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5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5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2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5 毫秒
951.
安徽省和县和巢县古人类地点的铀系法年代测定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用不平衡铀系法测定了安徽省和县和巢县人化石地点哺乳动物骨化石样品的年代。所得封闭样品的年代值分别集中在15—19和16—20万年范围内。但在两个地点均不排除年代值为二十多万年的骨化石样品存在的可能。所有被测样品均检验了对铀的封闭性。  相似文献   
952.
近年来,RNA顺序测定的研究进展不快。而DNA的却进展迅速。1977年出现的两种测定DNA顺序的方法,使基因的壹级结构的研究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化学法有其对测定试剂要求相对简单的优点。  相似文献   
953.
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明  张玲  邱涛  赵卓凡  曹墨菊 《遗传》2016,38(8):677-687
植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发育受阻不能产生正常有功能花粉的现象。植物雄性不育不仅是生殖生理研究的宝贵材料,也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工具。由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几乎可以检测细胞内所有mRNA及非编码RNA的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项领域。在植物雄性不育相关研究中,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在不同物种、不同败育类型中的应用已有报道,这为研究者在转录组水平综合了解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及代谢网络提供了帮助。本文从测序文库构建策略、差异表达基因、非编码RNA的功能特征等方面综述了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在植物雄性不育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花粉败育机制解析及育性相关基因定位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植物雄性不育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4.
内蒙古阿尔山市北部鸟类区系组成及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阿尔山市北部鸟类区系及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2种,隶属于13目32科。其中留鸟31种,占阿尔山市鸟类总数的30.39%;夏候鸟60种,占58.82%;旅鸟6种,占5.88%;冬候鸟5种,占4.91%。繁殖鸟构成本地区鸟类区系的主体,夏候鸟为主要组成类群。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野生鸟类有15种。阿尔山市鸟类区系反映出东北区与蒙新区、大兴安岭岭南与岭北相互渗透和过渡性特征。鸟类种类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秋季节为高峰期,夏、冬季为平稳期。多样性指数变化:林地草地湿地山地农田居民区。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加剧,距离城镇较近、人类经常活动的生境,鸟类多样性明显较低。说明城市化影响已开始显现,人类活动对鸟类区系组成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从巢县人年代争议谈钟乳石、骨化石铀系定年─—与陈铁梅先生商榷沈冠军,房迎三(贵州大学化学系,贵阳550025)(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肥230061)《人类学学报》第14卷第2期发表了陈铁梅(1995)先生的文章(下称陈文),对不久前也在该刊发表的...  相似文献   
956.
胼胝质是以β-1,3键结合的葡聚糖,其形成的壁结构只发生在特定组织。当其提前或延迟降解时,会导致花粉败育,明确胼胝质的沉积动态规律对探究雄性不育机理及利用枸杞雄性不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可育系‘宁杞1号’与不育系‘宁杞5号’为实验材料,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并利用苯胺蓝和标记胼胝质的方法和高碘酸-希夫反应(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 PAS),在光学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了不同发育时期的宁夏枸杞可育和不育花药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胼胝质对不育系花药败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可育和不育花药小孢子母细胞外沉积形成厚薄不均的胼胝质壁,荧光反应显示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后,胼胝质壁逐渐增厚。随着花药的进一步发育,可育花药中四分体外胼胝质壁逐渐解体、消失,释放出四个小孢子。而不育花药中四分体外的胼胝质壁不断增厚,并没有出现降解迹象,直至开花,药室中小孢子仍以四分体状态存在,已经变形、解体的四分体外仍包裹着胼胝质壁。胼胝质降解异常是导致宁夏枸杞花粉败育的结构原因。本文进一步对不育系四分体胼胝质壁未发生降解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解析宁夏枸杞雄性不育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57.
拉萨地区林周盆地典中那玛剖面设兴组上部新发现的孢粉组合以落叶、阔叶植物为主体,主要为桦科的Alnipollenites,Betulaepollenites,Carpiniptes,山毛榉科的Quercoidites,胡桃科的Juglanspollenites,榆科的Ulmipollenites,椴科的Tiliapollenites等,孢粉化石多为古近纪常见分子,未发现白垩纪的特征分子。古近纪早期大量出现的三孔沟,网面三孔沟等花粉少量出现;孢粉组合更接近于古近纪中晚期的面貌,其时代可能属于晚始新世。因此,设兴组上部的年代可能是始新世晚期。由此推论,设兴组和林子宗群之间的角度不整合不能代表白垩纪古近纪之间的构造运动,而是代表始新世晚期后的构造运动。同时,林周盆地可能沉积有古近纪的河湖相地层。  相似文献   
958.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东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深水湖沉积地层主要由深灰色、褐灰色泥岩、油泥岩、泥灰岩和石灰岩以及岩盐组成,浊流沉积发育。已发现深水型遗迹化石有12个遗迹属14个遗迹种,包括3个新遗迹属6个新遗迹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及其围岩的沉积特征,可以划分出2种不同沉积环境下的遗迹化石群落,即(1)Mermoides-Neonereites遗迹群落,主要由觅食迹(Fodin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组成,常见分子有Mermoides chezhenensis,Mermoides latiusculus,Neonereites uniserialis,Hel minthoidichnitescf.tenuis,Hel-minthopsis abeli,Pilichnus lacustris,Multilagueichnus lingpanensis,Cochlichnus anguineus,Gordiaichnosp.,Palaeophycus tubularis和Planolites beverleyensis等,它们被解释形成于半深水湖或较深水湖沉积环境;(2)Semi-rotundichnus遗迹群落,以半圆形、小碟形牧食迹为其特征,典型组成分子有Semirotundichnus dongyingensis,Pa-tellarisichnus boxingensis和Neonereites uniserialis等,它们均产生于深水湖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59.
王永飞  马三梅  张鲁刚   《广西植物》2006,26(3):300-303
利用RAPD技术从大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保持系3411-7的DNA中得到一个特异扩增片段MOPB04600。回收该特异扩增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上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全长600bp,其碱基组成为A+T=72.33%。通过与GenBank+EMBL+DDBJ+PDB中的455,972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源性均小于30%,表明该片段为一新发现的序列。并对该特异片段的来源及其可能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