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5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本文探讨了具有肿瘤抑制功能的cDNA克隆P14-6(即人白细胞介素6核转录因子NF-IL6的3’非翻译区)的RNA转录物与回复相关蛋白BNF的相互作用,发现该RNA与BNF的相互作用位点为其3’侧的富U序列内的1个24核苷酸片段;并发现BNF系一群蛋白质,它们可能先相互结合成1个蛋白质复合物,然后再与RNA位点作用.其中可能只有1个蛋白质(R62)直接与该RNA结合。  相似文献   
13.
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红细胞膜上葡萄糖运输蛋白(GluT-1)对葡萄糖的运输,观察到对阴离子运输有促进作用。当GluT-1结合其底物分子-葡萄糖后同样加快了阴离子运输速率.另一方面,实验办给出了葡萄糖跨膜运输特性和Cl-离子浓度的关系,表明随着Cl-离子浓度的加大能使葡萄糖运输过程中Km减小、V(max)增大。这些结果表明了在完整红细胞膜上阴离子交换蛋白Band3和GluT-1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即一种膜蛋白的构象改变能影响另一种膜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Mulo  G 王稳地 《生物数学》1997,1(4):16-29
本文研究两个描述种群和毒素相互作用的种群模型的渐近性态。在有种群扩散和毒素扩散的假设下,建立了种群一致持久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反义肽及其在生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义肽是由反义RNA编码和翻译的肽.它可与其正义肽分子发生专一性相互作用.近年反义肽的这种特异性结合实例研究,已为其在生化分离领域应用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色谱亲和配基的选择方面,可以预见不久以反义肽为配基的亲和色谱将是生物工程产品分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结合最近几年对真核转录调节因子和DNA的结构与机能研究,概述了蛋白质-蛋白质及蛋白质-DNA相互作用方式以及介导相互作用的分子结构基础,论述了转录因子之间,转录因子与DNA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同与拮抗作用,发生机制及其在真核基因转录调节中的遍性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无机化学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近几年生物无机化学发展的新动向,特别是各种与DNA,RNA相结合的金属调节蛋白,在核酸基因表达及调控中的作用。金属蛋白与金属酶的研究,由于基因工程、金属络合物探针和肽链的人工合成等各种新思想、新方法的引入,并且把各种金属蛋白反应作为生物体中的一类反应进行研究(例如:生物体的电子传递反应,金属离子在生物分子间的转移反应,小分子加合反应等等),使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作者已经发表的实验结果,本文认为脂类—蛋白相互作用自由能可来自脂双层内疏水区的相互作用,也可来自膜表面的吸附作用.本文对含有长亲水链团的膜糖蛋白(如血型糖蛋白和胰岛素受体)与脂双层的相互作用的热力学估计(正则溶液近似)表明,脂类—蛋白相互作用自由能可能主要来自胰蛋白的亲水链团在膜表而吸附的贡献.本文理论分析的结论与已经发表的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两种蓝藻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0.
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具有瞬时性和结合力弱等特点,并受到多种动态调节,特别是蛋白质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 modifications, PTM)。传统的亲和质谱检测方法存在蛋白纯化的局限性,在高效检测到动态变化方面存在不足。邻近标记是一种能够给与靶蛋白质瞬时靠近,或者互作(邻近)的蛋白质加上生物素的技术,它与质谱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能检测细胞过程中弱的、瞬时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综述了基于生物素的邻近标记方法的发展现状,从依赖于融合序列的生物素标记开始,依次介绍有关生物素连接酶、过氧化物酶及其进化后的2代标记方法等经典生物素标记的方法和原理,比较各个方法间的差异和优缺点;也列举了一些近年来新出现的标记方法,如将生物素连接酶进行拆分、鉴定蛋白质在不同复合物中功能的方法、抗体靶向的标记方法,以及其他来源的生物素连接酶突变体,例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C端氨基酸突变的生物素连接酶,能够应用在苍蝇和蠕虫中的生物素连接酶突变体。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初步接触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推动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