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81.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THA患者8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分别为41例和42例,分别接受早期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干预,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疼痛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多个时点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逐渐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可促进老年THA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2.
摘要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凝血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手术麻醉采用全麻,研究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比两组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凝血功能、应激反应、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诱导后10 min(T1)~术毕(T3)时间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且研究组T1~T3时间点HR、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先升高后下降,活化部分酶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先缩短后延长,且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FIB、PLT低于对照组,APTT、PT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先升高后下降,且研究组术后1 d~术后7 d的NE、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术后7 d,两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先下降后升高,且术后1 d~术后7 d研究组的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可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减轻凝血功能和认知功能损害,缩短麻醉后恢复室滞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同时一期后路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至2006年6月对11例有手术指征的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其中外伤齿状突骨折畸形愈合4例、先天性寰枕融合畸形1例、齿突发育不良并不连6例。全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脊髓压迫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感觉障碍;ASIA分级C级3例、D级8例。行显微内窥镜辅助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术中颅骨牵引复位后一期后路融合。结果:11例均获得脊髓充分减压,9例获解剖复位、2例部分复位,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四肢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A- SIA分级1例C级恢复至D级,2例C级恢复至正常,8例D级恢复至正常。内固定无松脱、无断裂及再脱位,植骨融合良好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随访6月-18个月,平均1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显微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前路减压,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精确、损伤小的优点;充分前路减压可以术中即刻复位、一期后路融合,避免了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84.
犬髋关节发育不良(canine hip dysplasia,CHD)是一种以髋关节松弛为主要特征的先天遗传性疾病,受环境和基因共同作用,发病率较高,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在CHD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譬如,发现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与CHD中髋关节Norberg角、背外侧半脱位评分及分离指数存在联系,FBN2、LRR1、COL6A3与FN1等基因也与CHD的发生相关。为进一步明确CHD的发病机制,本文就CHD相关的QTL及相关候选致病基因的研究进展,尤其对相关QTL在染色体中的位置与功能以及候选致病基因的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1 d引流量。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IL-6水平。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均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所有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随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1 d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且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P0.05)。结论:前外侧肌间隙入路式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手术早期的炎性反应,同时能明显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和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对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生命体征、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行择期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全麻组,每组各40例。全麻组患者术前应用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术前应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生命体征、MMSE评分变化及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均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均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6 h、24 h、72 h,腰硬联合麻醉组的MMSE评分均高于全麻组患者(P0.05)。术后1 d,全麻组的患者出现19例POCD,腰硬联合麻醉组出现4例,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组(P0.05);两组在术后3 d的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麻醉起效快,缩短了完全阻滞时间,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麻醉药物用量少。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采用肩关节镜下Bankart合并Remplissage手术治疗创伤性肩关节脱位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就诊于吉林市中心医院的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52例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均采用Bankart合并Remplissage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以确定手术治疗的单独效用。结果:术后4个月和6个月,患者的Rowe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患者术后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所降低(P0.05),但术后关节活动度(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角度和平均外展90度外旋角度)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半脱位现象。结论:Bankart修复联合Remplissage术对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显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对术后患者关节疼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按照假体类型将其分为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A组)和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B组),通过Harris与分项百分制髋关节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率均低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x2趋势分析,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37,P=0.001),B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率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42,P=0.002)。A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B组,术后12、24个月则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高于术后12、24个月,B组3、6个月的髋关节疼痛评分低于术后12、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型假体缓解髋关节疼痛近期效果优于生物型假体,而生物型假体远期效果优于骨水泥型假体。  相似文献   
89.
自1963年Chamely首次报道全髋关节置换(THR)术成功地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以来,该手术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推广和应用。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一种可靠的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段。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5例(30髋)按病因分三组,A组酒精性17例,B组为激素性6例,C组潜水性2例,记录各组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患髋功能,X片等,并进行Harris评分,对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三组术后Harris评分分别为(89.7±2.8)、(81.5±3.1)分、(87.8±2.9)分,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假肢松动髋数率分别为4.8%、16.7%、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随访3年总体髋部优良率分别为100%、83.3%、100%,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较好,对酒精性病因患者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