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第五届Yakuh代田会议于2007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日本东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健肠长寿’的科学”。来自日本、中国、中国香港、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养乐多代田会议从1999年第一届开始至本次第五届会议,和世界各国的专家探讨交流关于益生菌的最新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益生菌事业的发展。本次会议主要对益生菌的功能研究进行了交流,并对益生菌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2.
华西亚高山植物园自1986年着手筹建至今,已走过了15年艰辛的创业历程。植物园把杜鹃花属和具有横断山─东喜马拉雅区域特色的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与引种栽培作为工作的重心。对上述植物的野外考察研究、搜集引种、繁殖栽培,一直是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工作的重要领域。经常性的野外“作战”是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科技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十五年来,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科技工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做了大量艰苦的、实实在在的第一线的工作,可谓历尽千辛万苦。华西亚高山植物园的创建之初,没有国家固定的事业拨款,仅…  相似文献   
13.
杜鹃花迁地保存今昔概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为北温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类群和世界著名的高山野生花卉之一。全世界原始杜鹃花967种,国产574种(不包含种以下类型)。我国西南横断山和东喜玛拉雅山地是本属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多度中心乃至起源中心。400种以上的杜鹃花种类分布于上述区域。我国有关杜鹃花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492年(齐梁陶弘景)。但17世纪以前,所记载和栽培的杜鹃主要是映山红亚属(SubgenusTsutsutsi)等低海拔和东部或偏东部分布类群。因此,杜鹃花在普通国人的印象中,往往是映山红的代名词。而在我国西南部,彝语和…  相似文献   
14.
马来穿山甲(Manis javanica)为极度濒危物种,已报导该物种的怀孕期长度差异较大,需要更多的直接观察案例来确定其怀孕期长短。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穿山甲人工救护与繁育基地通过室内圈养方式驯养穿山甲,记录了14例马来穿山甲产仔情况:其中圈养前野外受孕、场内产仔9例;野外受孕、圈养死亡的母体1例;不确定受孕情况母兽产仔1例;圈养条件下交配怀孕并产仔3例,其中2例是母兽进场后第2次产仔。根据初步观察结果,估计马来穿山甲孕期为5~6个月。  相似文献   
15.
珐玛西亚生物系统将销售利用表面胞质基因(plasmon)共鸣的新型生物传感器Blacore上市销售,  相似文献   
16.
对κ-卡拉胶进行氧化降解,得到分子量不同的两种卡拉胶低聚糖,并分别制成四丁基铵盐,进而与马来酸酐进行酰化,制得两种不同分子量的卡拉胶马来酰基化衍生物.对产物进行IR表征,并对产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κ-卡拉胶在马来酰基化以后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以及过氧化氢的清除能力都大大增强了.  相似文献   
17.
<正>截止2011年6月28日,SCI共收录昆虫学期刊89种;其中核心或内圈期刊42种,扩展或外圈期刊47种,总数比2010年同期增加3种。核心期刊的数量与期刊均与去年相同,扩展期刊新增了南非的《非洲无脊椎动物》、马来西亚的《亚洲蚁学》及新西兰的《新西兰昆虫学家》3种期刊。2010年各昆虫学期刊的影响因子见表1;表中各刊的名字按字母顺序排列,部分近2年新加入的期刊尚未有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2014年3月20日,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GE)宣布,与马来西亚Green & Smart(GNS)公司签订合同,共同在马来西亚开拓用棕榈油废液(Palm Oil Mill Effluent,POME)生产的沼气(甲烷气体)进行发电的业务。该合同是GE公司下属的GE Power & Water公司与GNS公司签署的。该合同规定了GE公司和GNS公司相互合作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川西亚高山米亚罗林区海拔3 100~3 600 m阴坡、半阴坡, 以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箭竹和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20~40 a生的箭竹阔叶林、50 a生的箭竹针阔混交林、160~200 a生的箭竹原始暗针叶老龄林; 20~40 a生的藓类阔叶林、50 a生的藓类针阔混交林、160~200 a生的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的群落为研究对象, 共设置了50个样方(20 m×20 m), 采用空间代时间的方法分析了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天然更新状况, 并采用通径分析法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箭竹和藓类两种森林类型岷江冷杉幼苗、幼树和小树的密度偏低。对于箭竹林型不同恢复阶段, 岷江冷杉幼苗密度<幼树密度<小树密度; 对于藓类林型不同恢复阶段, 藓类阔叶林幼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小树密度, 藓类针阔混交林小树密度大于幼苗和幼树密度, 而藓类原始暗针叶老龄林幼苗密度大于幼树和小树密度。藓类林型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状况好于箭竹林型。对箭竹林型而言, 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母树密度、倒木蓄积量、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 其中母树密度和倒木蓄积量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促进作用, 箭竹盖度和苔藓层厚度对岷江冷杉天然更新起着阻碍作用; 对于藓类林型而言, 影响岷江冷杉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为灌木盖度和苔藓层厚度。灌木和苔藓有利于幼苗的发生, 但不利于幼苗向幼树、小树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Virology is a branch of biological science dealing with the study of viruses, and medical virology focuses on the study and control of diseases due to viruses that is of medical importance.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virology in Malaysia has its beginning in the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IMR), follow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vision of Medical Zoology and Virus Research in the institute on 23 March 1953. The second institution in the country to establish diagnostic and research work in medical virology was Department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Faculty of Medicine, University Malaya. This was followed by University Kebangsaan Malaysia, University Sains Malaysia and University of Sarawak Malaysia. The National Public Health Laboratory (NPHL) is the latest institution to establish a laboratory in 2003 for virus isolation and services to support country surveillance and outbreak investiga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due to viruse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virology, Malaysia contributed substantially in the areas of virus diagnostic services,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ranging from survey and documentation on the existence and prevalence of viruses causing diseases in Malaysia,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of virus diseases, evaluation of new diagnostic tests to pathogenesis of viral diseases. Malaysia contributed to the discoveries of at least 12 new viruses in the world. ASEAN plus Three (China, Japan, Republic of Korea) Emerging Infectious Programme was established to overcome the challenges and impact of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his region. Malaysia as the co-ordinator of the laboratory component of the programme, contributed to strengthen the regional laboratory capability, capacity,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and networking. The future of medical virology in Malaysia in terms of integration of diagnostic, reference and research to support the country's need will be enhanced and strengthened with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Malaysia) which also incorporates a futuristic Special Diagnostic and Reference Laborat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