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32篇
  137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外源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铜(Cu2+)胁迫的缓解效应,该试验以小桐子幼苗为材料,先通过小桐子幼苗根茎生长指标的变化筛选出后续实验适宜的SNP(0.2mmol/L)和Cu2+浓度(90mmol/L),再进一步考察SNP预处理对Cu2+胁迫下幼苗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Cu2+处理能诱导小桐子幼苗叶片中Pro和MDA含量显著升高,且过氧化氢酶(CAT)、超氧物歧化酶(SOD)、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专一性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增强。(2)用SNP预处理能显著提高Cu2+胁迫下幼苗叶片Pro的含量,进一步增强叶片中CAT、SOD、POD和APX活性,降低MDA的含量。研究表明,0.2mmol/L的SNP能够通过提高小桐子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来增强其抗氧化胁迫能力,从而显著缓解Cu2+胁迫对幼苗造成的氧化伤害,维持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2.
紫穗槐叶片浸提液对长柄扁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穗槐和长柄扁桃是中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常见绿化植物.为探索紫穗槐搭配长柄扁桃进行绿化建设和生态修复的可行性,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和土培法测定了5种质量浓度的紫穗槐叶片浸提液(0.025、0.05、0.10、0.15和0.20 g ? mL-1)对长柄扁桃8个品种(YY1、YY3、YY4、YY5、YY6、SM6、SM7...  相似文献   
43.
本研究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设置的500 m2样地中对迁地栽培植物坡垒(Hopea hainanensis Merr.&Chun)种群进行调查,采用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分析坡垒种群的结构特征,同时编制了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的存活率、死亡率及消失率。结果显示,迁地栽培的坡垒种群更新的苗木尚无大径级的个体;但栽培的坡垒大部分个体能开花结果及自然更新,且幼苗数量较多,幼苗密度为19 550株/hm2,,占种群个体数的86.00%。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表明,坡垒种群Ⅱ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低,Ⅲ龄级的个体死亡率最高,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Ⅲ型;死亡率和消失率变化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坡垒迁地保护取得了初步成功。此外,迁地栽培中应加强对幼苗、幼树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其成活率,更多的进入下一龄级的生长和种群的扩大。  相似文献   
44.
为探明新疆野杏(Armeniaca vulgaris)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对果肉和埋土深度的响应,以期为新疆野杏的天然更新与实生苗培育提供理论参考。通过2种果皮结构(有果肉和无果肉)的种子在不同埋土深度(地表至18.0 cm的14个梯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进行研究,旨在揭示果皮结构和埋土深度对新疆野杏种子萌发与成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肉和埋土深度显著影响野杏种子的萌发、幼苗生长与质量(P<0.05)。埋土深度<3.0 cm不利于成苗,埋土深度>6.0 cm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随埋土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0~6.0cm为适宜埋土深度。无果肉种子萌发优于有果肉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成苗率、活力指数分别增长了37.18%、3.88%、37.18%、26.59%,幼苗高、基径、叶片数量、根冠比、幼苗质量指数分别增长了36.99%、7.48%、68.69%、20.61%、14.29%,其萌发能力与幼苗生长量显著高于有果肉种子(P<0.05)。有无果肉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指标与埋土深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无果肉处理对新疆野杏种...  相似文献   
45.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有濒危物种,为探究土壤石砾含量对不同生长季掌叶木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以1年生掌叶木实生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土壤石砾含量(0、20%、40%、60%、80%),开展盆栽试验,测定3个连续生长季内各组幼苗生长、光合及抗性生理指标,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第1个生长季,当土壤石砾含量为60%时,幼苗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幼苗地径增长率、叶生物量、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幼苗胞间CO2摩尔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石砾含量大于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株高增长率、叶面积及根、茎、总生物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第2个生长季,当土壤石砾含量为60%时,掌叶木幼苗蒸腾速率及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当土壤石砾含量为40%时,幼苗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茎生物量在土壤石砾含量为20%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指标与第1生长季趋势相似。在第3个生长季,掌叶木幼苗株高和地径增长率、...  相似文献   
46.
