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45篇 |
免费 | 418篇 |
国内免费 | 2101篇 |
专业分类
83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175篇 |
2021年 | 205篇 |
2020年 | 184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62篇 |
2017年 | 181篇 |
2016年 | 185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236篇 |
2012年 | 271篇 |
2011年 | 300篇 |
2010年 | 296篇 |
2009年 | 288篇 |
2008年 | 444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61篇 |
2005年 | 329篇 |
2004年 | 305篇 |
2003年 | 371篇 |
2002年 | 302篇 |
2001年 | 286篇 |
2000年 | 286篇 |
1999年 | 235篇 |
1998年 | 202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86篇 |
1995年 | 159篇 |
1994年 | 191篇 |
1993年 | 158篇 |
1992年 | 152篇 |
1991年 | 169篇 |
1990年 | 109篇 |
1989年 | 110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36篇 |
1985年 | 51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5篇 |
1977年 | 4篇 |
1959年 | 7篇 |
1956年 | 10篇 |
1955年 | 3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基于叶绿体DNA trnL-F序列研究肋果沙棘的谱系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效应,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反复变化应对现今该地区生物的地理分布及其居群遗传结构产生重大影响。肋果沙棘Hippophae neurocarpa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特有种,根据叶上的附属物(星状鳞毛或者鳞片状鳞毛)分为两个亚种:肋果沙棘亚种subsp.neurocarpa和密毛肋果沙棘亚种subsp.stellatopilosa。依据母系遗传的叶绿体DNA片段对该物种谱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能阐明该物种冰期避难所,而且对于理解两个亚种的母系分化也具有重要意义。共对两个亚种14居群的70个个体的trnL-F序列进行了测序,共发现8种单倍型,其中5种单倍型出现在肋果沙棘亚种中,4种出现在密毛肋果沙棘亚种中,两个亚种共享一种单倍型。种内谱系分化与两个亚种形态上的分化不一致。嵌套进化分支把8种单倍型分为三支:一支为肋果沙棘亚种,其他两支中两个亚种单倍型嵌套组成,且肋果沙棘亚种处于进化末端。我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肋果沙棘在冰期可能在高海拔地区存在多个避难所,并且存在来自避难所的邻域扩张。 相似文献
992.
卵形鲳鯵对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和免疫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的幼虫对卵形鲳鯵(Trachinotus ovatus)进行腹腔注射和体表感染,然后每隔一周用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 assay)检测免疫鱼的抗血清和皮肤培养液对刺激隐核虫幼虫的阻动效价,在第14周中,分别用亚致死剂量和致死剂量的刺激隐核虫幼虫对免疫鱼攻毒以检测所产生的免疫保护力。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免疫方法都能让卵形鲳鯵的血清和皮肤生成阻动刺激隐核虫幼虫的特异性抗体,并能使被免疫鱼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但是体表感染免疫组的血清和皮肤培养液的阻动效价都要比腹腔注射免疫组高,所获得的免疫保护力也更强。同时还发现,免疫鱼血清和皮肤培养液中的抗体存在明显的差异:两者的最初生成时间、达到峰值的时间、变化规律以及阻动效价等都不一致。因此,我们推测鱼类的系统免疫应答和皮肤黏膜免疫应答有可能是相互独立的,或者是不同步的。鱼类的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黏膜免疫应答对抵御刺激隐核虫的感染起了重要的作用,采用刺激隐核虫虫体疫苗可能成为预防海水鱼类白点病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93.
低温弱光对黄瓜幼苗Rubisco与Rubisco活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津优3号'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弱光(100 μmol·m-2·s-1)下适温(WL:25℃/18℃)、亚适温(ST+WL:18℃/12℃)和低温(LT+WL:10℃/5℃)对黄瓜幼苗光合速率(Pn)、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加氧酶(Rubisco)、Rubisco活化酶(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5℃/18℃,400 μmol·m-2·s-1)相比,WL、ST+WL和LT+WL处理的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量均明显减小.处理初期,Pn、Rubisco活性及其大亚基基因(rbcL)、小亚基基因(rbcS)表达、RCA活性与基因(CsRCA)表达量大幅度降低,5~7 d后,WL处理趋于平稳,ST+WL处理缓慢回升,而LT+WL处理持续下降,表明黄瓜光合机构对适温弱光和亚适温弱光环境有逐步适应机制.Rubisco和RCA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对低温弱光的响应与Pn基本一致,表明低温弱光下RCA和Rubisco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下降是黄瓜幼苗Pn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4.
系统报道了中国桑寄生科Loranthaceae33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与澳大利亚
2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做了比较。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桑寄生科花粉外壁
纹饰可明显分为两个类型:一种类型为刺状或条状纹饰,另一种为颗粒状纹饰,这与该科的鞘
花族和桑寄生族两个族相吻合。在鞘花族类型中,3合沟、钝刺状或条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
型,合半沟或孔沟形,刺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的类型;在桑寄生族类型中,等极、3合沟、
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基本类型,异极、副合半沟-合半沟、3沟形和沟形-短沟形或沟孔形、粗
糙或模糊颗粒状纹饰的花粉是较进化类型。根据萌发孔和纹饰可将桑寄生族类型花粉分为3个
类群:类群I包括五蕊寄生属Dendrophtho、梨果寄生属Scurrula、钝果寄生属Taxillus和大苞
寄生属Tolypanthus;类群II仅包括离瓣寄生属Helixanthera;类群III也仅1属,桑寄生属Lor
anthus。在这3个类群中,类群I属于基本的类型,属间花粉差别较小,其中梨果寄生属和钝
果寄生属花粉差别最小,显示出较近的亲缘关系;类群II和类群III皆是较进化类型。 相似文献
995.
996.
中国车前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中国车前科Plantaginaceae车前属plantago2亚属8组17种及1变种植物的种子,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种皮纹饰).结果表明种子形态有四个类型:1,多角形类型;2.舟形类型;3.卵形类型;4.矩圆形类型。各个种的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有着相当明显的区别。新种plantago densiflorus的建立应用了种子形态和种皮纹饰这一特征。车前种子形态分类与pilger用植物其他形态特征建立的车前属分类系统是一致的,因此,笔者支持Pilger的车前属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中国小香菇属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报道了小香菇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耳状小香菇Lentinellus auricula和海狸色小香菇 Lentinellus castoreus,并确认粗毛小香菇 Lentinellus vulpinus在中国的分布。对上述3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特征线条图,编写中国小香菇属Lentinellus已知种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00.
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了穆属(Eleusine Gaertn.)9种植物颖果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穆属颖果有卵形、披针形和矩圆形3种腹面形状,压扁方式有背腹压扁及两侧压扁,腹面形态有平腹面和凹腹面两种,胚比为0.29~0.58,种脐比为0.10~0.24,颖果纹饰有2种,包括疣突状一级纹饰和疣突规则排列构成的复合网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