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8篇
  免费   270篇
  国内免费   77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背景】除了菌根真菌(Orchid mycorrhizal fungi,OrMF)外,兰科植物根中还有其它内生真菌,称为根相关真菌(Root-associated fungi,RAF)。【目的】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获得同一栖息地针叶林和灌木林两种不同生境西藏杓兰、黄花杓兰和无苞杓兰的RAF菌株,研究其真菌谱系、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结构。【方法】从杓兰根碎屑中分离RAF,通过总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得到ITS(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和多样性分析,并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得到相似性最高序列的注释信息来分析RAF生态学特性。【结果】共分离得到278株RAF,25种OTU类型,包括23个子囊菌门OTU,2个毛霉菌门OTU。RAF物种丰富度分析发现西藏杓兰的较黄花杓兰高,不同生境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杓兰物种较不同生境的RAF群落分化程度高。生态功能分析显示25个OTU包括共生型、腐生型和致病型3种营养型,以及外生菌根菌群、植物病原菌群、内生真菌群、动物病原菌群、真菌寄生菌群、杜鹃花类菌根群、未定义的腐生菌群和不确定型8种共位群。【结论】阐明不同生境采集的不同杓兰中RAF的分布特点和生态功能,为未来研究RAF与杓兰属植物的共生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2.
Zhang SY  Liu G  Wang DL  Guo XJ  Qian GS 《生理学报》2004,56(2):198-203
测定不同频率慢性电刺激(chronic electrical stimulation,CES)膈神经5周后对兔膈肌钙释放单位中骨骼肌型二氢吡啶受体(DHPR)α1亚单位和ryanodine受体(RyR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CES后兔膈肌钙释放单位结构组成的变化和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封闭群日本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20、50和100Hz,每组6只;以10和20 Hz为慢性低频电刺激组,50和100Hz为慢性高频电刺激组.CES参数为波宽0.2 ms 3~6个波/次,45次/min,电压10~20 V.刺激时间2×2 h/日,每周刺激6 d,连续刺激5周.分别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兔膈肌骨骼肌型DHPRα1-亚单位和RyR1、RyR2和RyR3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低频电刺激10和20 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有低度的RyR,mRNA的表达出现;慢性高频电刺激50和100Hz组骨骼肌型DHPRα1、Ry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未检测到RyR2mRNA的阳性表达.本实验提示慢性低频电刺激膈神经5周后,膈肌质膜上DHPR与RyRs之间的信号转导方式已从变构耦联为主转变为以Ca2+诱导Ca2+释放耦联为主.  相似文献   
163.
蓝斑核调制电刺激包钦格复合体引起的吸气抑制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ang FY  Li YC  Xiong YQ  Wang GM  Li Q  Song G 《生理学报》2004,56(5):639-643
实验选用成年健康家兔,用乌拉坦麻醉,以膈神经放电为指标,观察了电刺激和化学刺激脑桥蓝斑核对延髓包钦格复合体吸气抑制效应的影响。结果观察到:(1)长串电刺激蓝斑核后,在一定时间之内电刺激包钦格复合体所导致的膈神经放电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与对照组(仅刺激包钦格复合体)相比,抑制程度减弱(28.78 ±19.49)%。(2)蓝斑核内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后,电刺激包钦格复合体导致的膈神经放电抑制效应明显减弱,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程度减弱(19.18 ±8.06)%,与长串电刺激蓝斑核的效应一致。这些结果提示,蓝斑核对包钦格复合体吸气抑制效应具有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4.
Gu HG  Ren W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4):364-367
随机共振现象是非线性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 ,其中 ,噪声可以帮助检测弱信号而不是淹没弱信号。本文介绍了感觉神经放电活动中的随机共振现象和产生的机制 ,揭示了神经系统利用噪声检测弱信号的机制 ,并提出了随机共振在神经系统信息处理中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5.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 YW  Luo F 《生理科学进展》2004,35(1):19-24
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了重要进展 ,出现了许多用于被试的诱发明确疼痛感的刺激技术 ,并与诱发电位方法学联合应用 ,已经成为脑映像学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刺激技术、痛觉诱发电位成分分析和偶极子源分析等方面出发 ,讨论了痛觉诱发电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6.
