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张亓  李苨 《工业微生物》2019,49(1):50-54
通过在鸡精样本中添加低含量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和干扰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参考国标和美国药典中沙门氏菌的定性方法,研究比较了3种选择性增菌液、4个培养时间段以及4种选择性平板对于沙门氏菌的不同检出效果。结果表明,在RV肉汤及四硫磺酸钠煌绿增菌液(TTB)中培养18 h~20 h,使用沙门显色培养基及亚硫酸铋琼脂(BS平板)进行选择性培养沙门氏菌的检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2.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水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定量悬液法,分别用1.02 ppm、2.03 ppm和3.88 ppm三种浓度臭氧水,0 ppm无臭氧水溶液(阴性对照组)及3%双氧水(阳性对照组),对常见的4种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和黏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分别作用30 s、60 s后,观察不同作用时间下3种不同浓度臭氧水的抑菌效果。结果 对P. gingivalis、F. nucleatum、P. intermedia和A. viscosus作用30 s和60 s,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02 ppm、2.03 ppm和3.88 ppm三种浓度臭氧水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3.88 ppm臭氧水与3%双氧水对4种细菌作用60 s的抑菌效果相同。 结论 实验所用的3种不同浓度臭氧水对牙周致病菌P. gingivalis、F. nucleatum、P. intermedia和A. viscosus均有抑菌作用,浓度越高,抑菌效果越好,臭氧水应用于牙龈牙周疾病临床防治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3.
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致病菌作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发展简便、快速、高灵敏度和低成本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对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生物传感器技术是一种由多学科交叉渗透发展形成的全新微量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文中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综述了常见的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抗生素对临床常见G+致病菌的效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我院常用抗G~ 致病菌的抗生素的种类效价情况,为抗G~ 致病菌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2978个样本中分离到953株G~ 致病菌,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进行菌种鉴定及16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结果:953株G~ 致病菌经鉴定属于11大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属是五类主要的G~ 致病菌,依次分别占总分离量的30.3%、17.3%、15.1%、9.8%和6.8%;在检测的16种抗生素对排在前五位的G~ 致病菌的平均效价最低的五类抗生素是:青霉素(24.22%)、红霉素(26.22%)、头孢唑林(28.06%)、与链霉素(30.52%)和庆大霉素(31.06%)。而抗G~ 致病菌整体效果最好的是:螯合新泰林(93.72%)、万古霉素(82.62%)和四环素(78.68%)。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越来越多抗生素抗临床常见G~ 致病菌的效价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55.
有花植物为繁殖成功,进化出各种各样的花部特征来吸引传粉者,如为传粉者提供花蜜、花粉、栖息地等,然而在33科146属的被子植物中也存在着不提供任何报酬而欺骗昆虫为其传粉的现象。这种欺骗性传粉模式主要出现在高度进化的具有多样化传粉模式的兰科植物中。报道了在姜科植物中首次发现的食源性欺骗传粉模式。对姜科山柰属海南三七进行连续2年的传粉生物学观察和研究发现,海南三七的花在早上5:30~6:00之间开放,下午17:00~18:00左右闭合萎蔫,持续大约11~12h。开花过程中花粉活性与柱头可受性均保持较高水平(>90%)。花粉/胚珠比率(P/O)为82.20±47.89(n=20)。木蜂是其主要的访花和传粉昆虫,访花目的是吸取花蜜。海南三七虽有细长线形的蜜腺,但并不分泌花蜜作为传粉昆虫访花的报酬,采用食源性欺骗的方式欺骗木蜂为其传粉。繁育系统的研究表明广西弄化的海南三七居群主要是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繁殖。  相似文献   
56.
