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91.
以云南金钱槭(Dipteronia dyerana)扦插苗为材料进行温室不同光照、水分供应分组试验,结果表明:高水和强光环境均导致云南金钱槭总叶绿素含量减少,Chl a/b增加;强光下通过叶面积和比叶质量的增加弥补捕光色素复合体Ⅱ(LHCⅡ)活性的降低,避免强光损害;干旱和弱光环境导致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下降,干旱时单叶面积显著减少,弱光下则比叶面积下降.认为干旱是云南金钱槭分布的主要限制因素,不适应弱光进一步导致云南金钱槭濒危.保护时应注意对生境的适度干扰,减缓群落自然演替.  相似文献   
92.
梓叶槭种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个不同种源地的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 Rehd.)种子进行了形态结构特性和萌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梓叶槭种子呈压扁状椭圆形,为无胚乳种子.都江堰种源地的种子千粒重为(28.4±0.81) g,显著大于峨眉山种源地(18.5±0.39)g.种子吸水过程分3个明显阶段:0~1 h是急剧吸水的过程,1~12h吸水较缓慢,12~96h吸水量又急增.温度对2个种源地的种子萌发率有显著影响, 25 ℃是其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萌发率分别为48.7%±3.06%(都江堰种源)、42%±2.00%(峨眉山种源),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种子均能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93.
黑龙江槭树属植物导管分子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张大维  邢怡  党安志 《植物研究》2007,27(4):408-41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通过管道铸型技术,对黑龙江槭树科(Aceraceae)槭树属(Acer Linn.)中8种植物导管分子的微形态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属植物导管分子长度,除白牛槭 (Acer mandshurica Maxim.)较长外,其余植物种类导管分子长度在133.00~187.50 μm;导管管腔宽度,在17.06~28.00 μm之间;纹孔排列方式以对列式、互列式单独存在,或以两者形式并存;管间纹孔成群分布且大部分呈现一定形状;讨论了导管分子管腔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槭属植物是世界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植物种类,种质资源丰富且大多数种类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针对目前我国槭属植物杂交育种工作中面临的品种混杂不清、亲缘状况不明等情况,该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槭属25份植物材料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选用12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共获得84条谱带,其中81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例(PPB)达96.43%,表明槭属植物遗传多样性较高。25份槭属植物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介于0.405与0.952之间,平均值为0.627,表明不同品种或物种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变化较大。根据Nei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578处,UPGMA结果将25份植物材料分为2个类群,其中鸡爪槭品种(或变种)聚为一类,显示了各品种(或变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槭属植物则聚为类群II;在0.646处,可进一步分为6个亚类群,部分鸡爪槭品种间表现出了叶形、叶色等表型形状与其遗传关系的相关性。研究未发现鸡爪槭品种(或变种)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存在相关性。我国槭树资源丰富,但目前我国对槭树新品种的开发及选育工作仍十分薄弱,建议采取自行选育结合国外引进新品种的方式,丰富我国的槭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5.
翅果的风媒传播是槭属植物的主要扩散方式之一,且与种子萌发有着密切关联,但具体机理一直还并不明确。以分布于长白山的9种槭树为对象,探讨翅果的形态特征,测定它们在空气中的垂直沉降速度、不同风速下的水平扩散距离以及在扩散距离上的种子萌发率,进而比较并分析翅果的形态性状与沉降速度、水平扩散距离的相关性以及萌发率在不同扩散距离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 9种槭树的翅果长、宽和面积与沉降速度、水平扩散距离均呈负相关;尽管如此,翅果形态并不是风传播物种的最佳分类指标,而翅载力能较好地反应物种的风传播能力;(2)翅果垂直沉降速度和水平扩散距离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表明沉降速度越小,翅果在空气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水平方向上扩散距离越远,且强风有助于提高翅果的扩散能力;(3)沉降速度最慢的花楷槭在不同风速下的水平扩散距离均最远,而沉降速度最快的拧筋槭水平扩散距离最短;(4)种子萌发率随扩散距离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上述结果不仅为深入理解翅果的风力传播机制以及种子萌发对水平扩散距离的响应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还可为种群实生更新方面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以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人工栽培的濒危树种羊角槭(Acer yangjuechi Fang et P.L.Chiu)为研究对象,于花期观察了花部形态特征、单株与群体水平开花动态,分析开花与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1.羊角槭花杂性、顶生花序着生有雄花和两性花,两性花多位于花轴顶端,雄花位于侧生轴顶端或下部,花序雄花与两性花数量比为三角槭的2.6倍,羊角槭枝条两性花偏少;2.观察到两种形态雄花,Ⅰ型雄花子房微型、柱头极度短缩呈黑点状、花盘较平,Ⅱ型雄花子房退化成一团白色绒毛,2裂柱头隐现,花盘较厚、辐射状凹裂;两性花子房成扁球状突出,柱头显著伸出,花丝长度短于雄花;3.单株两性花早于雄花开放,两性花集中于3日以内开放,呈集中开放模式,而对应此时同株上只有极个别雄花(7%以下)处于散粉阶段;4.群体两性花开放时期略早于雄花,二者间存在相对的间隔期。由此对羊角槭开花与种胚发育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
通过对庙台槭三个栖居地的调查及有性生殖过程的解剖观察,结合种子繁殖及移植实验结果,作者认为导致庙台槭濒危的原因有三个:(1)庙台槭对生长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导致种群难以繁殖扩张。(2)种子的自然繁殖过程中障碍较多。(3)遭受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98.
槭树科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5  
槭树科是北温带分布的科,2属202种。本文论述了本科的植物生态学、科的地理分布、槭属的亚属和组系统位置及其分布式样和种的分布,以及对古特有种、新特有种的分析,认为北温带分布的槭树科是热带起源的,其分布中心和祖型都在中国亚热带山地-横断山区连同湖北、湖南和四川东部。在这里,特别在横断山区槭树科种类丰富、分布集中,古特有和新特有成分均多,分化明显,是新老区的结合及分布中心,而且很有可能是槭树科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99.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氨基酸高速自动分析仪,以及化学分析的方法,对中国特有植物金钱槭(DipteroniasinensiOliv.)种子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首次报道金钱槭种子含油率29.14%。油的理化常数:折光率1.4732(20℃),皂化值178;70,酸值6.90。油的脂肪酸组成(%):油酸36.7,亚油酸24.2,芥酸17.8,花生油酸7.2.亚麻酸2.8,棕榈酸6.7,花生酸3.0,硬脂酸1.5,以及微量的棕榈油酸、十六碳二烯酸,山酸和1种未鉴定酸。种子含蛋白质29.16%,含游离氨基酸0.425%,含水解氨基酸22;844%,含18种氨基酸成分。含可溶性糖10.86%,其糖分组成:蔗糖2.739%,葡萄糖0.909%,果糖0.698,及微量木糖与1种未鉴定糖。含纤维素2.25%,含灰分5.37%,含干物质92.10%。  相似文献   
100.
红糖槭(Acer rubrum L.)原产北美洲,近年引入我国。关于它的离体培养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自配的基本培养基与不同种类的植物激素及其不同配比组成试验组合对红糖械茎段进行离体培养试验,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