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11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366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116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R_1、R_2代中的雄性育性变异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水稻幼穗培养,1991-1992两年间,在5个品种(珍汕97B、红源A、包源A、W6154s,和南广占)中共获得了50株雄性不育变异株,其中R_1代有48株,R_2代有2株。在R1代,共获得5268株再生植株,雄性不育变异的平均频率为0.91%(0.83-1.08%);在R_2代(珍汕97B)发生雄性不育变异的频率为2%。本文报道了多种花粉败育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变现象,此外不育和可育之间亦可以相互转变。对离体培养产生的雄性不育变异株用一批现有CMS(Cytoplasmicmalesterile)不育系的典型保持系、恢复系进行测交,结果表明,W6154s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仍保持核不育的特性;红源A产生的雄性育性变异株有的可能是嵌合体,有的其败育花粉类型虽发生了变化,但其恢保关系并没有改变,有的则可能已转成类似WA型的不育材料;南广占产生的典败变异株,其恢保关系类似WA型,可能属核不育转成CMS的首例发现。  相似文献   
82.
An efficient protocol for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of hydroxyproline(HYP)resistant cell line of Onobrychis viciaefolia was established.In SH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1mg/L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0.5mg/L kinetin(KT)and 0.2mg/L naphthalene acetic acid(NAA),the division frequency of protoplastderived cells reached up to over 60%,and microcalli were obtained in 5-6wk.Upon transferring them on agar solidified MS medium plus 2mg/L indole-3-acetic acid (IAA),shoots were induced.After cultivating them on MS medium with or without IAA,roots were regenerated.Chromosome number of all protoplast-regenerated plants examined were normal(2n=28).The protoplast-derived calli and plants grew vigorously on the medium containing 10 mmol/L HYP.  相似文献   
83.
84.
禾谷类作物游离花粉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小黑 《植物学通报》1995,12(A01):21-24
  相似文献   
85.
陈兵  林开江 《生物技术》1995,5(4):16-19,44
从土样中分离的71株木霉(Trichoderma sp.)筛选出一株分解几丁质和葡聚糖能力较强的菌株。该菌株在麸皮、稻草粉、硫酸铵和诱导物为主成份的固体培养基上,经过25℃、84h的培养,产生较高的真菌细胞溶壁酶,能溶解酵母、毛霉、黑曲霉及食用菌等丝状菌丝体的细胞壁,形成原生质体,经选用酵母、毛霉等进行原生质体再生,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6.
双歧杆菌培养和保藏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和保藏SB321方法的比较,得到了一种适合一般微生物学实验室培养和保藏双歧杆菌的简易方法。  相似文献   
87.
本文对作者筛选的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进行了混合培养。在较高的起始菌浓情况下,混合接种后,菌浓仍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混合培养与单独培养对比,其菌数有增无减。实验表明作者筛选的自生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可以进行混合培养并做成混合制剂。  相似文献   
88.
一种分离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根福  陈佩华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5):314-316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的分离、培养和观察微生物的方法(双载片法),适用于好氧菌及耐氧性厌氧菌。试验表明,此法的优点是:适于连续地观察和研究微生物的个体生长,了解其生活史;能快速简便地测定微生物的死亡率;能有效地分离纯种;为耐氧性厌氧菌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便利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
光棘豆县浮细胞原生质体培养再生小植株(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0.
从水稻根部悬浮培养细胞分离原生质体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香稻(Oryza sativa L.)(糯稻)的幼嫩种子根为材料,在Ms和N6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结构松软而分散的愈伤组织,经过AA液体培养基振荡悬浮培养,悬浮培养细胞经酶解后得到了活性较高的原生质体,试验结果表明这是分离原生质体较理想的材料。在附加2,4-D lmg/L(以下单位同)、KT(激动素)0.2、各氨酰胺876、天门冬酰胺266的Ms琼脂糖培养基中,诱导出了大量愈伤组织,在含KT2、NAA(α-萘乙酸)0.2、zT(玉米素)0.2、cH(水解酪蛋白)1000和4%椰子汁的N6培养基中成功地诱导出了由原生质体再生的植株。当代原生质体再生植株能正常开花、结实、产生种子;染色体数均为二倍性(2n=24),最显著的特点是结实率低,穗粒数减步、生育期延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