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81.
李罡 《古生物学报》2019,(4):552-558
国际著名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家陈丕基研究员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9日凌晨4:30在西安逝世,享年83岁。噩耗传来,学界百余同仁通过传真、电子邮件和微信形式纷纷传来唁电,沉痛哀悼先生仙逝。陈丕基老师祖籍陕西岐山,1936年3月16日出生于西安市。启蒙之初,他先就读于岐山东街小学,后转到西安市陕西省立第一实验小学毕业。  相似文献   
182.
《植物学通报》2012,(5):I0001-I0001
陕西省西安植物园,陕西省植物研究院所是陕西省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83.
记载了陕西天麻属一新变种--卵果天麻(Gastrodia elata var.obovata Y.J.Zhang).新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在于花螺旋排列,果实短圆锥型偏斜,花茎多为3节.  相似文献   
184.
<正>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ooke)G.winter(无性型为Spilocaea pomi Fr.)是苹果树上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欧洲各国对苹果黑星病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185.
陕西南部早寒武世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两新种记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陕西宁强宽川铺地区灯影组宽川铺段原始锥石类carinachitids两个新种Emeiconularia amplicanalis sp.nov.和Carinachites platus sp.nov.进行了记述。外表形态多样、个体大小悬殊的两辐对称、三辐对称和四辐对称的carinachitids系列标本的发现,揭示了陕南地区早寒武世丰富多样的carinachitids生命世界。三辐射对称的Emeiconularia在四川峨眉及陕西南部的震旦-寒武系界线附近都有分布,因而对前寒武纪—寒武纪跨界地层具有划分对比意义。两新种的发现无疑增加了我们对早期锥石类多样性的认识,为证实多样性的刺细胞动物在早寒武世早期已经存在的假说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86.
陕西府谷晚中新世蓝牛化石(英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尽管中国发现的中新羚(偶蹄目,牛科,蓝牛族)化石较少,但由于其重要的生物年代学意义而备受重视,被作为与欧洲Vallesian期动物群对比的重要分子。描述了新近在陕西府谷喇嘛沟发现的头骨标本。依据下颌骨形态与牙齿特征,将其归入Miotragocerus gregarius (Schlosser,1903)。新发现的材料完善了该种的鉴定特征:中等大小的蓝牛类;角心强烈后倾, 中等分散度,具前后两条棱,横断面呈椭圆形;雄性个体角心前的额骨部分强烈隆升,雌性个体则无明显隆起;脑颅部分成梯形,其最大宽度在角心后,最小宽度在枕骨位置上;基枕骨前后突之间没有沟槽发育;P2与P3具发育且后置的次尖;p4下后尖前后向扩展。对比研究表明,该种较Miotragocerus spectabilis原始,而后者为中国发现的蓝牛类的最后代表且于中新世末期绝灭。对比巴基斯坦以及欧洲的蓝牛,认为中国的Miotragocerus可能与欧洲的种类关系较为密切,而不同于巴基斯坦的Tragoportax。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Miotragocerus在中国主要发现于晚中新世中晚期(Turolian期),可能在8Ma之前从欧洲迁移至东亚,由于剧烈的气候及生态环境的改变于晚中新世末期与Urmiatheriinae等大型牛科化石一起绝灭。  相似文献   
187.
报道了陕西省兰科一新记录属——套叶兰属(Hippeophyllum Schltr.)及一新记录种——套叶兰(Hippeophyllum sinicwn S. C. Chen et K. Y. Lang)。  相似文献   
188.
陕西省青木川自然保护区有种子植物905种,隶属于126科501属,其中裸子植物5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121科490属890种(双子叶植物108科401属762种,单子叶植物13科89属128种)。中国特有属20属,中国特有种261种。该区系的基本特征是:植物种类丰富,特有程度高;区系成分复杂,表现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并以温带区系成分占优势;在中国植物区系上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黄土高原地区与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的横断山脉地区的交汇地带,多种区系成分汇集,与周邻联系广泛;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有较多的残遗植物;珍稀保护物种丰富,共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级保护植物4种,级25种。  相似文献   
189.
记述陕西佛坪的荫眼蝶属1新种:秦岭荫眼蝶Neopeqinlingensissp.nov.。新种近似于NeopeshirozuiKoiwaya1989,但雄性抱器瓣明显较粗;端部刺较短;端部下角平滑不突起。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90.
河南陕西两地白冠长尾雉的集群行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 ,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佛坪县瓦寨子对白冠长尾雉 (Syr maticusreevesii)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对 17只遥测个体的跟踪结果和 32 8次集群活动的野外记录分析表明 ,白冠长尾雉雌雄两性的集群方式有极显著的差异 ( χ2 =18 177,df=3,P =0 0 0 0 )。雄鸟有很强的领域性 ,优势个体全年以单独活动或双雄共同活动的方式占据稳定的活动区 ,很少与其他雄性个体集群 ;雌鸟有很强的集群倾向 ,除繁殖季节因孵卵、育雏而离开群体单独活动外 ,通常以 4~ 6只的群体游荡于雄性个体的活动区之间 ,与该活动区的雄鸟形成不稳定的混合群 ,偶尔与其他群体形成暂时性的、更大的混合群。两性集群方式的差异可能与其各自经受的捕食压力和交配竞争强度 (雄 >雌 )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