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近年来眼球摘除相关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防治相关危险因素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在2008~2011年我科住院90例眼球摘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在总住院患者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比例逐年上升。2、需要眼球摘除的患者职业构成均以农民为主,但其患病率逐年下降。3、绝对期青光眼患者是苏州地区眼球摘除的主要病因。结论:苏州地区眼球摘除手术率逐年下降、义眼座植入率逐年上升、绝对期青光眼是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相关性因素及鼻内镜再手术的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年来住院治疗的78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患者要求予以保守治疗共21例,观察组57例,给予正性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行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术后随访1-4年。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在疗效、总有效率好,且GM-CSF、IL-5的阳性表达率低,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鼻肉镜再次手术对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疗效好,结合全面的围手术期处理,掌握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3.
摘要 目的:研究EP受体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CRSwN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例嗜酸粒细胞性CRSwNP(eosinophilic CRSwNP,ECRSwNP )、20例非嗜酸粒细胞性CRSwNP(noneosinophilic CRSwNP,non-ECRSwNP)患者息肉和14例正常对照组鼻腔钩突黏膜。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鼻组织中四种EP受体亚型蛋白的表达;对连续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EP受体与活化的嗜酸粒细胞之间的关系;用Real-time PCR检测各组EP受体和IL-5/IL-1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P受体主要表达于鼻黏膜上皮、腺体和上皮下炎症细胞,EP1受体选择性表达于上皮下炎症细胞。与对照组和non-ECRSwNP相比较,ECRSwNP组中E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而三组间EP2、EP3和EP4受体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示,EP1阳性的嗜酸粒细胞占EP1阳性总细胞数的50%。息肉组织EP1 mRNA与IL-5(r=0.55; P <0.001)、IL-13(r=0.69; P<0.001)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ECRSwNP中EP1的表达上调与大量的嗜酸粒细胞等浸润有关。EP1受体可能通过趋化和活化嗜酸粒细胞参与ECRSwNP组织炎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佳助结扎血管夹对胆囊切除术兔机体的影响,为临床的研究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 Hem-o-lok)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分别用佳助结扎血管夹和Hem-o-lok结扎夹,在开腹胆囊摘除术中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观察术后12个月内实验兔的血液生化、电解质、血液学、凝血指标、结扎效果和脏器系数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试验组兔体重在术后3 d时明显降低(P <0.01),ALT在术后1周时明显升高(P <0.05), CREA和ALB水平均在术后1-2周时显著降低( P <0.05,P <0.01),NEUT数目和TG含量在术后2周时明显升高(P <0.05),GLU在术后1周和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1);LYM和RBC数目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1周时降低显著(P <0.05),PLT数目在术后1-2周时均明显升高(P <0.01);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在术后3 d-1个月时明显降低(P <0.05,P <0.01),血浆ALT、NEUT和PLT数目在术后1周时亦明显升高(P <0.05,P <0.01),ALB和GLU含量在术后2周时均明显降低(P <0.01),TC含量在术后1-2周时则明显升高(P <0.05);其它时间段,试验组和同类产品对照组兔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学参数均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影响(P >0.05);术后各组电解质指标、凝血指标和脏器系数亦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佳助结扎血管夹在兔夹闭胆囊管残端和血管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其安全性与Hem-o-lok结扎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科室收治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年龄65岁,排除腰椎不稳),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实验组患者行微创Quadrant通道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患者行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效果、椎间隙平均高度丢失量及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3天VAS疼痛目测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腰椎平均前凸角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均为90%(P0.05),实验组术后2年椎间隙高度平均丢失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相对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而言,单纯微创髓核摘除术治疗高龄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46.
摘要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CRSwNP患者纳入观察组,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纳入对照组,根据《中国慢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将CRSwNP患者分为轻度组(29例)、中度组(40例)和重度组(22例)。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以及血清IL-6水平,计算外周血NLR,行鼻窦CT检查,根据CT检测结果,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标准对受试者进行鼻窦CT评分。对比各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差异,分析CRSwNP 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与鼻窦CT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外周血NLR、血清IL-6、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均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P<0.05),且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5)。CRSwNP患者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均呈正相关(r=0.502、0.539,P<0.05)。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诊断CRSwN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3、0.659、0.697,联合三项指标诊断CRSwNP的AUC为0.882,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结论: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及鼻窦CT评分上升可反映CRSwNP患者病情加重,外周血NLR、血清IL-6水平与鼻窦CT评分呈正相关,外周血NLR、血清IL-6及鼻窦CT评分联合诊断CRSwNP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7.
本研究从美国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CBI)的子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选择基因表达谱GSE36830数据集,采用GEO2R筛选正常钩突和鼻息肉组织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关键通路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数据库挖掘和分析,经筛选后的差异表达基因采用戴维在线工具对其进行基因本体富集分析(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然后将DEGs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绘制差异表达基因互作网络图,将其数据导入Cytoscape软件中,筛选网络中心节点和关键基因,分析关键子网络。共筛选出699个DEGs,其中475个基因为上调表达基因,224个基因为下调表达基因。在GO分析中,针对生物过程,上调的DEGs包括: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趋化性、炎症反应的正向调节和细胞的粘附等;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唾液分泌、生物矿物组织发展、细胞氨基酸生物合成过程、视网膜内稳态及离子跨膜转运等。在KEGG分析中,上调的DEGs主要在参与造血细胞系、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破骨细胞分化、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哮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信号通路中富集,而下调的DEGs在唾液腺分泌及胆汁分泌信号通路中富集。差异表达基因互作网络图筛选出前10个关键基因:ITGAM、IL10、CD86、TLR8、ITGAX、CCL2、CCR7、SRC、EGF及ITGB2。本研究得到了一组鼻息肉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但仍需进一步用基础试验来验证。本文分析的结论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也为鼻息肉发病机制研究的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