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7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4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浙江西门岛湿地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度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肖翠  解雪峰  吴涛  蒋国俊  边华菁  徐伟 《生态学杂志》2014,25(11):3255-3262
基于西门岛湿地2007和 2010年两期SPOT 5影像(空间分辨率均为5 m)数据,结合西门岛湿地土地利用现状,参考《全国土地利用分类》(试行)、海域使用分类海洋行业标准以及综合考虑遥感数据特性,建立西门岛湿地人为干扰类型分类系统;应用景观格局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得到景观指数和人为干扰度指数,探讨了西门岛湿地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度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西门岛湿地景观异质性、破碎度和优势度降低,景观形状复杂度降低.西门岛湿地人为干扰中心由分散发展到集中;干扰中心主要贡献景观类型是裸地和居民点;干扰总程度由海域向陆地逐渐加重,居民点、码头、交通用地干扰总程度最高.滩涂养殖、泥滩地、浮筏养殖景观的人为干扰度跳跃性大.水陆交错带出现干扰总程度较低但干扰极不平稳的现象.无干扰、半干扰和全干扰型景观的斑块数量下降.无干扰、半干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全干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减少.无干扰景观的平均形状指数下降,半干扰型和全干扰型景观形状有复杂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2.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在仙居县ICU病房内感染现状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仙居县人民医院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药敏情况进行分析,对泛耐药菌株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62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哌拉西林28.4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84%、阿米卡星8.57%、环丙沙星17.32%、庆大霉素11.23%、左旋氧氟沙星22.36%、妥布霉素3.73%、头孢他啶36.75%、头孢吡肟32.00%、头孢哌酮/舒巴坦15.38%、亚胺培南39.83%、美洛培南37.36%。铜绿假单胞菌是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位居第二位,检出率为19.92%。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ICU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主要的危险因素,泛耐药比例为:广谱抗生素的应用78.57%、气管插管/气管切开76.19%、MODS 76.1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易引发ICU病房下呼吸道感染,且耐药现象严重,易产生泛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控制耐药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通过评估骨性Ⅲ错合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后睡眠时期的呼吸功能情况,研究该类患者正颌手术后存在呼吸道梗阻的可能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56例接受正颌手术的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周、1月、3月和术后6月的多导睡眠图报告。设计问卷调查表评估手术影响日间嗜睡度的变化。从PSG报告上获得的术前术后有代表性的2项参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最低氧饱和度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数据显示术前和术后AHI指数及SpO2无显著性差异(统计学上无差异)。54例病人术后均未出现睡眠呼吸障碍症状。2例病人术后出现睡眠时期打鼾,但术后随访6月后打鼾逐渐消失。结论:骨性Ⅲ类错合畸形患者正颌术后无明显呼吸道梗阻症状。但若患者同时具有超重、短颈、舌体大等其他危险因素及仅行下颌骨后退手术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cumsealingdrainage,VSD)技术在腹部带蒂皮瓣供瓣区中的治疗作用。方法:10例上肢深度创面大小为9×6 cm-14×9 cm,创面清创后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皮瓣面积10×7 cm-20×15 cm,供瓣区应用VSD覆盖,医用半透性贴膜封闭整个术区,连接中心负压,持续低负压吸引,每日外用1000 mL生理盐水持续冲洗VSD。约3周后行皮瓣断蒂术,供瓣区植皮。结果:10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患者术后当天引流区域出现疼痛,经止痛治疗后未再出现。1例患者术后2周出现VSD堵塞,经处理后恢复正常引流。无VSD装置更换病例。供瓣区周边皮肤无浸渍及感染现象,VSD撤除后见基底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创面均无感染,移植皮片存活。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保护供瓣区,刺激肉芽生长,为后期皮片移植闭合创面提供了良好条件。VSD技术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腹部带蒂皮瓣供瓣区。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49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结果:49例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6例,Ⅳ级6例,Ⅴ级15例,其中14例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10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25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治疗后6月,根据ADL量表评价预后(ADL≥60分为预后良好):内科保守治疗者仅3例预后良好,手术及栓塞术者17例预后良好。结论:对于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而言,影响患者预后的原因主要是出血导致的脑损伤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通过手术或栓塞术积极治疗破裂动脉瘤是预后良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多发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7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多发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影像学等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中,共58个病灶,颅内病灶最多的共有14个,最少的共有2个,显示大脑凸面肿瘤数27个,大脑镰13个。肿瘤实体直径最小为0.5 cm,最大为8.5 cm,平均4.5 cm。其中78%(21例)发病模式为一个较大肿瘤和许多较小肿瘤,仅有6例为大小相似的2个或多个肿瘤,并且肿瘤总数均小于5个,数目较多的肿瘤为"子母瘤"的形式。结论:多发脑膜瘤的数目、大小差别较大,既可集中分布,亦可分散存在,无论是多排增强CT还是高场强MRI诊断均应全面观察,避免遗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措施,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03例老年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对其中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1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麻醉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有插管过深、插管不熟练、拔管指征不完全、拔管延迟(3 h)、麻醉时间长(3 h)等(P0.05)。而与患者插管途径、插管方式、拔管延迟(3 h)无关(P0.05)。结论: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致下呼吸道感染麻醉相关影响因素较大,临床上要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下游三叠系青龙组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记述了长江下游一带由灰岩为主组成的下三叠统青龙组中的遗迹群。其中至少包括有37个遗迹属,以水平潜穴占优势,并伴有垂直潜穴、拖迹(trail)、足迹(track)和停息迹等各种类型的痕迹。其中常见分子有Planolites,Chondrites,Palaeophycus,Phycodes以及Arenicolites,Monomorphichnus等。它们应属于Cruziana遗迹相范畴。文中阐述和讨论了它们的时空分布状况以及形成的环境,系统描述了这个遗迹群中的31个遗迹属和31个遗迹种,包括4新属5新种。  相似文献   
999.
梁金镇  韦桂莲  汪梦云 《蛇志》2014,(4):432-433
目的总结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护理。方法对40例经Quadrant可扩张微创通道手术治疗的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心理护理、术前训练、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加强病情和引流管的观察、体位护理、康复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无感染,无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防止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摘要 目的:对比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龈沟液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0月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12例牙周病患者,根据矫治器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固定矫治器,n=54)和实验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n=58)。对比两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和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矫治10个月后牙龈卟啉单胞菌(Pg)、具核梭杆菌(Fn)、福塞斯坦氏菌(Tf)和中间型普里沃菌(Pi)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0个月后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矫治1 d、7 d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升高后下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改善牙周健康指标、龈下菌群、龈沟液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等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