目前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检验地上生物的多度丰富度等内容,物种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地下真菌是否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知的。探讨土壤真菌的作用及植物-土壤反馈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吉林蛟河针阔混交林中4个常见树种为研究对象,利用杀菌剂处理及不同树种幼苗的栽种控制实验来检验Janzen-Connell假说,计算生物反馈及特异性反馈,并依据高通量测序方法测定土壤真菌多样性,检验不同处理组间差异性。利用方差分解分析(VPA)分析两种反馈的幼苗生物量与树种本身、真菌功能类型及土壤元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杀菌处理并未显著影响生物反馈,同物种土壤的幼苗生物反馈未表现出显著的距离制约效应。异种物种土壤并未显著提高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幼苗的特异性反馈。此外, VPA结果表明,影响植物-土壤反馈最大的因素是物种本身特性,土壤和真菌的影响大小因反馈类型而异。该研究揭示了温带针阔混交林中植物-土壤反馈的影响因素,同时反映出温带森林不同树种的Janzen-Connell效应存在较大的变异性,为更好地研究物种间相互作用与其内在调控...  相似文献   
47.
Ca2+-CaM对过氧化氢诱导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H2O2预处理可提高玉米幼苗的耐冷性及其体内钙调素(CaM)活性。阻断胞内Ca2 库的动员(钌红处理)、降低细胞中Ca2 水平(EGTA处理)及抑制CaM活性(TFP和CPZ处理)均可完全消除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的耐冷性。阻止胞外Ca2 跨膜进入胞内(La3 处理)并不抑制、甚至还能轻微地提高H2O2诱导的耐冷性。高Ca2 (20mmol.L^-1)处理削弱H2O2诱导的耐冷性。这些结果表明,CaM及胞内Ca2 库在H2O2诱导的玉米幼苗耐冷性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质外体中高浓度Ca2 和跨膜进入胞内会削弱H2O2诱导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48.
云南红豆杉离体胚的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MS培养基上生长的云南红豆杉离体胚的萌发率较高,达80%;成熟种子胚的萌发率高于未成熟胚;胚的萌发率随着种子贮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胚乳有助于胚的萌发。胚培养1个月左右可获得正常的红豆杉幼苗,成苗率15%~20%。幼苗中的紫杉醇含量为0.004%,远远低于成年树皮中紫杉醇的含量(0.02%)。  相似文献   
49.
模拟酸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研究模拟酸雨对3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年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2.5,4.5,5.6)的模拟酸雨对水稻和小麦的种子萌发没有影响,但明显抑制了玉米种子萌发。模拟酸雨条件下,3种农作物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减少,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而叶绿素a/b的变化却不明显。pH4.5和5.6的模拟酸雨对玉米Fv/Fm、光化学猝灭(qP)的影响较小,非光化学猝灭(NPQ)却明显下降,表明酸雨伤害了植物PSⅡ天线对激发能的非辐射耗散能力。  相似文献   
50.
羊柴(Hedysarum laeve Maxim.)是中国北方沙地飞播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主要植物种.在晚春与夏初的出苗期 ,羊柴幼苗经常遭受不同深度的沙埋.研究旨在探明沙埋对羊柴幼苗存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6周的沙埋试验结果显示:当沙埋深度达到其株高时,约有70%的幼苗死亡 ;沙埋深度达到其株高的133%时,可使羊柴幼苗全部死亡;沙埋深度分别为株高的33%和67% 时,羊柴幼苗的整株生物量、叶片生物量、根系生物量以及相对生长率都相应地高于非沙埋的对照(即:0%沙埋).与非沙埋的对照相比,羊柴幼苗在33%和67%沙埋条件下并不显著地改变其生物量分配格局;并且羊柴幼苗的叶数和株高与对照无明显差异,但试验期内的新生叶数是沙埋处理(即:33%、67%和100%沙埋)的幼苗明显地高于非沙埋的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