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新疆沙冬青AM和DSE真菌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桥  贺学礼  陈伟燕  张玉洁  荣心瑞  王雷 《生态学报》2014,34(11):2929-2937
2012年6月从新疆阿图什市选取康苏、膘尔托阔依(阳)、膘尔托阔依(阴)和上阿图什4个样地,采集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根围0—10、10—20、20—30、30—40和40—50cm5个土层土壤样品,研究了新疆沙冬青AM和DSE真菌定殖规律以及土壤因子的生态作用。结果表明,AM和DSE真菌平均总定殖率分别为83.2%和53.22%,说明AM和DSE真菌能与新疆沙冬青根系形成良好共生关系。AM和DSE真菌具有明显空间异质性,AM总定殖率最大值在20—30cm土层,样地间表现为康苏=上阿图什膘尔托阔依(阳)膘尔托阔依(阴);DSE土层间无规律性变化,样地间为膘尔托阔依(阳)膘尔托阔依(阴)康苏上阿图什。相关性分析表明,AM菌丝、泡囊和总定殖率与DSE定殖率极显著负相关,AM定殖强度与DSE菌丝和总定殖率显著负相关,丛枝定殖率与DSE菌丝和总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两者间存在生态位竞争。土壤速效P、总球囊霉素和酸性磷酸酶与AM总定殖率极显著正相关,pH与AM总定殖率显著负相关;脲酶与DSE极显著正相关,pH和碱解N与DSE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2.
植物根部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与植物的抗病性和病害的危害程度相互影响。为揭示松萎蔫病与松树根部真菌群落的相互作用,该研究对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松萎蔫病发生区和未发生区油松的根尖活性、根部外生菌根真菌(ECMF)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SE)的侵染率进行分析,并通过油松根部可培养真菌的分离和鉴定,分析了两地油松根部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显示:(1)松萎蔫病未发生区油松根部的活性根尖比、菌根根尖比和ECMF的侵染率均显著高于发生区,而DSE的侵染率和微菌核密度却低于松萎蔫病发生区,ECMF的侵染率在两个样区油松根部都显著高于DSE。(2)从两个样区油松根部共分离到131个菌株,根据形态和分子学特征最终鉴定为23种真菌,其中DSE占绝对优势,且Phialocephala fortinii和Cryptosporiopsis ericae为油松根部分离真菌的优势种。(3)两个样区真菌的群落组成存在明显差异,共有真菌仅5种。(4)松萎蔫病未发生区真菌群落的丰富度(17)和多样性(2.012 0)、以及ECMF的相对丰度(8%)都高于松萎蔫病发生区(分别为11、1.197 9和1.6%),而DSE的相对丰度(70%)却明显低于发生区(82.7%)。研究表明,松萎蔫病的发生影响了油松根部的活性、菌根的形成、ECMF和DSE的侵染,以及根部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该文首次报道了DSE与松萎蔫病的关系,但分离真菌对油松松萎蔫病抗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3.
柑桔隔年结果的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俊辉 《广西植物》2005,25(1):83-89
柑桔隔年结果是世界上柑桔业的一大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实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该文对柑桔种类和品种、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等代谢产物、核酸和核苷酸、矿质营养、激素、蛋白质及酶等影响柑桔成花和隔年结果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述,为今后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老龄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的变化情况及人参皂甙的保护作用,为人参皂甙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大鼠40只,分成青年组(3个月)、老龄组(26个月)、给药组(自17个月始给予人参皂甙至26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老龄组内侧隔核BDNF阳性反应物的平均灰度值与青年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而给药组与老龄组相比其平均灰度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老龄大鼠内侧隔核BDNF含量明显低于青年组,给药组BDNF含量较老龄组明显增加.说明人参皂甙具有保护BDNF,防止神经元退行性改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讨爪鲵端脑的发育特点,充实比较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资料,本文采用常规HE染色法,初步研究了成体和亚成体爪鲵端脑的组织学结构特征.结果 表明:爪鲵嗅球内细胞从外到内大致可分为6层结构,亚成体的细胞数量少于成体;成体爪鲵的侧脑室所占空间较大,脉络丛更为丰富,原始大脑皮层和原始海马都比亚成体发达,后者大脑内原始梨状区较为发达;隔区位于原始海马的下方,成体和亚成体都没有外侧隔核和内侧隔核之分,也没有外侧界沟作为原始梨状区和纹状体的分界,而在亚成体的侧脑室壁有内侧界沟区分原始海马和隔区,成体则没有;此外,爪鲵的纹状体属于古纹状体,杏仁核是位于第三脑室两侧的两个细胞团,端脑内细胞形态和大小分化较为单一.这些都表明亚成体爪鲵的端脑已大致具备了成体所具有的结构,并且也说明了爪鲵在两栖纲动物中属于较原始的种类,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有关有尾两栖类神经系统资料以及神经发育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66.