目的 :急性强直电刺激右侧后背HPC诱导双侧HPC癫痫电网络形成的细胞机制。方法 :强直电刺激 (6 0Hz,2s,0 .4~ 0 .6mA)大鼠右后背HPCCA1基树突区 ,每隔 10min刺激一次 ,施加 10个刺激串。结果 :①分别抑制双侧CA1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 ,对侧的抑制效应更明显 (对侧 :6 2 .94 %± 3.6 8% ;同侧 :36 .6 1%± 3.14 % ,P <0 .0 1) ,出现抑制后爆发式放电。随着刺激串数的增加 ,抑制作用逐渐减弱。②同步原发性网络和单位后放电 ,以同侧CA1多见 (P<0 .0 1)。③ 90Hz或 12 0Hz原发性或继发性网络后放电仅仅累及同侧CA1。④对侧CA3基树突区网络与下托神经元单位放电出现同步继发性后放电 ,反复发作 ,持续约数小时。结论 :电刺激诱导的对侧HPC抑制后爆发式放电和长时程、反复发作的网络与单个神经元同步继发性后放电可能是跨半球癫痫网络形成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7.
Li CY  Chu JY  Yu JK  Huang XQ  Liu XJ  Shi L  Che YC  Xie JY 《Cell research》2004,14(6):473-479
The splicing of many alternative exons in the precursor messenger RNA (pre-mRNA) is regulated by extracellular factors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bases remain unclear. Here we report the differential regulation of Bcl-x pre-mRNA splicing by extracellular factors and their distinct requirements for pre-mRNA elements. In K562 leukemia cells, treatment with interleukin-6 (IL-6) 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reduc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Bcl-xL variant mRNA while treatment with 12-O-tetradecanoylphorbol 13-acetate (TPA) had no effect. In U251 glioma cells, however, TPA efficiently increased the Bcl-xL level. These regulations were also seen for a transfected splicing reporter mini-gene. Further analyses of deletion mutants indicate that nucleotides 1-176 of the downstream intron are required for the IL-6 effect, whereas additional nucleotides 177-284 are essential for the GM-CSF effect. As for the TPA effect, only nucleotides 1-76 are required in the downstream intron. Thus, IL-6, GM-CSF and TPA differentially regulate Bcl-x splicing and require specific intronic pre-mRNA sequences for their respective effects.  相似文献   
168.
为了证明DNA双链断裂(DSB)片段分布与DNA序列有关的假设,采用32keV/μm的^12C^6 离子和45ke V/μm的^13C^6 离子分别辐照pUCl8质粒,结合限制性内切酶处理,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DNA断裂和片段分布。结果表明,除了由一个DSB导致的线性DNA带外,还出现了一条新的、小分子量线性DNA带;限制性内切酶处理后,有另一条线性DNA带产生。证明重离子辐照诱导的DSB是非随机分布的,DNA分子上存在对电离辐射相对敏感的位点。  相似文献   
169.
目的:观察β3受体激动剂(BRL-37344)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的影响,以探讨β3受体在心肌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八组:对照组、ISO组、Nadolol ISO组、BRL组、PTX BRL组、L-NAME BRL、Nadolol BRL组和Buprandol BRL组,观察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cAMP含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β3受体mRNA表达。结果:ISO(非选择性β受体激动剂)可显著增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升高cAMP水平,这种作用可被Nadolol(为β1,β2受体抑制剂)阻断。BRL-37344可显著降低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cAMP含量,这种作用可被PTX(Gi蛋白抑制剂)和Bupranolol(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荆)完全阻断,同时可被L-NAME(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部分阻断,不受Badolol影响。RT-PCR方法测出心肌细胞中有β3受体mRNA表达。结论:心肌细胞中存在β3受体,它在心肌表现为负性变力作用,β3受体的效应不受β1,β2受体抑制剂影响。心脏β3受体信号途径中可能有Gi蛋白的参与,并且经过一氧化氮合酶途径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70.
毛乌素沙地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影响作用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黄富祥  张新时  徐永福 《生态学报》2001,21(11):1875-1884
沙尘暴是一种强烈的风蚀输沙形式,是造成流沙蔓延和土地沙化最重要、最直接的作用过程之一。借鉴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建立了适合毛乌素沙地气候特征的定量模型,比较深入地考察了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因素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利用沙地位于不同方位的6个气象台站多年气候记录资料,分别计算了各月气候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作用指数,分别对6个气象台站各月沙尘暴频率进行回归,并利用气候影响指数对沙尘暴频率进行了拟合,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