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宋晓东  江洪    余树全  周国模  常杰  江子山  江波 《生态学报》2008,28(5):1959-1959~1963
叶绿素在植物的生理生态过程中非常重要.利用高光谱数据,揭示光谱反射率上特征光谱与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叶绿素光谱反射特征的规律.选取了6种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抽取一定数量的叶片样品,分别测量了叶片的光谱反射率及其叶绿素含量,并建立了光谱反射率曲线上的红边位置附近的光谱反射率和叶绿素总量间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对所研究的树种而言,红边位置处一窄波长范围内的平均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总量间的相关性普遍较高,回归效果显著.从高光谱遥感的角度结合植物的生理生态特点分析了其机理.建立的有关红边位置处的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总量间的回归模型普遍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其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92.
华南阔叶树种幼苗叶片的养分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阔叶树种幼苗山杜英、红锥、海南红豆、火力楠、红花油茶、枫香、黎蒴、米老排和樟树的N、P、K浓度和单位叶面积含量。结果表明,海南红豆、黎蒴和樟树的N、P、K浓度较高,而红花油茶、黎蒴和樟树的单位叶面积N、P、K含量较高,9种树种的上部和下部叶片的平均养分浓度分别为N16.67和17.09g·kg^-1,P1.29和0.84g·kg^-1,K11.77和6.65g·kg^-1,平均养分含量分别为N0.871和1.069g·m^-2,P0.065和0.052g·m^-2,K0.608和0.426g·m^-2,各树种上部叶片的P和K浓度和含量大于下部叶片,从养分含量的角度考虑,红花油茶与其他8种树种混交,红锥或米老排与山杜英、枫香、海南红豆、黎蒴、樟树混交,火力楠与黎蒴、樟树混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3.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条件下21种苗木的根系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各种苗木可以在一定的土壤干旱范围内适应环境变化。但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的临界值后,苗木根系将逐步丧失其活力和功能,最终地上部分死亡。苗木的根系活力不仅与土壤含水量有关,而且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干旱,从而维持较高的根活力水平。在试验苗木当中,耐旱性较强的树种有:山杏、软枣、核桃、枣树、桑树等(经济树种)和国槐(阔叶树种)、侧柏(针叶树种)及紫穗槐、大叶黄杨(灌木)等,其中山杏、软枣、核桃、桑树、侧柏则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4.
固沙树种梭梭在不同水分梯度下的光合生理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对不同水分梯度下梭梭光合作用的研究发现,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对梭梭的光合具有明显的影响。在1.4m、2.4m、3.4m地下水位下,梭梭的光合速率、呼吸作用、量子效率随水位的降低而降低,光补偿点随水位的降低而增大;在滴灌供水时,梭梭的光合速率较对照明显提高,且灌水量越大,梭梭的光合速率越高;半流动沙丘、丘间低地、粘土沙障固定沙丘退化梭梭的光合作用的强弱同其林地土壤水分的高低基本一致。7月,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梭梭光合作用均表现出午休现象,9月只有立地条件较差的梭梭发生光合午休,而且9月光合作用要强于7月,说明9月环境条件更有利于梭梭生长。  相似文献   
95.
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常绿阔叶树种的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自然降温过程中(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 Dandy)、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Wall.)Bl.]、浙江樟[Cinnamomum japonicum Sieb.var.chekiangense(Nakai)M.P.Tang et Yao]、秃瓣杜英(Elaeocarpus glabripetalus Merr.)和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Chun et C.H.Tsoong)Lawl5种常绿阔叶树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进行了测定,并分析r各树种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自然降温过程中,5个树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有明显变化,除乐东拟单性木兰外,其他树种的相对电导率均呈现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实验期内,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LT50为-13℃~-19℃,抗寒能力较强,其他3个树种的LT50为-3℃~-11℃,抗寒能力较弱.根据LT50,可将5个树种的抗寒适应性分为抗寒性较弱期、抗寒性增强期、抗寒性最强期和抗寒性减弱期4个时期.各树种在不同月份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乐东拟单性木兰的LT50与月平均最低温度极显著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和浙江樟的抗寒能力较强,在南京的适应性较强,可以广泛栽植.  相似文献   
96.
 自然火干扰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行为, 是决定森林物种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将新疆喀纳斯旅游区作为研究对象, 把自然火干扰和树种结构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就喀纳斯旅游区树种结构对自然火干扰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受自然火干扰林分和长期未受干扰林分的树种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自然火干扰对阔叶针叶树种比、树种丰富度(Ma)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存在极显著的影响, 受自然火干扰后, 三者均表现出增大的特征。此外, 所调查范围内曾发生8次自然火干扰事件, 并且不同时期发生的自然火干扰对以阔叶针叶树种比为特质的季相结构和树种丰富度存在极显著的影响。自然火干扰是影响新疆喀纳斯旅游区季相结构和组成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7.
基于田间尺度的东北农田防护林防护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择了东北农田防护林的典型区域--吉林西部平原农田防护林区的榆树、农安、德惠和扶余作为研究地区,在各地区内根据防护林的内部结构和长势状况等,分别选择了好、中、差3个研究样区,对各样区内农田的地表温度、土壤湿度、气温和作物产量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较好防护林内5 cm、10 cm土壤水分比较差防护林均有所增加,其中德惠增加1.03个百分点、0.89个百分点,榆树增加0.21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扶余增加1.48个百分点、1.42个百分点,农安增加0.85个百分点、0.65个百分点;5 cm土壤最高温度、10 cm土壤最高温度、气温在德惠减少1.42℃、1.86℃、1.29、℃、在农安减少0.89℃、2.27℃、0.88℃,在榆树增加2.52℃、3.93℃、0.95℃、在扶余增加1.6 ℃、4 ℃、0.36℃;产量增加不明显.由此可知,农防林对小气候的改善较为明显,可增加土壤水分,降低温度变化幅度.  相似文献   
98.
新疆喀纳斯树种丰富度垂直格局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样带调查法,通过直接梯度、变异函数和分形函数分析,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内设置的3条样带的树种比例及树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接梯度刻画的不同树种所占比例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趋势各异;树种丰富度在整个调查尺度范围内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P<0.01);半方差分析揭示:树种丰富度在中小尺度范围内的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变异组成;分维分析反映出树种丰富度的分形维数偏大,且在中小尺度范围内无拐点,说明树种丰富度受随机生态学过程的影响在相应尺度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99.
发展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作为中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之一,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工程建设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工程发展.林业碳汇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将对其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对林业碳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林业碳汇推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0.
沈阳市四种乔木树种BVOCs排放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颖  史奕  何兴元 《生态学杂志》2009,28(12):2410-2416
采用热解析与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对沈阳市4种主要乔木树种--银中杨、垂柳、榆树和皂角的BVOCs排放特征进行了观测.实验发现,不同树种排放BVOCs的组成情况明显不同,银中杨和垂柳以释放异戊二烯为主,且二者的BVOCs排放速率明显高于其他树种;榆树和皂角以释放柠檬烯为主.4种乔木树种BVOCs的释放具有显著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各树种的BVOCs排放速率日变化曲线多表现为单峰型,排放高峰一般出现在中午或下午,且夜间几乎均不排放异戊二烯.季节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夏季最高,春、秋季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