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5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24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38篇
  2014年   377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614篇
  2011年   521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77篇
  2008年   560篇
  2007年   538篇
  2006年   458篇
  2005年   499篇
  2004年   477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577篇
  2001年   449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35篇
  1997年   456篇
  1996年   405篇
  1995年   486篇
  1994年   443篇
  1993年   397篇
  1992年   351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26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5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李钳   《广西植物》1990,10(3):241-243
从广西九里香根中分离到两个咔吧唑生物碱和一个甾醇,经波谱方法鉴定为九里香叶甲碱(1),九里香碱(2)和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42.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省建水县岔科地区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根据豫鼠(Yuomys),定地层时代为晚始新世。这套地层暂称岔科组,以示滇南地区第一个含早第三纪哺乳动物的地点和层位。  相似文献   
43.
维西香茶菜的二萜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西香茶菜Rabdosia weisiensis C. Y. Wu产云南西北部海拔2600米沟谷中,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从该植物叶的乙醚提取物中,分得两个二萜成分,一为已知成分trichorabdal A(2),一为新成分,命名为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 维西香茶菜甲素weisiensin A(1),C_(26)H_(36)O_9,mp 298—300℃,其~(13)C NMR谱显示存在三个CH_3,三个CH_2,八个CH,三个四取代碳,三个Ac,二个烯碳和一个羰基  相似文献   
44.
云南省丽蝇族二新种 (双翅目:丽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的丽蝇族两新种,分别隶属于蜗蝇属(Melinda Robineau-Desvoidy,1830)和拟粉蝇属(Polleniopsis Townsend,1917),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一、小黑蜗蝇Melinda nigrella 新种(图1—3)  相似文献   
45.
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对290尾Moxostoma属3个种的胭脂鱼进行了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的研究,得到10种电泳表现型(Phenotype),由A与B两个位点控制。A位点向阳极迁移,有a、b、c、d及e5个等位基因;B位点向阴极迁移,有f及g两个等位基因。种间差异明显。 不同采集地区(德克萨斯、佛罗里达及路易斯安那)的鱼类,新鲜材料、冰冻材料及雌雄之间电泳结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46.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白毛新木姜子的胚胎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首次在非寄生性樟科植物中发现了细胞型胚乳。对樟科8属进行了胚胎学特征的比较。花药四室,药室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周原质团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连续型分裂。等四面体型四分体。二细胞成熟花粉,无孔沟。雌孢原多个,一般仅一个能继续发育。蓼型胚囊。助细胞具丝状器。反足细胞宿存。大孢子母细胞和合子具极性。宿存的一个助细胞具有吸器功能。细胞型胚乳,胚胎发育属于柳叶菜型的三叶变型。种皮源于外珠被,内表皮细胞壁螺旋状加厚。胚胎学特征表明,新木姜子属与木姜子属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较多的双胚囊异常现象,支持樟科与Monimiaceae具有紧密关系的推测。胚胎学特征不支持将无根藤属独立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47.
灭幼脲引起两种幼虫表皮组织病变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灭幼脲引起黄粉(虫甲)(Tenebrio mclitor)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的中毒征象和组织学病变.低剂量能引起幼虫蜕皮障碍,但看不到明显的组织学病变.高剂量处理,不仅引起了严重的中毒征象,而且伴有明显的组织学病变:内表皮生长停滞,真皮细胞排列异常,在内表皮和真皮细胞之间出现附加层和球状颗粒.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细致的讨论.  相似文献   
48.
红根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草药红根草(Salvia prionitis Hance)中分离鉴定了红根草邻醌(I),丹参酮II-A(II),丹参酮I(Ⅲ),隐丹参酮(IV)等4个三萜醌和β-谷甾醇,红根草邻醌为首次从植物中分到的天然产物,它对P388白血病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抗菌活性亦很明显。  相似文献   
49.
吴兆洪   《广西植物》1988,(2):169-178
<正> 本稿亦为作者的讲学稿之一。原来是不打算作为独立的专题,而把内容分散在以前几次讲学中简略提及,但多次讲完后,均被要求集中材料专题讲述我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现将这专题的材料集中,写成此讲学稿。由于蕨类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较长,问题错综复杂,在选材方面仍需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希望能将这一学科的全面的、真实的历史写好。本稿仅为作者的看法,欢迎同行们广泛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50.
山西忻州中新世鼠兔科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山西忻州发现的跑兔属—新种.该种以个体较小, P~2 较简单,无前沟, M~2 后叶无后突, P_3 小,无前内沟与前外沟等特征与属型种 B. forsythmajori 相区别,命名为杨胡跑兔 B. yanghuensis sp. nov..新种在进化水平上较属型种稍原始,但两者显示出较近的系统关系.根据 B. yanghuensis sp. nov. 的进化水平,推断其地质时代可能为中中新世早期,约相当于欧洲 Orleanian 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