兰科植物欺骗性传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与传粉动物的互利关系在生态系统中非常普遍。然而,有许多植物不为传粉者提供任何报酬,而是利用各种欺骗方式诱骗昆虫拜访,从而实现传粉,即欺骗性传粉。兰科是被子植物大科之一,其高度特化的繁殖器官和适应于昆虫传粉的精巧结构令人称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描述了许多兰花与昆虫精巧的传粉系统,但他忽视了欺骗性传粉的存在。事实上,近1/3的兰科植物都依赖于欺骗性传粉。欺骗性传粉可能是导致兰科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兰花利用或操作昆虫觅食、交配、产卵和栖息等行为,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欺骗性传粉机制,常见的类型包括泛化的食源性欺骗、Batesian拟态、性欺骗、产卵地拟态和栖息地拟态。花的颜色、形态和气味在欺骗性传粉的成功实现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欺骗性兰花与传粉昆虫之间的演化可能是不同步的,兰花追踪昆虫的行为信号而发生分化,然而欺骗性传粉可能对昆虫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对昆虫也施加选择压力。由于昆虫的学习行为,欺骗性的兰花一般具有低的昆虫拜访率和结实率,其繁殖成功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欺骗性加剧了兰花对传粉昆虫的依赖,使其具有更高的灭绝风险,传粉生物学的研究能为兰科植物的有效保护提供指导。在欺骗性传粉系统中,有报酬的伴生植物、拟态模型和其他拟态信号提供者对传粉成功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欺骗性传粉兰花、传粉昆虫和相关的生物和生态因子的网状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检测早产低体重儿(pretermlowbirthweight,PLBW)与正常体重儿(normalbirthweight,NBW)母亲的牙周临床状况及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和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rectus,Cr)检出率,探讨2种牙周病致病菌与PLBW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四所医院产后1~1.5年的母亲99人,PLBW(试验组)母亲64人,NBW(对照组)母亲35人,收集母亲唾液样本,行全口牙周检查记录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及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attachmentloss,CAL)。用PCR检测唾液中的P岔和Cr;根据赡、Cr检出与否分为%、Cr阳性组、阴性组。结果(1)PLBW和NBW牙周临床指标及与Pg、cr水平:PLBW和NBW组CAL分别(0.06,0.62)mm(25%,75%)、(0.00,0.18)mm(2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BW组心检出58人的PD2.49±2.0.37;未检出5人的PD2.03±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为92.06%;NBW组唯检出28人的PD(2.47±0.35)mm,未检出7人的PD(1.91±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赡检出率为80%。PLBW与NBW的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BW组cr检出55人检出率为87.30%,检出与未检出之间4项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W组D检出率为91.4%,PLBW与NBW间D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P譬、Cr阳性组与阴性组间临床指标及与PLBW关系:Pg阳性组86人,阴性组12人,两组4项临床指标分别为PD(2.48±0.36)mm,(1.96±0.40)mm;PLI1.71±0.46,1.37±0.38;BI(1.82,3.02)(25%,75%),(1.12,2.29)(25%,75%);CAL(0.03,0.56)ITIm(25%,75%),(0.00,0.11)mm(25%,75%)唯阳性组新生儿体重为(2482,78±833.85)g,阴性组为(3172.50±1190.1)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r阳性88人,D阳性11人,两组CAL值分别是(0.36±0.53)mm和(0.11±0.2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PI、BI及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珞、D在两组母亲唾液检出水平均高;Pg可能与PLBW发生有关;提示有必要进行孕前预防性牙周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8.
基因芯片技术在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因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快速检测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研究领域,如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细菌基因鉴定、致病分子机理、基因突变及多态性分析、表达谱分析、DNA测序和药物筛选等。现介绍基因芯片检测肠道致病菌方面的国外研究进展,基因芯片应用于检测肠道致病菌的3个方面:结合多重PCR对致病菌的毒力因子或者特异性基因进行鉴定;直接检测细菌的DNA或者RNA;以致病细菌核糖体RNA作为检测的靶基因同时检测多种肠道致病菌。由于其检测的高效率,该技术要优于其他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源性致病菌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由于需时较长,特别是有的细菌难以培养,难以适应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因而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对电阻抗、放射测量、微热量、ELISA、PCR、基因芯片和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0.
霍乱是由O1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或O139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O139)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每年报告霍乱病例数范围是101383~184311例,其中非洲报告病例数占86.8%~96.9%,亚洲占3.1%~8.2%,拉丁美洲占0.0%~2.3%,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报告病死率范围分别是1.7%~3.3%、0.3%~0.6%和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