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动物园里的动譬勤和野生动物不一样,尤其是眼神不一样。能看出这样的区别,没有切身的体验不行。其实张词祖在野生动物的眼中.是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人类应该如何善待野生动物的种种可能。500mm的长焦距镜头对于他来说,是走近野生动物的一种可能,也是歪进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可能。动物园的工作为他和野生动物对话奠定了基础,野外工作经验提供给他丰亩的知识背景。这在他们老一代摄影师里面并不稀奇,困为工作的关系接触野生动物,继而开始拍摄,他却由此迷上了生态摄影,不仅自己拍摄,同时也将长镜头交到了儿子的手中,让一种精神,关一际和信念能够延续下去。动物的眼神有多少丰富的语言.我们不得而知。张词祖的野生动物摄影,延伸了我们的想象空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82.
对本区茶籽象虫甲形态、生活周期、习性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弄清发生规律和生态习性,以决定对其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3.
黎天山  李西丽   《广西植物》1998,18(3):303-305
本文报道了广西灰象取食36科66种植物,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及防治也作了简要的描述。广西灰象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84.
美洲乳齿象     
关键  王宏健 《化石》1993,(4):20-23
在历史的长河中,象类的进化史气势庞勃。在近三千万年中,象类的足迹踏遍了除澳洲以外的地球上所有陆地。今天,人类不仅可以耳闻目睹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亚洲象和非洲象,而且知晓在冰雪地的北极曾生活一种身披毛被的真猛犸象。然而,中国人对美国人民家喻户晓的美洲乳齿象却知之甚少。乳齿象属于一类生活在大约两千万年至一万年之间的古代象类。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这一大类群的象演化成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美洲乳齿象属于这类象家族成员中的最后一份子。美洲乳齿象(Mammut americanus)生活在北美的森林中。它的分布从北美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到最南部的墨西哥。这种象的个体比我们今天见到的大象更大,更重和更粗壮,只是稍矮一些。它的前额很宽很低,两颗上獠牙向上弯曲并向外倒伸延,而牙尖都略朝内侧弯曲。这一特征对于区分乳齿象十分重要。此外,美洲乳齿象下颌骨较短,其上长有一对短小的下獠  相似文献   
85.
86.
本文记述了在云南禄丰盆地下上新统石灰坝组下部和中部两个三趾马化石层中发现的象类化石,包括四棱象属一未定种、轭齿象属一新种和嵌齿象属一未定种,它们都是云南地区早上新世腊玛古猿—三趾马动物群中的重要成员,在生物学和地层学上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7.
《昆虫知识》2009,(3):431-431
当红色面象虫Tribolium castatteum装死时,它的同伴却变成了真的尸体。据美国《科学》杂志在线新闻报道,面象虫会用背部打滚,并停止运动,以免遭到跳蛛Hasarius adansoni的袭击。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索长足大竹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成虫的交配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记录了完整的交配过程,比较了不同寄主及虫体大小间交配行为的差异。【结果】长足大竹象一次完整的交配包括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4个阶段,雌雄都有多次交配行为。室内试验证明,长足大足象完整交配时间为21.71±1.84 min,其中示爱时间为0.46±0.05 min,抱对时间为6.18±0.38 min,插入输精时间为8.36±0.62 min,配后保护时间为6.71±0.79 min。雄虫初次交配时,在示爱、抱对和插入输精时间上均显著长于有交配经历的雄虫(P0.05)。长足大竹象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交配时间存在差异,在慈竹上的示爱时间(0.46±0.05 min)和插入输精时间(8.36±0.62 min)显著长于在唐竹、撑×绿杂交竹、孝顺竹和芦竹上的时间(P0.05);在孝顺竹上的配后保护时间显著长于在其他植物上的时间(P0.05)。长足大竹象成虫会选择最适体长的配偶进行交配,当雌虫体长≥3.3 cm和3.0~3.2 cm时,与不同体长的雄虫在示爱、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时间上都显著长于其他体长的雌虫(P0.05)。林间长足大竹象的交配行为与室内观察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长足大竹象交配过程,也对研究该虫的繁殖行为学及行为控制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明确贺兰山榆跳象Orchestesalni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影响榆跳象幼虫空间分布的因子,以期为榆跳象的预测预报及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贺兰山灰榆林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进行调查,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法和2种回归模型法分析榆跳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贺兰山中部沟道灰榆榆跳象幼虫密度明显高于南北沟道。半阴坡和阴坡榆跳象幼虫平均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和沟道。灰榆树冠不同方向的幼虫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以树冠中下层最大。榆跳象幼虫密度与树干高呈显著正相关。榆跳象幼虫在贺兰山灰榆林中呈聚集分布,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并随种群密度升高,聚集程度增大。聚集分布是由昆虫行为或环境条件引起。灰榆林海拔和坡度显著影响榆跳象幼虫密度,榆跳象幼虫主要聚集在海拔1 800 m以上(29.00%)和急坡(24.08%)的灰榆林。【结论】贺兰山中部沟道的中海拔区域是榆跳象发生的重点监测区域,背风且水分条件好的坡向密度大,榆跳象幼虫聚集分布容易造成局部区域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