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2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50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根据对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的根系分布特征, 林冠下土壤的饱和容积含水量、最大导水率和根系最大导水率的试验观测数据, 以及对其林冠下5层不同深度土壤容积含水量、土壤水势的动态监测数据, 构建了胡杨根系水分再分配量估算的Ryel模型, 并对胡杨不同季节的水分再分配过程进行了短期模拟。结果表明: (1)胡杨根系水分再分配过程的水分再分配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艾比湖地方时间凌晨2:30。(2)随着生长季节的变化, 胡杨根系水分再分配的作用逐渐减弱, 并表现出向土壤下层迁移的现象。6月份, 水分再分配过程主要发生在0-40 cm土层, 最大分配量为0.022 0 cm, 夜间总分配量为0.111 0 cm; 8月份水分再分配过程主要发生在10-70 cm土层, 最大分配量为0.006 5 cm, 夜间总分配量为0.018 4 cm; 10月份水分再分配过程主要发生在70-100 cm土层, 最大分配量为0.003 9 cm, 夜间总分配量为0.008 6 cm。  相似文献   
902.
四川扭角羚春冬季对栖息地的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在四川省青川县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对四川扭角羚(Budorcas taxicolor tibetana)春冬季对栖息地的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四川扭角羚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大小、乔木距离,乔木密度、食物丰富度,海拔,坡位、郁闭度,影响冬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生态因子为人为干扰。植被型,乔木距离,灌木大小,灌木密度,动物干扰度,乔木大小、灌木距离,坡位,郁闭度,水源,四川扭角羚春冬季栖息地利用的分离主要表现为食物丰富度,乔木大小,乔木密度,乔木距离,植被型,水源,坡位等生存因子的分离。  相似文献   
903.
本文报道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鞘翅目(Coleoptera)昆虫天敌12科97种  相似文献   
904.
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的植冠三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培礼  李文华  王金锡 《生态学报》2002,22(11):1819-1824
卧龙自然保护区巴郎山岷江冷杉林线交错带植冠三维结构定量分析表明:植冠明显地分化成两个叶层,两叶层间有1.4m的无叶植冠区。以岷江冷杉、大叶金顶杜鹃和红毛花楸为优势,构成了林线植冠的主要成分。植冠深度较小的为低矮灌木种类,深度最大的是乔木层树种。林线植冠的物种组成较丰富,每个垂直取样冠层平均有2个以上物种。林线的植冠空间占有率最高的是高大的星毛杜鹃,其次是岷江冷杉,但植冠高度以蜕江冷杉最高,故林线交错带林相以蜕江冷杉为优势。物种的盖度与单位面积的植冠体积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物种的植冠体积大致可用其盖度值乘以系数1.21来计算。  相似文献   
905.
铁布自然保护区梅花鹿食物蕴藏量与负载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延蜀 《兽类学报》2002,22(4):256-263
198 7年 2月至 2 0 0 1年 8月 ,对铁布自然保护区 (E1 0 2°5 8′~ 1 0 3°1 1′,N34°0 2′~ 34°1 2′)四川梅花鹿食物蕴藏量与负载量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四川梅花鹿的食物基地可划分为亚高山灌丛草甸、亚高山森林灌丛草甸、高山灌丛草甸、河谷灌丛草甸 4种类型 ,它们的食物生产力分别为 49 2 0g/m2 、 48 0 9g/m2 、 5 7 66g/m2 和 39 1 3g/m2 (干重 ) ,食物基地的总有效利用面积约为 37 79km2 ,食物理论蕴藏量为 1 989 44t,四川梅花鹿的平均日食量干重约为 3 61kg ,由此测算出保护区对鹿较适宜的理论负载量约为 45 0~ 75 0只 ,最大理论负载量为 1 5 0 0只左右。冬末春初 ( 2~ 4月 )食物的蕴藏量是限制该保护区鹿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影响食物蕴藏量与负载量的因子有干旱、放牧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干扰  相似文献   
906.
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估计 ,在我国约 3 0 0 0 0种高等植物中至少有3 0 0 0种处于受威胁或濒临灭绝的境地[1] 。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特别是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等工作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学术组织和有关机构以及科学家们所普遍重视。湖北九宫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许多珍稀濒危植物 ,不仅是宝贵的种质资源 ,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而且在植物分类学与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杨春锋等[2 ] 曾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了调查研究 ,目前对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尚未见报道。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由于多种原因日趋枯竭。因此 ,有必要…  相似文献   
907.
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白鹇种群数量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2000~2001年在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鹇(Lophura nycthemera)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白鹇的种群数量为547只左右,种群密度为9.32±3.03只/km2,每群结群数为5.17±2.37只。白鹇的种群数量已呈下降趋势,有待于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908.
甘肃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栗背岩鹨的繁殖生态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1年7月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对栗背岩鹨的繁殖习性作了考察,详细记述了这种鸟的4个巢,并报道了该鸟的声谱及其幼鸟的形态。  相似文献   
909.
长尾雀 (Vragussibiricus)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为留鸟。其繁殖习性国内报道尚少。 1 998~ 2 0 0 0年 4~ 8月 ,我们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该鸟的繁殖习性作了观察。现记述如下。1 观察点的自然概况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在山西省吕梁山脉中段 ,东经1 1 1°2 2′~ 33′和北纬 37°4 5′~ 5 5′之间 ;海拔 1 6 0 0~2 831m ;高层乔木以华北落叶松 (Larix principis -rupprechtii)、云杉 (Piceaspp .)为主 ;灌木以沙棘(Hippophaerhamaicles)、刺梨 (Ribesnure…  相似文献   
910.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和植被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广东英德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森林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群落类型和分布状况及石灰岩植物的主要适应特点,并对如何保护和恢复石类岩地区的森林植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