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报道了中国凤仙花属一新记录种——高大凤仙花(Impatiens kerriae Craib)。该种原产于泰国,在中国为首次记录。该文对高大凤仙花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尤其是对花果特征及花果期进行了重新描述和补充。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标本馆(HITBC)。  相似文献   
32.
航天诱变凤仙花SP2代形态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经“神舟4号”卫星搭载后的SP2代凤仙花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子叶数目除有了两片的外,尚有三片和四片的。子叶形态上出现连生子叶、杯状子叶和大小不等子叶。真叶的形态上出现线状披针形,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小孢子不育。花的结构上出现花瓣增多和花的叶化现象。茎的分枝上,有的不分枝,仅具主茎,有的分枝多达40枝以上。这些变化对研究和认识航天诱变育种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中国凤仙花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凤仙花科106份样本材料、36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种内稳定,对于种间及属间关系的界定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上表皮细胞的形状及垂周壁的式样种间差异明显,各分类群间有明显的界限,是种间界定的重要依据,因此上表皮微形态特征具有重要的的分类学价值,基于上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将研究的36种代表植物划分为5个类型。下表皮的微形态特征虽更为多样,种间差异显著,可用于种间界定,但对于属下划分难以提供有价值的性状。该科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与宏观形态特征的相关性较弱,与地理分布格局的相关性较强,关系更为密切。同一地理分布区域内的种类宏观形态特征虽然差别明显,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却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这似乎也反映了叶表皮微形态这一性状受环境饰变的影响比较明显。综上所述,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可为凤仙花科的系统发育,尤其是凤仙花属种间界定提供有价值的分类学佐证  相似文献   
34.
记述了采自云南昆明的毛果蝇属缘毛果蝇种复合1新种:亚平毛果蝇Hirtodrosophila yapingi sp.nov.。研究标本收藏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北海道大学博物馆及英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亚平毛果蝇,新种Hirtodrosophila yapingi sp.nov.(图1~27)新种与报道自尼泊尔和中国云南的缘毛果蝇H.limbicostata(Okada)1966相似。两个种的区别在于腹部的斑纹和产卵瓣的形状。新种雌成虫腹部每节背板基部具浅色宽带,在第3和第4背板上被暗色带遮断;缘毛果蝇雌成虫腹部主要为暗棕色,各节背板基部中央具浅色斑,形成向腹中部下行的、中断的浅色纵带,并在靠近腹背板基部角处具小的较不明显的浅色区域。此外,新种雌成虫具明显较窄的产卵器(尤其是在端半部),产卵瓣端部不向内弯曲,而缘毛果蝇雌成虫产卵器宽得多,产卵瓣端部显著向内弯曲。正模♂,云南昆明筇竹寺,2006-08-22,户田正宪、高建军采。副模:7♂♂,6♀♀,同正模;3♂♂,3♀♀,2006-08-20,其余同正模;1♀,2007-09-16,高建军采,其余同正模。词源:新种以中科院院士、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之名命名,以感谢张先生对作者在果蝇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35.
以不同发育时期的长角凤仙花Impatiens longicornuta Y.L.Chen(凤仙花科Balsaminaceae)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其花器官的分化及其发育过程。长角凤仙花为两侧对称花,具2枚侧生萼片,唇瓣囊状,旗瓣具鸡冠状突起,雄蕊5枚,子房上位,5心皮5室。其花器官分化顺序为向心式,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原基。2枚侧生萼片先发生,然后近轴萼片(即唇瓣)原基和2枚前外侧萼片原基近同时发生;但是这3枚萼片原基的发育不同步,远轴的2枚前外侧萼片原基的发育渐渐滞后,然后停止发育,最后渐渐为周围组织所吸收,直至消失不见。花瓣原基中,旗瓣原基最先发生,4个侧生花瓣原基相继成对发生,且之后在基部成对愈合形成翼瓣;5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个心皮原基轮状同时发生。本文结果支持凤仙花属植物为5基数的花,并进一步证实了唇瓣的萼片来源;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花器官早期发育资料对植物系统与进化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6.
凤仙花花药发育比较特殊: 在造孢细胞时期,花药横切面中央是体积较大、细胞内含物较多的细胞团、包括造孢细胞和绒毡层细胞。花药药壁细胞的细胞质较稀少,与中部细胞界限明晰。花粉母细胞时期的花药药壁由约6层细胞组成,但细胞的界限不明显;绒毡层细胞显示变形流入药室中。到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进一步退化。开花时,成熟花药的药壁细胞由一层表皮细胞、两层药室内壁细胞和一层中层细胞组成。对凤仙花花药绒毡层的特殊性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云南凤仙花属新类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记述了云南产凤仙花属(Impatiens L.)19个新种1个新变种。即:长喙凤仙花;怒江凤仙花;德钦凤仙花;德浚凤仙花;片马凤仙花;文山凤仙花;老君山凤仙花;麻栗坡凤仙花;版纳凤仙花;昔马凤仙花;孙氏凤仙花;大关凤仙花;马楠凤仙花;绥江凤仙花;紫溪凤仙花;滇南凤仙花;耳叶棒凤仙花;二甫凤仙花;半坡凤仙花;大甫凤仙花。  相似文献   
38.
航天诱变凤仙花叶片形态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搭载"神舟四号"飞船后选育获得的凤仙花突变体后代为材料,对其叶型基本特性进行观察测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诱变凤仙花后代叶片长宽比、叶片厚度均发生显著变异;气孔宽度无显著差异,长度差异极显著。叶片形态特征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凤仙花离体叶片萎蔫曲线的不同,对照凤仙花水分短时间内散失更快,诱变凤仙花失水速率则更为均匀缓慢。通过对叶片形态的研究,说明诱变后凤仙花的叶型变化是一种有利突变。  相似文献   
39.
报道了采自草本花卉上的一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Ph.gomphrenae)和两个中国新记录种(风仙花拟茎点霉Ph.impatientis与埋生拟茎点霉Ph.immersa)。新种千日红拟茎点霉的甲乙型分生孢子不论长度还是宽度均小于之前报道的两个拟茎点霉,并且缺少第三种分生孢子。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40.
花粉来源影响着植物的生殖成功和种群的遗传结构, 母体效应则有利于子代适应母代经历的环境。然而, 气候变暖背景下, 花粉来源联合母体效应对植物生殖成功的影响仍不明了。该研究以兼性异交的中国特有植物红雉凤仙花(Impatiens oxyanthera)为研究对象, 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设置母代增温(+0 ℃和+2 ℃)嵌套子代增温(+0 ℃、+2 ℃和+4 ℃)共6种实验处理, 探讨不同母代增温条件下子代增温对红雉凤仙花花粉来源限制的影响。结果显示: 红雉凤仙花异交的结实率和种子数均高于自交的相应值, 且随着子代增温幅度提升, 这2个值均呈现不同程度降低, 特别是自交结实率和种子数随子代增温明显降低, 而母代增温则减缓了自交引起的生殖成功率降低的效应。上述结果说明, 红雉凤仙花异交生殖成功率大于自交。子代增温显著降低了兼性异交植物自交的适合度, 母代增温可以减缓这种不利影响, 从而表现出对增温的跨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