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4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描述贮藏食品上的重庆巴利螨两新种,Pardlycuschongqingensissp.nov。和长巴利螨,Paralycus longiornov。  相似文献   
22.
褐飞虱、白背飞虱种间、种内密度制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感品种TN1为材料.研究了褐飞虱、白背飞虱成、若虫密度对种群的制约效应。实验表明,单虫种一龄善虫密度15头/株和30头/株相比.褐飞虱成虫的羽化率、短翘率、体长和若虫历期均无明显差异,但成虫雌性比率前高;白背飞虱成虫羽化率前比后高21.22%.短翘率高15.25%。在两种飞虱一龄若虫密度30、45、60头/株等虫量混合组配下,褐飞虱成虫羽化率60头/株比30头/株下降28%,白背飞虱若虫历期以30头/株最长。在总虫量为30头/株时,种内(30头/株)和种间(15:15头/株)比.白背飞虱种内处理成虫羽化率高36.83%.昔虫历期短;褐飞虱以种内处理成虫短翘率高。从产卵位点来看.褐飞虱喜产在稻株叶鞘中下部厚肉组织上,白背飞虱以叶脉基部产卵为主.成虫密度2、4、8对/株3处理,其叶鞘、叶脉上的平均卵块变小;10天内的平均卵量亦减步。同密度下,种间组合比种内组合的产卵量多。从各指标对密度反应来看,褐飞虱比白背飞虱更耐拥挤。  相似文献   
23.
水稻飞虱的抗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9-1993年选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三大粪12种常用杀虫剂,对水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进行了5年系统的抗药性监测研究,发现两种飞虱对药剂的敏感性年度间变化较大,分析可能与其迁飞习性有关。将我们所测的LD50与日本Nagata(1967)测定结果比较.褐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倍数为3.22-16.12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5.59-9.12倍;白背飞虱对有机磷类的抗性为48.90-208.16倍.对氨基甲酸酯类为3.29-19.50倍.抗性发展速率明显高于褐飞虱。两种飞虱对菊酯类药剂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抗马拉硫磷的褐飞虱种群对二氯苯醚菊酯表现较高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24.
褐飞虱(Nilaparvata tugens Stal)是水稻上主要的害虫之一,探索诱变染色体技术来控制褐飞虱的繁殖和为害,目前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云南省虱Chi科三新种(虫Chi目:粉虫Chi亚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云南省虱Chi科虱Chi属3新种,Liposcelis elegantis sp.n.,Liposcelis nigritibia sp.n.和Liposcelis yunnaniesis sp.n.。  相似文献   
26.
通过试验测定在武育粳2号上水稻拔节期正处于幼穗形成阶段,受褐稻虱危害实粒数减少,产量下降;孕穗期较耐褐稻虱危害,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孕穗末期至灌浆初期为水稻受害最敏感的时期,危害后使结实率和千粒重均明显下降,水稻显著减产;灌浆后期至乳熟期受褐稻虱危害主要导致干粒重降低,且越接近成熟产量损失越低。  相似文献   
27.
新剂型灭虱宁防治温室白粉虱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70年代以来,温室白粉虱已成为京、津、华北地区保护地蔬菜的主要害虫[1],近年来在辽宁省不少地区也有发生,有扩大蔓延趋势。此虫在蔬菜上以成虫、卵、若虫和蛹4个虫态并存,世代重叠,防治难度大。近年来虽应用了扑虱灵可湿性粉,但由于不能同时防治4种由恋,难以收到全效。我们于1991年研制出复配新剂型灭虱宁,具有胃毒、触杀及熏蒸作用,试验取得了优异效果。近年来并在保定、通县、秦皇岛、山海关、朝阳、北票等地示范,受到菜农欢迎。工试验方法供试药剂育:(l)68%灭虱宁乳悬液,自配,为二元复配制剂,中等毒性,试验时稀释成…  相似文献   
28.
水稻品种抗稻飞虱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稻飞虱(褐稻虱Nilaparvata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Iarcilera(Horrath)是我国与东南亚、东北亚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稻谷产量的影响甚大。当今,寻求有效地控制稻飞虱而不污染环境的防治方法受到各方的关注。因此,具有对农民成本投入少、对害虫天敌杀伤力低、不影响环境的抗虫品种的培育与利用日益受到重视。近20年来,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日本、中国和英国等地为了更好更快地培育出抗虫品种,广泛地筛选了上万份稻种资源的抗虫性,并进一步开展了对水稻品种抗稻飞虱机理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近几年来,国内外…  相似文献   
29.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0.
温度和食物对稻虱缨小蜂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vàrth))卵内,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parvatae Pang et Wang)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积温为162.3日度,随着温度上升,发育加快;寿命(y_1,D_(10.4)~0C)、产卵量(y_2,粒/♀)、产出卵率则在适宜温度范围(23—26℃)内最大,高低温区内均呈下降趋势,其方程分别为:y_1=exp(-0.04187+0.3612x-7.4654×10~(-3)x~2),y_2=exp(-1.9539+0.4563x-0.01001x~2),式中x为温度。温度对未产出卵量影响不显著;对子代雌性比的影响也不显著,其平均值为0.7631。温度主要通过对产卵量和产卵速率来影响繁殖力,理论上27.3℃时周限增长率λ最大,达1.2374倍/天。成虫期供蜜加水时的产卵量、产出卵率和寿命显著比仅供水时的高或长。此研究为预测害虫种群发展,充分利用天敌资源,达到综合管理害虫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