进行测量,并进行主成分分析、薄片样条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横断山高山姬鼠各地理种群间的臼齿有一定形态变异,薄片样条法分析显示各臼齿齿叶间有一定的形变发生,这可能与高山姬鼠在横断山各地区生存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53.
杨月伟  刘震  刘季科 《生态学报》2007,27(10):3983-3992
在野外围栏条件下,采用重复的2×2×2析因实验设计,测定食物、捕食和竞争物种黑线姬鼠对东方田鼠攻击行为作用的格局。东方田鼠各处理种群攻击水平与其种群密度的相关甚为复杂,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的预测不一致。东方田鼠双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与其体重的相关不显著,而与冲突个体的体重差异则呈显著的负相关,体重差异越大,冲突个体间的攻击水平越低。雄体攻击水平与其繁殖特征无显著的相关关系,而雌体间攻击水平则受繁殖状态的影响,动情雌体间的攻击水平显著地高于非动情雌体。体重差异和食物对雄体的攻击行为具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捕食和种间竞争对雄体攻击行为的独立作用不显著,而捕食与种间竞争交互作用对雄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达到显著水平。体重差异、食物、捕食和种间竞争对动情雌体的攻击水平均有极显著的独立作用,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的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而3类外部因子交互作用对非动情雌体攻击行为的效应则不显著。结果检验了外部因子食物、捕食、种间竞争对田鼠类动物种群攻击行为具有独立和累加的整合效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54.
陈卫  付必谦 《兽类学报》1994,14(4):312-313
中华姬鼠种群生态的初步分析THEPRELIMINARYANALYSISONTHEPOPULATIONECOLOGYOFCHINESEFIELDMOUSE(APODEMUSDRACO)KeyWordsChineseFieldMouse(Apodemus...  相似文献   
5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大林姬属(Apodemus peninsulae)心、肝、脾、肾和腿肌的α—酯酶、β—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的活性在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肝组织的酯酶活性最高;不同器官组织的酶谱也有明显差别,如脾的β—酯酶仅有B区带;同一器官组织通常以α—酯酶活性高于β—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在碱性溶液中染色,肝组织有明显的AB区。心肌与腿肌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56.
农田黑线姬鼠与臭渠的巢区及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杨士剑  诸葛阳 《兽类学报》1989,9(3):186-194
  相似文献   
57.
《兽类学报》2016,(4):487-490
正~~  相似文献   
58.
中华姬鼠体组织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德林 《兽类学报》1993,13(1):75-80
在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问题时,对每个生物组分的分析,通常是依据其生物量与元素含量的乘积。但是,许多因子又影响到个体和种群元素的含量,这些因子包括体尺大小、性别、繁殖状况、时间、空间和遗传变异等等。因此,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的研究均有一定意义。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是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鼠形啮齿类的绝对优势种。既然生态系统内一定营养层中优势种的能学研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该营养层的能学状况,那么中华姬鼠身体中的元素研究无疑对研究鼠形啮齿类在该生态系统元素循环过程中的地位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东部黑线姬鼠的形态学与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国东部三个地区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 的形态学和生化指标两方面的差异比较探讨了我国东部黑线姬鼠种下分类问题。背部毛色、黑线清晰度和某些外形量度性状差异系数的比较以及运用聚丙烯酰胺双垂直板电泳分析乳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以及肌浆蛋白、血清蛋白的结果表明, 三地黑线姬鼠种群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为我国东部黑线姬鼠分为东北亚种(A .agrarius. mantchuricus) , 华北亚种(A.a. pallidior) 和长江亚种(A.a.ningpoensis) 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60.
高山姬鼠冷驯化过程中的能量收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栖息于横断山地区高山姬鼠的能量代谢特征,采用食物平衡法,在冷驯化条件下,对其能量收支进行了测定。分别测定了冷驯化(5 ± 1℃ ,42 d)过程中,高山姬鼠体重、体温、每日摄入能、消化能、消化率、粪便能及可代谢能、可代谢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冷驯化时间的延长,高山姬鼠的体重和体温降低,28 d 时达到最低值后保持稳定,其中体重在冷驯化14 d 时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28 d 时平均比对照组降低了15.5% ,体温在14 d 后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每日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升高,三者均在冷驯化14 d 后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21 d 时达到最高后保持稳定。粪便能、消化率和可代谢率在冷驯化过程中没有显著变化。高山姬鼠在冷暴露过程中,通过降低体重减少绝对能量需求;通过降低体温减少用于维持体温恒定所消耗的能量;通过增加能量摄入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高山姬鼠在冷驯化过程中表现出的变化模式,与其低纬度、高海拔、年平均温度较低的生存环境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横断山区小型哺乳动物在低温胁迫下的生存机制和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