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试验以睫毛萼凤仙花无菌苗的叶片、茎和根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并对两种具有不同再分化能力的愈伤组织进行电镜超微观察.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 0.5 mg/L+6-BA 0.5 mg/L上愈伤组织诱导率达最高,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67%,而根却没有愈伤组织的发生;叶片愈伤组织在MS+...  相似文献   
72.
描述了四川凤仙花属一新种,凉山凤仙花。新种与黄麻叶凤仙花近缘,主要区别:花序2~6花,均垂于叶片下,囊状的唇瓣肿胀,在中部明显弯曲,翼瓣基部裂片先端长渐尖或尾尖,上部裂片背腹约120°~180°扭转。  相似文献   
73.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凤仙花花药为实验材料,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对花药发育中的结构变化及多糖和脂滴物质分布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凤仙花的花药壁由6层细胞组成,包括1层表皮细胞,2层药室内壁细胞,2层中层细胞和1层绒毡层细胞。其中绒毡层细胞的形态不明显,很难与造孢细胞区分,且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退化。(2)在小孢子母细胞中出现了一些淀粉粒,但减数分裂后,早期小孢子中的淀粉粒消失,又出现了一些小的脂滴;随着花粉的发育,小孢子形成大液泡,晚期小孢子中的脂滴也消失;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营养细胞中的大液泡降解、消失,二胞花粉中又开始积累淀粉;接近开花时,成熟花粉中充满细胞质,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淀粉粒和脂滴。(3)在凤仙花的花药发育中,绒毡层细胞很早退化,为小孢子母细胞和四分体小孢子提供了营养物质;其后的中层细胞退化则为后期花粉发育提供了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74.
总状花序组隶属于凤仙花亚属凤仙花属,以具多花的总状花序、侧生萼片2枚、子房5室、果实为线状圆柱形、种子多数、迈卵形、种皮表面具指状突起等特征区别于该亚属的其他类群。前人对凤仙花花粉形态的研究表明凤仙花属的花粉形态对于属下分类及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而对于总状花序组来说,有关花粉形态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该组花粉S的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该研究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总状花序组的21种植物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总状花序组植物的花粉粒均具4条萌发沟,两侧对称,极面观为矩圆形、长矩圆形或近方形;长赤道面观多为椭圆形至矩圆形,短赤道面观为椭圆形;长、短赤道轴比值多在1.4~2.4范围内;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在花粉粒表面均匀分布或赤道面的网眼较极面观的小,网脊边缘光滑或具波状突起,网眼内具不同密度的颗粒状突起。该组的花粉形态与宏观形态性状相关性较小,但花粉极面观形状、长短赤道轴的比值、网眼的分布、网脊边缘形状、网眼内颗粒物密度等特征具有种水平上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对该组植物种间界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报道了我国漠河城郊发现的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新归化种:腺柄凤仙花(Impatiens glandulifera Royle)。腺柄凤仙花原产于印度及西喜马拉雅山脉,是一种具有高度入侵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已经入侵欧洲和北美的许多地区,目前发现已经归化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调访得知该种至少于两年前人为引入种植,种植1 a后即可通过种子在周边繁殖大量个体。报道了腺柄凤仙花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征、传播途径、入侵潜力及危害和防治措施,以期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鉴定与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6.
报道了发现于东非肯尼亚塔易塔(Taita)地区亚乐森林(Yale Forest)的凤仙花属(Impatiens L.)一新变种,即:白花拟堇菜凤仙(I.pseudoviola Gilg var.alba G.W.Hu et Q.F.Wang),该新变种与原变种拟堇菜凤仙(I.pseudoviola Gilg var.pseudoviola)的区别是:花冠纯白色,茎和叶柄均为浅绿色,植株整体缺乏紫色色素;花柄近无毛;低位侧生萼片与高位的侧生萼片近合生。  相似文献   
77.
该研究以贵州省野生凤仙花属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建立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其物种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从物种组成、特有性、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采用筛除算法确定贵州凤仙花属植物分布的热点地区,为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贵州省凤仙花属植物共记载60种(含种下等级),分布于69个县级行政区,有55个中国特有种和10个贵州特有种,垂直分布以1 000~1 500 m海拔段最为丰富。(2)通过相似性系数分析,发现贵州与湖南的相似程度最高;并筛选得到9个热点县,共代表了86.67%的凤仙花属植物。(3)贵州省气候温暖湿润,具有典型的高原喀斯特地貌,凤仙花属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区域特有性明显。  相似文献   
78.
多脉凤仙花新种图1ImpatienspolyneuraK.M.Liu,sp.nov.Fig.1SpeciesI.obesaeHook.f.afinis,sednervislateralibuspluribus16~21jugis,inflores...  相似文献   
79.
朱长山  杨好伟 《植物研究》1994,14(3):243-245
本文发表了河南凤仙花属一新种,即奇异凤仙花Impatiens paradoxa C.S.Zhu et H.W.Yang,sp.nov.  相似文献   
80.
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为更好地理解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金凤花(I.cyathiflor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完成传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两个种的开花物候、花形态结构、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种凤仙花的花距不同,花距的长度与花蜜量呈正比,但与花蜜含糖量无关。花距类型决定了两种植物的传粉昆虫种类的分化。具短花距的黄麻叶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4.57±1.43)μL,花蜜糖含量为(45.48±2.28)%,由蜜蜂和胡蜂为其传粉。拥有长花距的金凤花的花蜜含量为(10.15±3.28)μL,花蜜糖含量为(46.12±1.48)%,除蜜蜂和胡蜂传粉外,天蛾和熊蜂也为其传粉昆虫。(2)两种植物虽然共享3种传粉者,但表现为明显的错峰访花,传粉行为和花通道的差异决定了传粉者携带花粉的部位不一致。(3)繁育系统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种间杂交障碍和异花授粉偏好性。因此,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