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93篇
  免费   1177篇
  国内免费   9734篇
  2024年   188篇
  2023年   651篇
  2022年   745篇
  2021年   834篇
  2020年   774篇
  2019年   778篇
  2018年   733篇
  2017年   745篇
  2016年   746篇
  2015年   843篇
  2014年   1399篇
  2013年   1109篇
  2012年   1449篇
  2011年   1508篇
  2010年   1553篇
  2009年   1721篇
  2008年   1985篇
  2007年   1578篇
  2006年   1487篇
  2005年   1480篇
  2004年   1537篇
  2003年   1357篇
  2002年   1298篇
  2001年   1154篇
  2000年   936篇
  1999年   827篇
  1998年   642篇
  1997年   546篇
  1996年   538篇
  1995年   515篇
  1994年   532篇
  1993年   364篇
  1992年   331篇
  1991年   315篇
  1990年   260篇
  1989年   254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87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140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78篇
  1982年   48篇
  1981年   38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5篇
  1950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赵华  邵广达  高文鑫  顾彪 《植物学报》2020,55(2):182-191
基因瞬时表达是植物中研究目标基因功能的常用手段。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 相比原生质体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异源表达技术, 利用粒子轰击进行基因瞬时表达一直鲜有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拟南芥叶型相对较小、基因枪操作相对烦琐以及基因表达效率差异较大。该研究通过优化双管基因枪系统, 在营养生长旺盛的拟南芥莲座叶中实现GFPGUS基因高效表达。同时, 通过GUS报告基因明确了坏死诱导因子BAX、Avh238和ATR13/Rpp13激发拟南芥细胞坏死的表型。但在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中明显诱导细胞坏死的Avrblb1/RB基因对, 在拟南芥中却丧失了诱导细胞坏死的活性。由于双管基因枪系统每次轰击时设置平行对照, 可有效降低转化实验中的样本变异度, 为拟南芥及其突变体研究中准确评价基因功能和高通量筛选目标基因提供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该校动物医学院的王金苹、赵俊龙、江涛等7位科学工作者利用PCR技术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中扩增出SAGI部分基因片段,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GEXKG,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的分子量为56ku。  相似文献   
14.
《生物磁学》2009,(14):I0003-I0004
日本理化研究所近日发表新闻公报说。其研究人员与美国同行经动物实验发现,负责合成转录因子Mina的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这一特点与过敏症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5.
研发动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7,27(9):126-128
我国构建世界第一张人类器官蛋白质组“蓝图”;中科院发现新的肿瘤调控蛋白;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台湾成大医院发表干细胞再生心脏细胞研究成果;试管内成功再现抑制mRNA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virB2基因编码蛋白进行分析,为virB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多种生物学软件以及网站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预测,VirB2蛋白序列通过基因推导获得并由生物公司合成,然后通过免疫动物实验制备鼠抗VirB2蛋白多克隆抗体,同时设计进行VirB2蛋白细胞毒试验(MTT法)。结果virB2基因编码蛋白属于疏水性蛋白,为鞭毛样结构,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对VirB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分析预测,证明VirB2蛋白在H.pylori相关的致病性特别是引起胃黏膜炎症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够为研究H.pylori致病机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
《生物技术世界》2008,(2):91-91
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在藻类体内发现了6个生物钟基因,这项成果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研究生物钟的进化。  相似文献   
20.
系统分析兴山古洞口下奥陶统,包括南津关组、分乡组、红花园组及大湾组底部的几丁虫微体生物化石。鉴定几丁虫5属14种,含早奥陶世特征种Eremochitina baculata,早中奥陶世常见种Conochitina decipiens,以及华南上扬子区早奥陶世常见属种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和Lagenochitina chongqingensis。E.baculata是北冈瓦纳地区弗洛早中期的特征带化石,本文的材料为该种在华南的首次确切报道,且产出层位略低,为特马豆克期。在华南,常见于特马豆克晚期的带化石Euconochitina symmetrica在该剖面的同时段地层中暂未被发现,但形态上与之高度相似的Euconochitina fenxiangensis在该时段大量出现。比较以往发表的数据后发现,E.fenxiangensis在华南的分布广泛且产出层位较为稳定,较之E.symmetrica更易获得,或可将其作为特马豆克晚期至弗洛初期区域内地层对比的一个有效卡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