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pH、温度和癸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毒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间歇培养中研究了癸酸对UASB反应器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毒性,并考察了pH、温度和癸酸抑制的关系。结果表明,癸酸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有强烈的抑制,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产生50%抑制的浓度为1.9mmol/L。pH影响癸酸在液相中的存在形式,pH越低,游离癸酸比例越大,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抑制越严重。高温条件下癸酸使厌氧颗粒污泥的结构变得松散,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毒性较中温和低温条件下严重。  相似文献   
992.
993.
当前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最近国内外植物植物生理生态学的几个热点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围绕着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几大重要环境因子改变而可能导致的植物植物生理生态变化展开,包括CO2浓度升高、紫外辐射增加,温度变化,强光、盐生环境扩大化等;部分工作探讨已经存在的特殊生境下的植物生态适应。其中,围绕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是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虽然以CO2浓度升高主题展开对C3和C4植物的影响研究依然是众多刊物发表生理生态学原始论文的重要内容,一些特殊功能如CMA植物的响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植物对于紫外辐射的生理生态响应有望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研究手段的完善以及实验材料的改进是最近植物植物生理生态学不断出新成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应用、野外FACE实验、叶绿素荧光技术等使一些机理性问题不断被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994.
小麦产量与品质对灌浆不同阶段高温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环境控制室对盆栽冬小麦 (品种 :‘济南 17’和‘鲁麦 2 1’) (Triticumaestivumcv.‘Ji′nan17’and‘Lumai2 1’) 分别在子粒灌浆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了 2 5℃ / 35℃ (夜 /昼 ) 的高温胁迫处理, 以生长在 2 0℃ / 30℃ (夜 /昼 ) 环境中的小麦为对照, 研究了灌浆期不同阶段高温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 :1) 子粒蛋白质积累速率在高温处理期间显著提高 (p<0.0 5 ), 但高值持续期缩短, 并最终造成植株氮素积累量减少, 氮素收获指数降低 (p <0.0 5 ) 。 2 ) 小麦蛋白质的组成和品质对不同灌浆阶段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 前期高温胁迫导致麦谷蛋白 /醇溶蛋白的比值以及麦谷蛋白大聚合体 (GMP) 含量增加, 标志蛋白质和淀粉品质的湿面筋含量升高、沉降值增加、膨胀势和高峰粘度等指标也显著提高 ;灌浆中期高温却导致上述指标降低 ;灌浆后期高温在造成粒重减小、产量降低和淀粉品质下降的同时, 却有利于蛋白质含量的提高。 3) 小麦淀粉积累的形成与蛋白质品质的形成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过程, 高温条件下子粒蛋白质含量的升高是淀粉积累量减少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5.
在高温强光条件下,研究了外源水杨酸对黄瓜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黄素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强光胁迫前2 d用50~400 μmol·L-1水杨酸处理叶片,抑制了高温强光下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Ⅱ)、最大荧光(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的下降,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1%~30.2%、11.9%~33.0%、7.2%~41.0%和27.2%~160.8%,促进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升高,比对照提高了13.1%~62.9%,而对初始荧光(Fo)影响不大.水杨酸处理可减小高温强光下叶黄素循环库的下降幅度,使(A+Z)/(V+A+Z)升高,分别比对照高29.5%和24.6%.这些结果说明,水杨酸可通过提高非辐射能量耗散,对高温强光引起的黄瓜叶片光合机构的破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6.
栖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邻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ArcGIS软件中的邻域统计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借助邻域因子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分别对1987—2003年间山东省栖霞市主要地类邻域关系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栖霞市不同地类之间的邻域关系随着邻域距离的增加不断增加;同种地类的邻域相关程度均表现为聚集现象,其随着邻域距离的增加不断降低;1987—2003年间,栖霞市建设用地与园地、园地与林地之间的邻域相关程度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与林地、建设用地与草坡地之间的邻域相关程度呈增加趋势.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耕地的保护、降低人类活动强度对林地、草坡地等自然景观的干扰,是实现栖霞市经济、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7.
佛州侧耳(PleurotusfloridanusSinger)子实体在生理高温(32±l℃)条件下,O2吸收速率和超氧阴离子(O2-)产生的速率增加;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增多.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相应地发生变化;放线菌素D抑制生理高温下SOD活性的升高;O2-清除剂甘露醇和外源SOD都影响生理高温对SOD的诱导效应;表明该侧耳在生理高温条件下SOD酶活性激应性的升高是O2-参与了SOD基因表达的调控,促进酶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98.
对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甲胺磷(0.01、0.1、1.0、10.0、100.0、1 000.0和10 000.0 μg·L-1)和17β-雌二醇(0.001、0.01、0.1、1.0、10.0、100.0、和1 000.0 μg·L-1)溶液中的萼花臂尾轮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存在差异.甲胺磷和17β-雌二醇对实验期间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但对轮虫种群中的混交雌体受精率的平均值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均有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则无显著影响;甲胺磷对实验期间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无显著影响,而17β-雌二醇的影响较显著.与对照相比,10.0~10 000.0 μg·L-1的甲胺磷和1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均使轮虫的平均种群增长率显著提高;0.1~10 000.0和10.0 μg·L-1的甲胺磷分别显著地降低了实验期间轮虫种群中的携卵雌体数/非携卵雌体数和混交雌体百分率的平均值;1 000.0 μg·L-1的17β-雌二醇显著降低了轮虫的休眠卵总产量.在实验浓度范围内,轮虫平均种群增长率(Y,d-1)与甲胺磷浓度(X,μg·L-1)之间的关系为Y=-2×10-8X2 0.0002X 0.3474.种群增长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甲胺磷对轮虫种群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对自蔓延高温合成锲镍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毒理学研究。材料和方法。应用孔隙率为70%的SHSNiTiSMA多孔体漫提液,进行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灌胃组和静脉给予组均全部存活,未见毒性反应。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菌落数均不高于 发回变数,也未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中国仑鼠肺成纤维细胞染色 畸变试验,畸变率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00.
高温季节中华绒螯蟹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Edwards),俗称河蟹(Mitten crab),是一种甲壳动物,它含低脂肪高蛋白,特别美味可口,近年一直是较昂贵的水产品之一。河蟹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河蟹养殖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是蟹苗的来源。由于水利工程、环境污染、狂捕乱捞等原因,天然蟹苗越来越少,濒临灭绝。绝大部分人工育苗利用天然海水,在海边进行,河蟹氵蚤状幼体发育至大眼幼体的最适温度是20℃-26℃1-3,育苗水体加温容易,降温难。冬春季节过后,随着气温升高,海水中有害生物大量繁殖,蟹苗繁殖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