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安徽植物区系新增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安徽植物区系中1属19种8变种和1变型和安徽地理分布新记录,文中引证的标本均存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树木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62.
江西省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的一个中心议题[1],主要通过直接梯度分析和间接梯度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量描述和解释。排序是梯度分析的一个主要技术[2 ],如极点排序 (PO)、相互平均法 (RA)、主分量分析 (PCA)、典范分析 (CCA)等排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被的梯度分析中[1,3]。对于水生维管束植物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其中有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水环境 (如水深、底质、水化学性质、流速等 )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生态分布的影响[4,5],但缺乏对水生维管束植物与水环境关系的数量分析研究。据此 ,作者通过对水生维管束植物群落及…  相似文献   
63.
续前末梢神经的磁刺激导言1984~1985年间,上野照刚S.Uene等〔4,5〕,采用磁刺激法使神经出现兴奋,即用电磁感应磁场和脉冲磁场进行磁刺激的。传统上用电容器充放电法产生的脉冲磁场的波形,是一种衰减波,尚不能形成矩形波和正弦波。这样就无法对神经的磁刺激过程进行详细地研讨。为此上野等在1987~1988年间,发表了采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所提供的矩形波磁场所开展的磁刺激研究〔6,7〕。上野等又对任意波形发生器所产生的梯形波进行放大,所用的8字形线圈,其匝数为10,外径为100mm,内径为60mm。…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玉米叶片中层基本分生组织3个相邻细胞形成主脉原形成层及维管束鞘(BS)的早期发育过程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在由3个相邻细胞组成的3-细胞单元中,位于中间的细胞发生2次平周分裂,产生1个较小的和1个较大的细胞,前者分化为近轴端BS细胞前体,后者再发生1次不均等平周分裂产生1个远轴端BS细胞前体和1个原形成层起始细胞;位于两侧的细胞其中有1个也发生1次平周分裂,所产生的2个子细胞与另1个侧向细胞  相似文献   
65.
通过文献检索,统计分析2015~2017年间文献报道的福建省境内新发现的维管束植物,包括新种11种(隶属5科)和新记录种80种(隶属35科)。至此,福建维管束植物达252科1643属5064种。  相似文献   
66.
髓样分化因子88 (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 MYD88)是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 TLR)信号通路的关键接头分子, 在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揭示七鳃鳗Myd88的生物学功能, 研究首次从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中克隆了myd88基因, 其ORF为852 bp, 共编码283个氨基酸, 推测的分子量为32.432 kD, 等电点为6.25, 无信号肽。多重序列比对表明七鳃鳗Myd88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物种同源性较高, 具有高度保守的N端死亡结构域和C端的TIR结构域的Box1、Box2和Box3基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 myd88基因在七鳃鳗各组织中均有低水平转录表达, 鳃中表达量最高, 其次是肌肉、髓和肾。脂多糖(LPS)体内刺激七鳃鳗后, 七鳃鳗myd88在白细胞中表达量升高最显著, 其次是在鳃中的表达量也明显升高, 表明七鳃鳗Myd88参与七鳃鳗的抗菌免疫过程。此外, LPS刺激七鳃鳗还能诱导TLR信号通路Myd88依赖途径的下游信号分子Irak1、Traf6、Ikkβ和Nfkb在各组织中的转录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七鳃鳗中可能存在TLR/Myd88信号通路, 为进一步探究该信号通路参与免疫应答的起源与进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髓过氧化物酶(MPO)、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不同阶段哮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接诊的114例哮喘患儿(观察组)和36例非哮喘患儿(对照组)的BALF作为研究标本,分别测定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以及Gal-3、MPO、GM-CSF和TGF-β1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轻度和中重度患儿组与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TCS、巨噬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重度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3.59±0.49 vs 10.27±3.89]、[13.82±3.54 vs 21.03±7.05]、[123.07±25.68vs154.82±36.44]、[121.68±7.98vs221.59±44.12];中重度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Gal-3、MPO、GM-CSF、TGF-β1表达水平高于轻度组[6.91±1.43 vs14.42±3.17]、[15.52±4.42 vs25.18±9.73]、[129.53±30.42vs164.78±34.03]、[171.35±21.48vs240.83±34.08];不同阶段哮喘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Gal-3与MPO、GM-CS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之前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患儿BALF中Gal-3、MPO、GM-CSF、TGF-β1的水平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哮喘病症发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髓核消融术(LTPNPA)治疗高原地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原地区DLB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9)和观察组(n=59),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予以LTPNPA术式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对比两组疗效、临床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椎间隙高度R值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不同时期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是98.31%,高于对照组的88.14%(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后两组的椎间隙高度R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高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结论:对高原地区DLBP患者应用LTPNPA术式治疗,具有明显疗效,还可提升其生活质量,临床上可考虑在高原地区推广LTPNPA术式,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9.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贵  魏英杰 《生理学报》1997,49(1):115-118
应用活体显微电视录象技术,观察上腺髓质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微淋巴管的作用及其对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作用的是结果表明,ADM直接扩张肠系膜各级微血管和向一淋巴管,拮抗NE和ET引起的微血效及微循环血流液态的异常改变。ADM的上述作用可被一氧化氮生成抑制剂N^9-nitro-L-arginine(L-NNA)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70.
颈髓损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变化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颈髓损伤后颈髓线粒体系列酶活性变化与线粒体功能的关系,采用Alen法造成猫颈髓损伤,观察颈髓损伤后线粒体Ca2+,Mg2+-ATP酶、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颈髓损伤后2h至72h,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SOD活性明显降低,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磷氧比值(P/O)、氧化磷酸化效率(OPR)也明显下降。表明颈髓损伤后Ca2+,Mg2+-ATP酶、Na+,K+-ATP酶、SOD活性与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提示颈髓线粒体的病理生理改变在颈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