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1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2575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6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204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49篇
  2013年   325篇
  2012年   523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98篇
  2007年   502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578篇
  2002年   578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40篇
  1999年   419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454篇
  1996年   397篇
  1995年   481篇
  1994年   426篇
  1993年   407篇
  1992年   356篇
  1991年   330篇
  1990年   280篇
  1989年   273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记述采自湖南省的弹尾目Collembola鳞(虫兆)科Tomoceridae鳞(虫兆)属Tomocerus 3种,包括2新种:六斑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hexipunctatus sp. nov.和多毛鳞(虫兆)Tomocerus(Tomocerus)multisetus sp. nov.和1个已知种T.(T.)kinoshitai Yosii,1954.  相似文献   
992.
首次报道桂斑螟属Gunungia在中国的分布,首次报道该属的雌性个体,并据此对属征进行了补充描述。桂斑螟属目前只包括模式种Gunungia rimba Roesler & Küppers,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本文记述了采自我国广西、贵州和云南的1新种——凹头桂斑螟Gunungia capitirecava sp.nov.,编制了已知种的检索表,提供了新种的特征图。模式标本均保存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标本室。 凹头桂斑螟,新种Gunungia capitirecavasp.nov.(图1 -7) 翅展16.0 -24.5mm。新种与G.rimbaRoesler & K櫣ppers近似,但新种雄性头顶被白色V型鳞毛簇;抱器背在端部1/6处具一齿状突起,阳茎基环两侧臂粗壮,末端圆钝。 正模♂,广西防城港峒中林场, 640m, 2002-04-08 ,郝淑莲、薛怀军采(玻片号RYD04343)。副模: 7 ♂♂,1♀,贵州赤水桫椤, 240m, 2000-09-21 -23 ,于海丽; 1 ♀,云南瑞丽珍稀植物园, 1 000m, 2005-08-05 ,任应党采; 1 ♂,1♀,云南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补蚌管理站,650m,2005—08—25,任应党采。  相似文献   
993.
描述分布于福建省福州市北峰溪流中的一吻虾虎鱼新种,定名为网纹吻虾虎鱼Rhinogobius reticulates sp.nov..该虾虎鱼与R.mekongianus和R.nammaensis在头部斑纹上相似,但具有区别于此两种吻虾虎鱼的特征:纵列鳞27~29(平均27.7);椎骨数26~27(平均26.5);成体眼肩胛骨管通常于眼窝后具有两个感觉管孔ω和ω1;鳃盖条部具8~13条红色网状条纹;眼下缘具1红棕色条纹;全身密布黑褐色细点;体侧无斑块.  相似文献   
994.
对中国海鼓虾科角鼓虾属系统分类进行了研究.角鼓虾全世界共记录34种,其中中国海记录了9种.本文中记录中国海分布的角鼓虾属Athanas 8种,其中对中国海2新纪录种A.polymorphus Kemp和A.squillophilus Hayashi,进行了描记,并提供了中国角鼓虾种检索表.在中国的材料中:A.japonicus、A.ohsimai、A.polymorphus及A.squillophilus 4种的螯足表现了多态性,A.ohsimai和A.squillophilus的螯足多态性也是首次发现和记载.所有研究测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5.
