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0篇
  免费   814篇
  国内免费   6349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525篇
  2022年   479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501篇
  2018年   370篇
  2017年   466篇
  2016年   505篇
  2015年   570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589篇
  2012年   695篇
  2011年   739篇
  2010年   662篇
  2009年   749篇
  2008年   893篇
  2007年   617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51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497篇
  2002年   514篇
  2001年   445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251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81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43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27篇
  1989年   234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62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9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5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42.
耐高温酵母WVHY8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本实验室分离的200多株酵母菌中,经反复筛选获得一株耐高温产酒酵母WVHY8。该菌株具有以下主要特性:1.适宜生长温度范围广(30—42℃3),夏季高温38—40℃时能正常发酵,含酒量>9(V)%;2.一吨酒精节约冷却水12吨以上;3.耐酸,pH3.0时能正常发酵,有利于控制杂菌的污染;4.耐酒精浓度14%。经鉴定WVHY8属葡萄汁酵母(Saccharomyces uvarum)。  相似文献   
43.
李雅芹   《微生物学通报》1992,19(5):309-310
本文介绍使用Skerman显微操作技术在非厌气条件下对硫酸盐还原菌进行单细胞分离,这一操作可以代替繁琐费时的常规单菌落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4.
猪苓菌核的营养来源及其与蜜环菌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45.
海藻酸盐固定化北京丙酸杆菌丙酸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利用海藻酸钠固定化北京丙酸杆菌,及其丙酸发酵的最适条件。最适海藻酸钠和菌体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和I00%(w/v)。菌体和海藻酸盐混合滴入CaCl2:溶液中得到直径为3—4 mm球形颗粒。将固定化细胞放入25ml厌氧管中5 g颗粒/15ml培养基。其成分为(%):葡萄糖1,酵母膏0.5,CaCI20.1。30℃静置培养产生大量的挥发酸,丙酸对乙酸的比例接近10:1。固定化细胞重复利用发酵30次,保持稳定活性65天。  相似文献   
46.
47.
室温下有取向紫膜薄层中菌紫质的光静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室温条件下有取向PM薄层中的RR分子受光照可以建立多种PSS,这些PSS的建立与湿度和光照所采用的波长等因素有关。不同的PSS有不同的VCD。它们可以在设计制作分子器件时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48.
AS.CPU4复合酶的性质,酶系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9.
嵌入紫膜碎片的BLM系统在不同离子强度的介质中产生不同的光电位信号。本文通过在介质中加入离子载体或离子通道剂对紫膜的光电响应信号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光电位信号的差异主要是由紫膜的非质子离子的迁移引起的。与紫膜的质子跨膜迁移相比,这种非质子离子迁移也是由光驱动的,随介质的离子强度的增强而显著增强,但它的迁移速率更快,且产生反向的光电位。用通常方法所获得的光电位信号主要是这两种迁移信号的迭加。三价阳离子(La~(3+))可使紫膜质子泵反向并能抑制质子的吸收,但它似乎并不参与紫膜的非质子离子迁移。  相似文献   
50.
从石灰菌(Lactarius hysginus Fr.)提取物的中性部分,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经物理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醇(A)、硬脂酸甲脂(B)、N-苯基-2-萘胺(C)、24E-麦角甾7,22-二烯-6-酮一3β,5α-二醇(D)、庚酰胺(E)、24E-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F),其中化合物D作为天然产物尚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