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31.
阐述了近十余年心房颤动的消融技术尤其是生物医学工程辅助新技术比如三维电解剖、腔内超声、力量感知和导航技术等成为进步、发展的新热点。指出了临床需要就是新技术发展前进的动力,这些改进型、挖掘型和攻关型发明发现对生医工的未来具有重要教育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32.
摘要 目的:探讨吞咽困难对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食管动力、心理状态和临床相关症状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确诊为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拟行内镜治疗的60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吞咽困难将患者分为吞咽困难组和无吞咽困难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参数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胃食管反流病自评量表(GERDQ)评分的差异,分析HRM异常参数与原发病灶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困难组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LES)中心点位置低于无吞咽困难组患者,LES静息压、LES残余压、无效吞咽百分比显著高于无吞咽困难组患者(P<0.05),HRM异常参数与原发病灶参数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吞咽困难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高于无吞咽困难组(P<0.05),而两组患者GE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患者出现的吞咽困难症状与合并的异常食管动力有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临床相关症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33.
两个地区食管鳞癌中Epstein—Barr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两个不同地区4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B病毒的感染。结果广州食管鳞癌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为95.8%(23/24);郑州食管鳞癌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为19.6%(4/2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食管鳞癌的病因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差异。郑州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由其它致癌物质引起而与EB病毒感染无关;广州食管癌的发生可能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4.
食管先天性畸形,多伴有食管与气管瘘,这是因为食管与气管在胎生时共同生自原始前肠,以后自两侧向内生嵴,至5—6周时二者完全分开,各自发育成食管和气管。倘若分化不全,则发生食管闭锁或食管与气管支气管畸形,所以先天性食管气管畸形多数是并存的。  相似文献   
435.
《生命的化学》2012,(5):J0003-J0003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林东听教授领衔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林东听研究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别出多个中国人群食管鳞状细胞癌易感基因位点,并分析了相关基因与环境的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436.
目的 探讨丙酮酸脱氢酶激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PDHK)抑制剂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PD-L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Western blot和qRT-PCR检测PD-L1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膜上PD-L1的表达,SRB法检测细胞增殖,基因芯片数据及hTFtarget数据库预测PD-L1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的转录因子。结果 PDHK抑制剂浓度依赖性上调ESCC细胞中PD-L1表达,同时在该浓度范围内PDHK抑制剂对ESCC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基因芯片数据及hTFtarget数据库预测PDHK抑制剂可能通过转录因子NFATc1促进ESCC细胞中PD-L1的转录表达。结论 PDHK抑制剂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表达PD-L1,转录因子NFATc1可能参与该过程。  相似文献   
437.
摘要 目的:探讨兔VX2肺外周肿瘤超声造影特征与CD31和CD34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5只雌性新西兰白兔进行VX2 肺肿瘤模型,总共有30个VX2 癌植入15只兔子的肺中。通过高倍镜分析不同期VX2肿瘤的MVD。通过双重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分析不同生长期VX2肿瘤Ki67和CD31阳性表达。分析肿瘤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结果与微血管分布和CEUS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生长周期的进展,VX2肿瘤的MVD增大(P<0.05)。随着生长周期的进展,VX2肿瘤内Ki67和CD31的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CEUS显示VX2 肿瘤在早期动脉期有明显的外周增强和短暂的内部增强。肺外周VX2 肿瘤中 PI和CD31 MV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性(r=0.734,P<0.05)。CD31 MVD和CD34 MVD之间呈负相关(r=-0.691,P<0.05)。PI和CD34 MVD值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412,P>0.05)。结论:与CD34 MVD 相比,CD31 MVD 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肿瘤血管生成。CEUS作为一种无创成像方法,可以有效评估兔周围型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   
438.
磁共振间质淋巴造影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质MR淋巴造影对肢体淋巴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用改良的Danese手术方法在13只新西兰大白兔后肢一侧形成淋巴水肿模型,另一侧作为对照。在每只大白兔双侧后肢足背部趾蹼处注射0.2ml欧乃影,按摩注射部位30秒钟。分别于造影剂注射前后进行三维MR淋巴造影及延迟淋巴造影成像。结果:实验侧淋巴管阻塞早期为渗出性改变及淋巴管侧支开放,晚期出现淋巴管扩张、迂曲、皮肤逆流。引流远端淋巴结显影较对照侧明显延迟。对照侧欧乃影吸收迅速,引流区域各组淋巴结、淋巴管及胸导管显示清晰。结论:间质MR淋巴造影可以在解剖背景下很好地显示引流区域淋巴管、淋巴结的解剖形态、功能及其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439.
王凯 《蛇志》2009,21(3):229-230
随着神经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全脑血管造影和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成为重要的诊疗手段。精心的护理则是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保证。2004年1月至2009年5月对我科23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和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40.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是口腔疾病的重要致病菌之一,与人食管鳞癌(ESCC)进展密切相关。然而P.gingivalis促进ESC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探讨了ESCC中P.gingivalis通过诱导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蛋白表达上调的分子机制。Western印迹和RT-PCR结果显示,KYSE140和KYSE150细胞中14-3-3σ与PD-L1的蛋白质表达呈负相关,但二者的mRNA表达无相关性。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14-3-3σ蛋白通过与PD-L1蛋白结合,促进PD-L1的泛素化降解,P.gingivalis感染干预了14-3-3σ与PD-L1蛋白质复合体形成;KYSE140和KYSE150细胞中14-3-3σ沉默,降低了PD-L1泛素化介导的蛋白质酶体降解,14-3-3σ过表达明显抑制P.gingivalis诱导的PD-L1蛋白表达上调。免疫组化结果进一步证实,在ESCC组织中P.gingivalis丰度与14-3-3σ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与PD-L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14-3-3σ与PD-L1的蛋白质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