中国黑龙江水系茴鱼属一新纪录种(鲑形目,茴鱼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0~11月,在黑龙江水系(中国境内)的乌苏里江、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河流采集到茴鱼属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中国1新纪录种--下游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tugarinae.下游黑龙江茴鱼体色鲜艳,背部无或具少量黑色斑点,体侧具鲜艳橙色条纹,明显区别于属内其它物种.与同分布于黑龙江水系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相比,两者在以下性状上存在明显区别:1)新纪录种体侧背部无或仅具少数黑色斑点,后者体侧具有大量黑色斑点;2)新纪录种背鳍鳍条数为23~26,后者为19~22;3)新纪录种体侧具多行间断开的鲜艳橙色条纹,后者无;4)新纪录种背鳍边缘红色带纹宽阔,后者狭窄;5)分布区不同,新纪录种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下游,后者仅分布于黑龙江中上游.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新纪录属副赤眼蜂属及一新种记述(膜翅目,赤眼蜂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副赤眼蜂属Paratrichogramma Girault在中国及古北区的分布,并记述了采自新疆的1新种,塔里木副赤眼蜂Paratrichogramma tarimica sp.nov.,本种与Paratrichogramma giraulti Hayat et Shuja很相似,但本种前翅翅面纤毛更稀少,缘毛极短,产卵管明显长于中足胫节,雄性触角第1索节远短于第2索节.模式标本保存在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蛙类一新种(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种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蛙类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猫儿山林蛙,新种Rana maoershanensis sp.nov.(图1~17)正模:SYNU 06020120,雄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980 m.配模:SYNU 06020091,SYNU 06020122和SYNU06020124,雄性成体;SYNU06020121,SYNU06040153,SYN 0604154和SYNU 06040155,雌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和4月采集,采集地点与正模相同.蝌蚪:SYNU0602001和SYNU 0604001系列,采集信息与配模标本相同.新种具有如下主要鉴别特征:1)体略大;2)头宽略大于头长;3)背侧褶明显且略弯曲;4)胫跗关节前达眼角;5)雄性婚垫2团,无内声囊,腹部无雄性线;6)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少数为Ⅰ:3-3/Ⅳ.新种在头型上与中国林蛙相似,在体形上与昭觉林蛙相似.但与已知林蛙均有明显不同.新种的背侧褶略显弯曲,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黑龙江林蛙种组Rana amurensis group和中国林蛙种组R.chensinensis group的成员.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R.longicrus group的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在背侧褶的弯曲特点上相似,但前者有别于后者的主要特点有:头型较宽扁,雌蛙后腿相对较长,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的其他林蛙不仅在背侧褶和头型等方面明显有别,而且蝌蚪唇齿式也显著不同.通过对四川、贵州和云南的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成体和蝌蚪标本(包括地模标本)的核查和比较,新种的胫跗关节前达眼角,皮肤光滑,缺乏疣粒,雄性腹侧无雄性线,蝌蚪下唇乳突排列规则,中央无缺刻;而昭觉林蛙胫跗关节前达鼻孔或超过吻端,体侧和背部有圆疣或长疣,雄性背腹侧均有雄性线,蝌蚪下唇中央乳头排列稀疏或有缺刻.  相似文献   
998.
报道中国澳彩带蜂亚属4种,并给出了物种检索表.这些物种包括:塔克彩带蜂Nomia(Austronomia)takaoensis Friese、克氏彩带蜂N.(A.)krombeini Hirashima、小齿突彩带蜂N.(A.)notiomorpha Hirashima与大胫板彩带蜂N.(A.)fruhstorferi Pérez,其中小齿突彩带蜂为中国新纪录种.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999.
中国云南畸螽属一新种(直翅目,蛩螽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中国云南畸螽属1新种,即矛畸螽Teratura hastata sp.nov.。新种与Terahra cincta(Bev-Bienko,1962)和T.pulchella Gorochov & Kang,2005相似,主要区别:雄性尾须腹叶明显扩展,肛上板与第10腹节背板端部愈合,其基部中央具深的纵沟,端半部耳状隆起,侧端部具一些粗刺,亚端部侧面着生1对端部较钝的戟形突。该新种与T.paracincta Gorochov&Kang,2005的主要区别是体色和雌性下生殖板明显不同。 正模♂,云南泸水,1280m,9Apr.2002,易传辉采;副模1♀,云南泸水,830m,7Apr.2002,宋劲忻采,1♀,云南腾冲,2240m,1 May2002,欧晓红采。  相似文献   
1000.
作者在进行中国管巢蛛属系统学研究时,发现了管巢蛛科管巢蛛属2雄性新发现:台湾管巢蛛Clubiona taiwanica Ono,1994和樟木管巢蛛Clubiona zhangmuensis Hu et Li,1987.这两种以前描述时均只有雌性,在此予以补充描述.所有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