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7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利用Oligo1000DNA合成仪(Beckman)合成了长度为45bp的寡核苷酸单链,经纯化后用同位素γ-32P-ATP作5′末端标记后,制备成鱼类LZF-IDNA指纹探针。通过对鱼类的群体实验、亲子鉴定实验、组织细胞的稳定性实验和鱼类种类的适用范围实验后,测得:(1)LZF-IDNA指纹探针属多位点寡核苷酸探针;(2)LZF-IDNA指纹探针在鱼类种群中的鉴别机率为9.23×10-16;(3)LZF-IDNA指纹探针在鱼类亲子鉴定实验中的父系概率为0.999962;(4)LZF-IDNA指纹探针,是一种稳定的,既具有个体识别能力,又具有一定种属特异性的、适用于鱼类DNA指纹图研究的基因指纹探针。  相似文献   
72.
科尔沁沙质草甸草场不同牧压条件植物群落分异数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TWINSPAN分类和PCA及DCA排序技术分析了沙质草甸草场放牧试验引起地植物群落分异的特征,主要结论为:放牧强度是引起群落分异的主要原因,群落的分异主要表现在高度和现存生物量上。放牧引起群落变化的动力主要是放牧强度。而无牧条件下群落变化的主要动力是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当地的放牧强度处于中牧与重牧之间,属于过度放牧。这是引起草场退化及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3.
鱼类内分泌学研究的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内分泌学的研究是整个比较内分泌学的重要组成部份。1981年12月在香港举行的第九届国际比较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下丘脑-脑垂体,神经分泌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生殖内分泌,促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生长激素和催乳激素,类固醇激素,性分化,性腺成熟,排卵和产卵,季节性周期和节律,代谢的内分泌调节,钙调节,血管活动激素,前列腺素等专题学术报告和讨论组中,关于鱼类内分泌的研究论文都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74.
寄生于洪湖经济鱼类鳃上的单殖吸虫包括二新种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寄生于洪湖经济鱼类鳃上的单殖吸虫共60种,包括描述指环虫和三代虫各一新种,并有若干寄主新记录及长江流域新记录。  相似文献   
75.
兴修水利枢纽后汉江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汉江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至少有25种,其中经济鱼类有草鱼、青鱼、鲢、鳙、鯮、鳤、鱤、长春鳊、赤眼鳟、铜鱼、吻鮈、鳜以及三种红鲌属鱼类。2.产漂流性卵鱼类开始产卵的水温分别在16—20℃之间,经济鱼类多在18℃上下。产卵时需要有江河的涨水过程。在河流涨水的诸水文要素中,流速的增大,对促使产卵起着主要作用。不同的鱼类产卵时对流水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鱼类的产卵规模与江水的流速增大紧密相关。3.丹江水库建成后,上游的产卵场有前房、天河口和安康等10处。中游有钟祥和马良等7处,支流唐河、白河也有产卵场。就总产卵量来看,上游1977年为1745.9亿粒,中游1976年为47亿粒。上游为中游的37倍。其中,四种家鱼的产卵量,上游为171.3亿粒,中游为9.3亿粒。4.丹江口水利枢纽对汉江上游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给上游提供了规模较大的繁殖群体。另一方面,由于主要产卵场分布在接近水库的江段,致使占上游总产卵量90%的鱼卵在孵化前随江水流入水库,有一部分鱼卵会受到损失。对中游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水库的低温水和大坝对径流的调节,改变了中游的水文条件,导致产卵场的变迁,繁殖季节推迟和产卵规模缩小。总的来看,对上游的影响明显的有利,对于中游则不利的影响要多一些。5.根据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的生态习性和汉江的条件,可以认为,在汉江和类似汉江的条件下,兴建水利枢纽可以不必附建过鱼建筑物。为了充分发挥水体的渔业效益,水库区应做好渔业规划,加强经营管理。水利枢纽的下游需充分重视改变了的水文条件,特别是低温水对鱼类生活的影响,以采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6.
我国鲶科鱼类的总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总述包括3个属(鲶属、缺鳍鲶属和叉尾鲶属),共计12个种。其中1个种是新种,命名为兰州鲶(Silurus lanzhouensis,sp.nov.),采于黄河水系;另1个是南方大口鲶新亚种(Silurus soldatovi meridionalis,subsp.nov.),生活在长江及长江以南大的江河中。两种成体均具有2对口须。通过鲶属大多数种的头骨的比较,发现鲶属有3个类型,主要是以上筛骨的形状来区别。在这3个类型中各有2对和3对口须的种,因此作者认为以口须的多少作为属的特征是不够的,本文仍按以往有些学者的观点,将4须鲶属作为鲶属的异名。在我国各处最普通的种是鲶鱼,但时常在若干水系中也出现具4根口须的很相近似的种,互相混淆。鲶鱼必须依据什么特征来识别,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作者根据各方面的记述,提出无论雌雄其胸鳍刺外缘均具有显著的锯齿,才是鲶鱼的主要特征。我们曾函询瑞典的两个博物馆,据回信:“看来,保藏在瑞典的林奈的鲶鱼模式标本已经遗失了。”因而作者指定把我国黑龙江水系所产的10尾鲶鱼标本作为新的模式标本,存放于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本文还讨论了鲶科鱼类的起源与地理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77.
螟虫长距茧蜂寄生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 (Necs)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寄生率一般在30%-40%,最高可达70%以上,是抑制玉米螟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1985年以来我们对该蜂的寄生行为作了系统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8.
焦端贵 《蛇志》1991,3(3):6-7
本文首次报道了五步蛇身体主要部位的数量性状与其排毒量的关系。其中我们发现与排毒量有关的部位是头积、体粗、体重、佛指长。  相似文献   
79.
80.
薄鳞鱼类化石的新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记述了薄鳞鱼类(leptolepids)一新属新种——罗家峡隆德鱼(Longdeichthys luojiaxiaensis gen.et sp.nov.)。它和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的另一原始真骨鱼类狼鳍鱼(Lycoptera)共生。因而,为研究真骨鱼类的演化和确定我国北方中生代含鱼岩系的时代及地层对比上,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