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麦双尾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张润志 《昆虫知识》1994,31(4):248-252
麦双见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俗称俄罗斯麦蚜(Russianwheataphid),20世纪初首先记载于乌克兰的麦类害虫。1935年以前麦双属蚜的分布限于前苏联的黑海及里海地区,近50年来逐渐扩散到地中海国家零星危害。周年代末成为埃塞俄比亚、也门和南非的小麦大害虫。1980年长距离迁徙到墨西哥,然后遍布美国西部各州及加拿大西南部三个州。自1975年在我国新疆发现安双尾蚜以来,现已查明该虫在新疆问尔泰山脉南侧的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布尔津,天山山脉北侧的塔城、额敏、伊犁、霍城、昭苏以及天山山脉南侧的乌恰,昆仑山余脉的叶城,…  相似文献   
992.
旱地作物生态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993.
低丘红壤地区粮食作物光能利用率和农田能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低丘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广泛分布于浙江金衙盆地和江西、福建等省的许多地区。几十年来,在红壤的开发利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60年代的“旱改水”,和70年代  相似文献   
994.
杉木、柳杉与黄连间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引言林农间作、林药间作等混农林业模式是提高农、林业生态系统功能和生产的有效途径。我国耕地面积小,森林资源不足,因此发展混农林业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林地生产力,提  相似文献   
995.
安徽涡阳县桐农间作类型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姜志林  方越井 《生态学杂志》1991,10(3):22-26,40
一、概况涡阳县位于黄淮平原南部,安徽省的西北部。全县土地面积2.09×10~5ha,其中耕地面积1.44×10~5ha。人口105万。本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4.6℃,降水量824mm,蒸发量1974.5mm。太阳辐射总量5.22×10~5J·m~(-2)。气候温和,水热同季,  相似文献   
996.
不同作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锡梅  徐勇  山仑 《生态学报》1989,9(1):97-98
本文系用盆裁法,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的八种主要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糜子、春麦、扁豆、胡麻、苜蓿等在适宜水分,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极严重干旱等五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耗水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比较了它们在耗水特性上的差异,并寻找了这种差异与需水日变化的关系,为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合理布局与结构及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旱作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作物对虫害补偿作用本质的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盛承发 《生态学报》1989,9(3):207-212
本文探讨了作物的补偿作用的本质、证据、产生层次和所需条件及其在农业害虫控制中的意义。生物在适应环境的长期过程中,积累了适应性的历史经验或环境信息,概括为遗传信息,构成了该物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需要的理想生态位。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断波动,现实生态位总是不断偏离理想生态位。环境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共同作用影响生物体内的物理及化学反应,改变生物的生理、行为、形态以至遗传信息。遗传再现了生物物种过去适应环境的成功经验,变异则可视为生物个体本身的环境对策。其中成功的对策即补偿作用减小了理想生态位与现实生态位之差,或曰减少了环境波动的不利影响。生命系统由此方式积累信息量,增加有序性,降低熵值。在农作物与害虫中,己经查明补偿反应产生于繁殖器官、营养器官和生理生化水平。在害虫控制中,确定作物对虫害的补偿反应类型、补偿力的大小及其变幅,并利用和加强补偿作用,将使害虫控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98.
李伟波 《生态学杂志》1989,8(3):53-57,62
土壤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与作物间通过物质转化与能量流动组成相互依存和影响的体系。近几年来我们对我国太湖地区稻田土壤生态系统中氮、磷、钾养分的转化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过为期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本文谨将其中的部分结果整理成文,以供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99.
小麦-蚕豆间作对根系分泌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收集了不同生育期单作和间作小麦、蚕豆的根系分泌物,用HPLC分析了根系分泌物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含量和种类.结果表明: 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有机酸的分泌量,在小麦分蘖期(57 d)、孕穗期(120 d)和灌浆期(142 d),间作使小麦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提高155%、35.6%和92.6%;在蚕豆分枝期(57 d)和籽粒膨大期(142 d),间作使蚕豆根系有机酸分泌量提高87.4%和38.7%.小麦-蚕豆间作改变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种类,与单作小麦相比,在分蘖期,间作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增加了乳酸;在拔节期(98 d),间作小麦根系分泌物中增加了柠檬酸,但未检测到乙酸;在蚕豆分枝期,间作蚕豆根系分泌物中增加了乙酸,但未检测到乳酸;在蚕豆籽粒膨大期,间作蚕豆根系分泌物中增加了乳酸.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小麦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速率,在小麦孕穗期,间作小麦分泌柠檬酸、富马酸的速率是单作小麦的179和184倍;在小麦灌浆期,间作小麦分泌乳酸的速率是单作的2.53倍.总之,小麦-蚕豆间作增加了有机酸的分泌量,改变了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种类,提高了小麦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速率.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4,24(8):113-113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通过临床实验进行植物的基因修饰,最终从转基因植物中生产用于治疗艾滋病、狂犬病、肝炎和肺结核等疾病的疫苗和药物,是欧洲Pharrna—Plantaconsortium财团的一项重要研究计划。根据该计划,科学家将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种植人体无法自然产生的药物蛋白质和化学物质,并在未来5年内将开发出的疫苗用于人体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