杠杆状雄蕊是鼠尾草属(Salvia)物种形成的关键性状, 背部杠杆传粉模式作为该属植物与传粉者精确互作的经典案例被广泛深入研究, 但是在该属物种中还存在许多非典型的杠杆结构和传粉模式。雄蕊结构及其与传粉者互作的多样性, 使得鼠尾草属成为研究植物传粉模式转变的模式材料, 舌瓣鼠尾草(S. liguliloba)即是一种具非典型的退化杠杆状雄蕊结构和传粉特征的代表性物种。该文着重对舌瓣鼠尾草的花器官结构和传粉特征进行研究, 并与具有短药隔杠杆的毛地黄鼠尾草 (S. digitaloides)做比较分析, 以期揭示退化杠杆可能的进化选择压力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 舌瓣鼠尾草具有较短的花冠、更窄的冠筒和较短的雄、雌蕊(p < 0.05)。退化萎缩的雄蕊下臂, 冠筒内的狭小空间限制了唯一的有效传粉昆虫——三条熊蜂(Bombus trifasciatus)推动雄蕊做杠杆状运动, 而是靠近花药直接利用头部完成授粉。相比经典的杠杆状雄蕊结构及其传粉过程, 小型花冠和退化杠杆雄蕊是对专一性和活跃度较高传粉昆虫的适应, 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进化途径和繁殖策略。  相似文献   
67.
为了探明荒漠环境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生态分布和定殖状况, 于2013年7月从宁夏银川、沙坡头和甘肃民勤地区采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及其伴生植物根围0-10、10-20、20-30、30-40、40-50 cm共5个土层土壤样品和根样, 研究了DSE空间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沙冬青和伴生植物根系能被DSE侵染, DSE分布和定殖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沙冬青DSE微菌核结构紧凑, 呈团块状, 而伴生植物DSE微菌核零散分布。同一样地, 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较伴生植物高, 而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样地, 沙冬青和伴生植物微菌核定殖率无显著差异, 沙冬青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沙坡头>银川>民勤; 伴生植物DSE菌丝定殖率、定殖强度和总定殖率为银川>民勤>沙坡头。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 土壤有机质、总球囊霉素、磷酸酶和速效钾是西北荒漠环境中DSE定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8.
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var. brevifolius 和和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上两个中国新记录种Ramularia caricis和Ramularia concomitans,另外4个已知种的名称做了订正.  相似文献   
69.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较原核生物复杂 ,其基因包含在染色质中 ,基因的表达调控十分精细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由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独立的单元组成 ,各个单元的基因表达情况各不相同 .各单元间的结构称为边界元件 ,它使一侧的基因免受另一侧调控元件的影响 .这就是限定染色质转录功能区的染色质隔离子 (chromatininsulator) .染色质隔离子是顺式作用的DNA序列 ,它参与更高层次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1 染色质隔离子的发现及生物学功能  早在 1985年 ,人们就在果蝇的染色体 87A7的两侧发现了scs和scs′ .Kellum等作…  相似文献   
70.
利用RAPD标记构建木耳属种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 要: 利用RAPD标记以银耳属的2个种为外类群研究了木耳属8个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根据UPGMA 构建的树状图结果表明木耳属(Auricularia)和银耳属(Tremella)分别为单一的分类单元。木耳属的8个种被分成3个明显不同的组,第一组包括盾形木耳(A.peltata Lloyd)和角质木耳(A.cornea Spreng.),第二组包括所有供试的黑木耳(A.auricula Underw.),第三组包括皱木耳(A.delicata Henn.)、琥珀木耳(A.fuscosuccinea Farl.)、毛木耳(A.polytricha Sacc.)、大木耳(A.maxima Y. R. Guo)和网膜木耳(A.reticulata L. J. Li)五个形态种。种间发育关系表明角质木耳和毛木耳应是两个不同的种而非同种异名,子实体横切面中髓层的有无并不表明不同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