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ian J  Chen N  Zhao ZH  Chen HP 《遗传》2011,33(4):404-410
环形染色体构象俘获(Circular chromosome conformation capture,4C)是一种高通量研究细胞染色体相互作用、空间构象的技术。文章通过模拟的4C样品,优化反向PCR条件,建立了高效、特异的扩增方法,对4C克隆筛选等后续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例验证。该4C-克隆筛选方法作为4C方法的质量控制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测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和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与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HSS评分系统对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半年至一年的关节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等进行评价。测量81例(106膝)患者术前、术后X线片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结果:术后HSS评分为(89±10)分,术前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1.00±0.13)、(1.61±0.21),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及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分别为(0.94±0.19)、(1.67±0.34)。关节置换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较置换前显著降低(P0.05),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显著提高(P0.05)。术后低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0.8)HSS评分、活动度和屈曲畸形分值均较正常髌骨组(0.8Insall-salvati指数1.5)显著降低(P0.05)(P0.05)。高位髌骨组(Insall-salvati指数1.5)和正常髌骨组各项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小于1.8的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稳定性显著高于大于1.8的患者(P0.05)。结论:术前改良Insall-salvati指数和术后Insall-salvati指数可作为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参考指标。术前、术后的膝关节高度均会影响术后关节功能,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精确截骨对术后关节功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例)和对照组(n=38例)。两组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3-7 d行LEEP术,观察组患者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粒,连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8周复诊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阴道流血量、出血持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χ2=7.54、5.65和8.49,P〈0.05或P〈0.01);术后8周复诊,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74%vs.78.95%,χ2=4.15,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在宫颈糜烂患者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应用具有明确的效果,能明显减少阴道出血量和出血持续时间,有利于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4.
【背景】季铵盐类消毒剂特别是苯扎氯铵(Benzalkonium chloride,BC)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导致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对BC的敏感性下降。外排泵是介导Lm对BC耐受的主要机制。【目的】调查Mdr L外排泵在Lm对BC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mdr L基因缺失株。比较野生株EGD-e和突变株Δmdr L在对BC的耐受性、亚致死浓度BC(2μg/m L)胁迫下的生长情况以及致死浓度BC(16μg/m L)下的存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构建mdr L基因缺失株Δmdr L及回复突变株CΔmdr L。mdr L的缺失不影响菌株对BC的最小抑菌浓度。生长曲线测定结果显示,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在亚致死浓度BC作用下的生长迟滞期延长、平均最大生长率和平均最大光密度值均降低。当BC浓度为4μg/m L时,梯度稀释后的野生株和突变株在平板上的生长显现出明显的差异。与野生株相比,突变株在致死浓度BC作用下的存活率降低2个log值。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加入BC后,突变株的细胞明显变细长。此外,野生株和突变株对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的积累和外排无明显差异。【结论】Mdr L外排泵介导Lm对BC的耐受,但是与Lm对EB的外排无关。  相似文献   
25.
Valvis arcuatis, 27—35 μm longis, 11—13 μm latis, margine ventrali distincte conca-vo, dorsuali medio valde convexo, projectura deltoidea, apicibus valvae capitatis vel sub-truncto-capitatis; striis transversis in medio valvae subradiatis, 11—13 in 10 μm, sed apical-ibus parallelis vel curvatis, 14—17 in 10 μm; striis intra marginem dorsualem paucis bre-  相似文献   
26.
鸡的缝匠肌是含有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的混合肌,在该肌的神经被切断并阻止其再生后1、4与6个月进行观察。冰冻切片结合肌原纤维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的染色法显示慢肌纤维发生成倍的肥大。在去神经6个月后快、慢纤维仍然因酸或碱性预处理而呈现染色的反转。在电镜下观察,去神经后发生肥大的慢纤维仍然呈现微丝的正常排列。清楚的A、Ⅰ带与 H 带。它的 Z 线清楚但在有些纤维中的有些很短的段落变得模糊或分裂,在去神经6个月的肌肉,有些慢纤维仅局部结构模糊但绝大部分地区呈现结构完好,这说明这种鸟类的混合肌的慢纤维在去神经后结构上仍有很大的稳定性。以上观察也说明这种去神经肥大的现象除了在发生原因上值得注意以外,它在肥大的程度与持久性上和其他的实验性肌肉肥大相比也是很显著的。  相似文献   
27.
髌骨下极骨折在髌骨骨折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类骨折因骨折片细小,采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髌骨下极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术式。作者对髌骨下极切除术进行改良,用于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取得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至2000年6月收治的髌骨下极骨折,骨折线未达到髌骨关节面水平的病人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45.0岁(19~79岁),施行改良髌骨下极切除术。  相似文献   
28.
伊朗稀疏橡木林片段对草本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的边缘影响 温带和热带森林中的森林边缘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研究,但在稀疏的橡木林片段中的相关研究却较为缺乏。本文研究了稀疏橡木林片段对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的边缘影响。本研究沿着伊朗克尔曼沙赫省3个小型(<10 ha)和3个大型(>10 ha)橡木林片段的3个横断面收集了从边缘到内部的相 关数据,测量了0(森林边缘)、25、50、100和150 m处的草本植物(高度<0.5 m)和土壤特性。使用香农指数量化了物种多样性,使用稀疏标准化方法比较了两个大小不同片段中的物种丰富度,并应用了非度量多维测度排序研究了物种组成的变化。通过随机化测试估算了边缘影响的距离,并利用Tukey HSD事后检验法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了距边缘距离和片段大小对多样性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小片段边缘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而大片段边缘的土壤氮和有机碳含量则较内部更低(边缘50 m范围内的变化最大)。大小片段的物种组成、土壤有机碳和氮总量都存在显 著差异。本研究关于这些稀疏森林对草本植物和土壤特性产生显著边缘影响的发现,对于边缘研究,尤其是边缘和草本植物的相关研究具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以锁骨钩钢板为对照,探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提供合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18例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板结合Nice结环扎固定(观察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对照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和UCLA评分。结果:3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38例患者手术均获得随访,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Constant- Murley和UCL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锁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Nice结环扎治疗固定效果确切,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痛疼程度轻,相较于锁骨钩钢板治疗,其优势明显,可作为临床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用传代人淋巴细胞替代人T淋巴细胞进行猪的免疫,用于试制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P-ATG)免疫猪血浆,并评价其免疫效果。方法大量培养传代人淋巴细胞至免疫所需浓度及数量,采用常规猪免疫程序进行2次基础免疫及1次加强免疫,获得免疫猪血浆,用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和淋巴细胞毒试验进行效价检测。结果 3批免疫猪血浆的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结果均达到1∶1 000(花环形成率均小于对照组平均花环形成率的75%),淋巴细胞毒试验结果均达到1∶500(淋巴细胞死亡率均大于20%),效价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三部)中生产用免疫猪血浆的效价标准。结论传代人淋巴细胞可作为人T淋巴细胞的替代免疫原进行猪的免疫,获得了效价合格的免疫猪血浆,用于P-ATG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